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林彪手下的小参谋,建国后当上大军区司令,72岁裸退,活到102岁

0
分享至

在一众开国将领中,有一位堪称最长寿的中将,活到了102岁。



早年间,他是林彪手下一个小参谋时,曾跋山涉水,将毛主席的一封十万火急的亲笔信安全送到了徐向前手中。

他后来坦言:“当时的我并不知道,那封信对于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对于保持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意义重大。”

而历史就是由这样无数的偶然瞬间决定的,即使只是小人物,但一样也可以参与历史。

后来,他成为毛主席的一员心腹爱将。建国后,又当上省委书记、大军区司令员。



1983年,72岁处在大军区正职级别的他又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带头告别领导干部“终身制”,主动“裸退”离休,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此一人,便是曾思玉。

1911年,曾思玉出生于江西信丰县游州堡庄一贫苦家庭。

父亲早亡,母亲独自将他和几个兄弟姐妹拉扯长大。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1924年,13岁的曾思玉被送去杂货店当学徒,因为不小心打碎了茶杯,就遭到老板的一顿毒打,“打得满头是血”。

过年时,曾思玉回到家中,原本阖家团圆的日子却遇地主婆上门催债,曾母躲了出去,后来地主婆就将鲤鱼抢了去。



曾思玉后来回忆起来,那条鲤鱼是他们家当时过年唯一的年货,鲤鱼被抢走后,他和几个兄弟姐妹抱作一团,哭了好久,不知这样艰难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14岁时,曾思玉又跟着母亲去挑盐贩卖,几十斤的担子,两天走了上百里路。

后来,土豪恶霸放火烧毁了曾家的房子,曾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带着儿女逃到山上,开始了无家可归的生活。

如此苦难的经历,令曾思玉深感绝望,他要么和身处那个黑暗旧中国中的大多数人一样,苟延残喘地活着,要么必须起来反抗。

而曾思玉自然选择了后者。



1927年,16岁的曾思玉参加革命,加入到本县农民请愿斗争队伍,后又加入县苏维埃赤卫队。

用曾思玉自己的话来说,那时的他,“还谈不上什么共产主义信仰,只是看到共产党的队伍打土豪,把地主家的稻谷分给乡亲们,于是带着‘吃饱饭,不受气’这样简单的愿望,就跟着他们走了。”

当时的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毕生事业和追求会就此奠定,长达近80年的革命生涯也自此开始。

1930年,19岁的曾思玉参加红军。此后从红军时期到抗战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他身经数百战,历险50余次,都大难不死。



所以他自称“福将”,晚年谈及此,更朗声大笑道:“我的命大福大造化大,敌人的臭子弹一次都没有挨过。”

在参加红军初期的一次战斗中,曾思玉曾带两个士兵追赶国民党军的一个小队长。

当时担任班长的曾思玉一马当先,跑在最前,国民党的小队长眼看要被追上,赶紧将怀表掏出来向后扔去,想要他拾表耽搁追赶不及。

不料曾思玉人小鬼大,于飞跑之际,顺手便将表拾起,继续追赶,终将国民党小队长俘虏。

后来忆及此事,曾思玉笑言:“那是在兴国的一个村庄。我才不那么傻,追人不要表,要表不要人。我是人也追,表也要。”

1931年11月,曾思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升任红军108团二连政治委员。



邓华

又是一次战斗中,他奉邓华命令,带兵往沙村打土豪。

结果途中即与敌遭遇,一番激战后,敌人终被击退。

尔后,曾思玉和一名传令兵到附近村庄找水喝,结果不凑巧,遇到了先前那场激战中被击退的国民党兵。

这时,曾思玉身边只有一个士兵,而对方是十多人,明显处在劣势。

而曾思玉在那电光火石一刻,灵机一动,直接高声喊了句:“一班、二班,随我来;三班、四班,左右包抄。”

本就刚从战场上侥幸逃脱的国民党兵闻言,瞬间如惊弓之鸟,齐刷刷地将手举起,大喊:“缴枪!饶命!”

曾思玉回忆起这段经历,都不禁感叹:“当时真是好险!”



后来,因为战场上的优异表现,组织上安排曾思玉进到瑞金红军大学干部集训队学习。

从集训队毕业后,曾思玉顺利晋升为107团代理政治委员。

不久,红军强攻位于江西中部的乐安城,曾思玉率107团配合兄弟部队主攻。

由于乐安城四面环山,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易守难攻,曾思玉部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不能对敌城墙上火力实现有效压制,我军此次作战任务恐半途而废。

等到战斗一开始,曾思玉便亲自指挥重机枪连架起4挺重机枪,并命令其他连队的轻机枪和步枪也进入临战状态。



他用望远镜向城内观望,看到在城墙上的敌人指挥官跑来跑去,即令重机枪连向乐安城墙上射击。

结果由于机枪射手很多都是新兵,射击技术不够娴熟,始终打不到点子上。

曾思玉当时见此状便急了,直接让一名射手离开,自己架起了一挺重机枪,从东面向北面城墙上,对敌人发起了猛烈而密集地射击,直打得城墙上的敌人死伤累累,成功对敌形成火力压制,为支援兄弟部队攻城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敌人恼羞成怒,不一会儿,就从城墙上“嗖嗖嗖”发射了10多发迫击炮弹。我军机枪连阵地被击中,瞬间浓烟四起。

而其中一发炮弹更不偏不倚,就打在了曾思玉先前架机枪的位置。

远处的通信员见状,大声道“不好”,心急如焚,赶紧快步跑来。

等到他跑近了,就见曾思玉正站在炮弹击中位置以西10多米处。



原来,就在敌人的炮弹发射之前,曾思玉刚离开那挺重机枪,沿堑壕向西走出十多米远,如此劫后余生,大难不死,全身也没有受伤。

通信员不禁心有余悸道:“政委,您如果继续在那里射击,那后果就不可想象了。”

而曾思玉却道:“战争是残酷的,为了革命的事业,负伤或牺牲的同志是非常光荣的,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事迹。”

随后,他又交代机枪连长做好牺牲和负伤同志的善后工作,鼓励同志们继续战斗,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保障兄弟部队攻城。

最终经过连续鏖战,1932年8月17日正午时分,易守难攻的乐安城终于被攻克,守敌被全歼。

此后,曾思玉又历任109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五团俱乐部主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曾思玉成为其中一员。

而也就在不久后,曾思玉迎来了“决定一生命运的一刻”。

1935年1月,长征途经贵州时,曾思玉突然不明原因流鼻血三天不止,用曾思玉自己的话来说,“感觉血都要流光了”。

而部队开拔在即,只能决定留他下来,而曾思玉不想掉队,当时紧紧抓着部队首长的手,最后首长不忍,一咬牙:“派副担架来,抬着走。”

而就在部队行进中途,曾思玉的鼻血突然又不流了,体力也得以恢复,后来也没再犯。



曾思玉回忆起来,首长下决心说抬着他走的那一刻,改变了他的命运,令他不掉队。而反之,在他看来,一旦脱离革命队伍,即使不死,一生也将黯淡无光。

再后来,长征途中的曾思玉,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只许下“吃饱饭,不受气”愿望的懵懂少年,而开始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

中央政治局很快召开了会议,会上众人沉浸在胜利会师的喜悦中,一致同意了周恩来、毛主席等多数人关于北上的意见。

不过会后,张国焘却出尔反尔,提出要率军南下。



如此,在北上和南下战略方针的抉择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8月,为维护队伍团结,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由朱老总、刘伯承和张国焘率领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左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领以中央红军为主的右路军,毛主席、张闻天和周恩来随右路军行动。

左右路军在行军进程上很快形成鲜明对比,右路军一路神速,左路军却十分缓慢。

9月8日,张国焘更直接密令徐向前和陈昌浩率军南下。

作为右路军指挥部参谋长的叶剑英当时匆忙间看到这封电报,意识到事态的严峻,当即向中央进行了汇报。

关键时刻,党中央连夜决定率红一方面军迅速转移,脱离险境,单独北上。

与此同时,毛主席亲笔给徐向前写了一封十万火急的信。



而这急信由谁来送呢?红二师师长陈光和政委肖华最终找到了时任红二师司令部通信主任的曾思玉。

当时陈光手中拿着那封急信,一脸严肃地交代曾思玉:

“曾主任,交给你一个紧急任务,这是毛主席写给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的一封信,你带兵团第一营和师部备用电台,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昨天经过的那个岔路口,无论如何都要将信送到徐总指挥手中。如遇到意外,灵活处置,哪怕牺牲自己也要将信交给徐总指挥。”

随后,曾思玉便被带到了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所在的屋子里,陈光向众人介绍说:“这是我们师部通信主任曾思玉,由他来执行送信任务。”



“主任亲自出马,一个顶俩。我相信你一定能够顺利完成这次送信的任务。”毛主席当时抬头看到曾思玉便这样鼓励他,而后又用手指着地图继续道:“徐总指挥从东面来,一定会经过这个岔路口向毛儿盖去,你必须争取时间,抢先赶到岔路口等候。”

“保证完成任务。”曾思玉当时敬了一个礼,接下这个任务,便匆匆带一营人马,冒着细雨,向毛主席说的那个岔路口而去。



而另一边,根据徐向前晚年回忆,接到张国焘的南下电令后,他的“内心很矛盾”,因为四方面军是他眼看着“从小发展起来的”,他实在难以接受这样一支队伍就那么分成两半,各走一方。

而也正因为他和陈昌浩这样的态度,毛主席等果断决定单独北上。

9月10日早晨,当徐向前和陈昌浩在睡醒后便发现,毛主席等已经率中央红军连夜走了。



徐向前后来忆及当时的情景,当时发生了这样重大的意外事件,他直接愣了神,坐在床板上,半个钟头也说不出话来,心情沉重下来,很受刺激,脑袋麻木得很。

红四方面军内部也因此乱作一团。不过即便如此,身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还是尽快稳住了部队。

9月11日下午4时许,徐向前率部南返,果不其然经过了毛泽东等人估计的那个岔路口。

而这时,曾思玉等一行人经过强行军,已经在岔路口等候了两个小时。

当时见领头的几个骑兵飞奔而来,曾思玉即拿着信摇晃着高喊:“同志们停下,停下,请问徐总指挥来了吗?”

一位马背上的红军战士回头一指,示意来了。



曾思玉心道,距离任务近了一步,随后便激动地朝着红军战士所指的方向,向那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人问道:“您就是徐总指挥?”

“是。”徐向前作出肯定回答。曾思玉当即将信呈上。

接过信,看到是毛主席的亲笔信,徐向前迅速拆开,看到最后,他眉头紧锁,十分严肃地说了句:“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目睹这一切的曾思玉当时就站在徐向前身边,内心十分紧张,问了句:“您有回信吗?”

徐向前略一思忖道:“没有回信,我写个收条签上名字。”

而后,曾思玉向徐向前敬了个礼,便又带着徐向前签过字的收条,和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追赶部队而去。



后来,曾思玉在自传《我的前一百年》中忆及此事,24岁的自己刚接到这个送信的任务时,还只当是与以往曾经送过的成百上千封书信、材料一样,而并不知道,这封信对于维护红军团结做出的重要贡献。

为毛主席送信时间之后,1935年10月19日,曾思玉同中央红军主力同期抵达陕北。

11月,曾思玉由红二师通信主任,调红一军团司令部任侦察参谋。而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正是林彪。

这期间,曾思玉曾带一个骑兵班护送林彪道瓦窑堡开会,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又曾跟随林彪勘察黄河渡口,为红军东征做准备。



1936年初,红军进行了东征强渡黄河的准备。2月,曾思玉随红军东征到山西。

因为此前干过通信部主任的关系,他被安排率红二师骑兵连执行侦察任务,期间曾险些被一颗子弹夺去生命,回到军团机关,才被人发现棉衣前襟有一个子弹洞,原来那子弹贴着他的肚皮穿过,在他的衬衣上留下一道焦痕。

周围人都不禁感叹:“老曾,你的命可真大呀!”

最后在东征战役中,我军成功歼灭了阎锡山部7个团,缴枪4000多支,扩红8000多人,取得累累战果。

东征结束后,部队回师陕北。曾思玉调入中央军委警卫团,去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曾思玉又去到前线,在8年全面抗战中,参加上百次战役,始终未离开第一线。

与曾思玉共事多年的段君毅曾这样感慨:“曾司令员每当战斗打响,总是靠前指挥,他总是要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曾思玉后来回忆起来,那是他在战争年代最高兴的两件事之一,彼时,担任晋冀鲁豫第八军分区司令员的他正带领部队在华北一村庄休整,大家在吃西瓜时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把西瓜都抛上了天。

1945年10月,曾思玉升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又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二野前身)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先后参加石家庄战役、清风店战役、兰州战役等几场著名战役,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而这也便是曾思玉在战争年代最高兴了两件事其二。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曾思玉又率部入朝。

1953年,曾思玉从朝鲜前线回国休整,参加中央会议,毛主席将他和邓华、曾绍山一同青岛了中南海菊香书屋,亲切地赞扬他们说:“你们3个都是最可爱的人,你们辛苦了!”

1955年3月,曾泽生从朝鲜战场回国。

同年9月,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曾思玉被授予中将军衔。

此后,曾思玉历任沈阳军区副司令、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第一书记。

1971年,毛主席的一句“曾思玉是好人,好人犯错误”,更让曾思玉得以安然度过一段风雨岁月。



1973年,为加强军队建设,毛主席下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曾思玉毅然领命,同杨得志对调,自当年12月起任济南军区司令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解决终身制问题,提倡一些老同志退下来。

曾思玉二话不说,主动打了离休报告。

当时周围人劝他作为大军区司令,又是开国中将,可以到北京去,再兼个职务,如人大、政协。

而曾思玉却道:“北京将军遍地跑,不缺我一个。”



1983年,曾思玉携夫人洪林去了大连黑石礁红星村,过起了离休生活。

他推掉了济南军区顾问的名誉头衔,和夫人心甘情愿地当起了“村民”,并向中央军委表达了自己“辞官不做,告老还乡”的决心。

此后,劳动、写作、书画成为了他晚年的“六字生活经”。

离休后十几二十年间,他坚持每天作息规律,早起运动,种菜浇水施肥,夫妻二人吃穿用度一应从简,省下来的钱都捐给了新建小学。



此外,离休期间,他撰写出版了《八年抗战》、《烽火岁月》等80多万字的回忆录,并主持重修了某集团军40多万字的军史。

耄耋之年,曾思玉曾患上直肠癌,大肠被切除了20多公分,但是老将军生性豁达,看淡生死的老将军,化疗期间能吃能喝,术后指标一切正常,有的甚至比一些年轻人还要好。

百岁之际,他又一次与死神抗争,得以百岁重生,于是有了曾思玉将军后来的自传《我的前一百年》。

在《我的前一百年》中,提及自己1983年主动离职,曾老将军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当过省委书记,当过大军区司令员。常常有人问,1983年在大军区正职的级别上为什么要主动离休,不再担任任何职务——用你们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裸退”?我觉得一个人要想活得有价值,不在于职位的高低,不能只盯着升官发财,而是要有高于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要对社会作出贡献,要对人民有用。战争年代是这样,任何年代都是这样。我年纪大了,作用已经有限了,就应该让更有用的年轻人上来。在这种情境下,退下来就是发挥作用,舍弃就是作贡献。



2012年12月31日,距离新年钟声敲响只余10个小时之际,曾思玉将军在大连逝世,自此走完了他102岁的人生历程。

回顾老将军的一生,戎马倥偬,亲历了我党领导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为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建立了卓越功勋,更数十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颇具传奇色彩。与此同时,他的一生又是我党的革命事业的缩影,令人心生景仰,满怀敬佩。

素材来源:
[1]叶青松.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四军首任军长曾思玉[J].党史博览,2008,(07):33-38.
[2]吴东峰.“福将”曾思玉[J].党员干部之友,2006,(11):34-35.
[3]汪学潮,付磊,许瑞成.曾思玉:“动静相宜”过百年[J].新湘评论,2012,(16):45.
[4]刘永路.百岁将军曾思玉和他的巾帼女杰夫人[J].党史纵横,2010,(06):38-40.
[5]李柯勇,李舒,张汨汨.让理想信念之光照亮生命——开国中将曾思玉写给未来的一封信[J].党的生活(黑龙江),2011,(07):70-71.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色先驱
红色先驱
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
588文章数 72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