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不断、晚霞迷人、空调清凉、冰镇西瓜爽口……在不少人的脑海里,学生岁月的夏天一直美好又安闲
暑假,作为一年当中时间最长的假期,承载着不同年代孩子们的欢乐回忆——60 后的摸鱼捉虾,70 后的跳绳“斗鸡”,80 后的冰棍与游戏机,90 后的一天连播 7 集的电视剧……可时针转到当下,孩子们的暑假似乎正在“销声匿迹”,被两学期之外的“第三学期”所取代。
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52.5%的家庭在教育方面,重点放在了“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上;34.6%的家庭则是“陪着孩子做功课”。然而,却忽视了履行孩子身心健康以及做人教育等家庭原本最基本的职责。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当下众多家庭在育儿职责方面存在“越位”或者“错位”的情况。因此家长在让本可以“慢下来”的假期,不得不又“跑起来”。
暑假变忙并非只归因于某一因素,而是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产生了这样的状况。
一方面是成长焦虑的裹挟。“暑假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暑假舒坦,开学慌张”等说法更是令人坐不住、心不安……家长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小马驹一样自在如风,又怕别人家的孩子一刻也不松懈,转眼就超前一大截;为了心安和求保障,日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
另一方面是环境的变化,“421/422型家庭模式”渐成主流,2位年轻人负责赡养4位老人、养育1—3个孩子,难以兼顾工作和带娃。“散养”不放心,只能进托管班、研学班。
假期珍贵难寻,让孩子能够触及学校之外更为辽阔的世界,是暑假原本该有的意义。也许,对于众多工作繁忙的家长而言,带着孩子去远方休一个长长的假期,是一种奢望。不过,即便就近去感受乡野风光、欣赏落日余晖、尽情肆意奔跑,让充满活力的生命相互交融,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增进亲子关系的绝佳契机。
当然,暑假需要自由,却也不能一味地“放纵”。怎样在学习和假期之间找到平衡,这需要家长和孩子仔细地筹划。把暑假划分成“散养”“圈养”“收心”这三个阶段:起初的两周“散养”,将放松当作重点;中期“圈养”,要学习和兴趣同时兼顾;最后的一周“收心”,对作息和心态加以调整。用更多的“暑假选择”来解决“管娃困难”,让暑假“不费爸妈”。
此外,需重视寓教于乐和游戏教学在孩子暑假中的重要性,它能给孩子带来独特体验,唤醒其自驱力。以真人 CS 游戏为例,孩子初闻时满怀好奇与期待,参与时听教官传授战术技巧,兴奋转为专注,主动提问讨论,展露求知欲并思索取胜战术。对抗时兴奋投入至巅峰,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行为积极。复盘时认真总结,不再单纯沉浸于快乐,而是倾听队友意见并主动分享,心态成熟,能从成败中汲取经验,这种反思能力还能延伸至学习和生活。
通过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孩子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战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再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其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的暑假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他们的成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中安大田自驱力训练基地作为一家专注于唤醒孩子自驱力的综合性寓教于乐机构。源自深受教育界认可的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学”原理,以红色文化和军事思想为核心采用游戏化教学法给予孩子学习的峰值体验,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惊喜转变,从而唤醒孩子的自驱力,自驱力就是孩子学习的源动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暑假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不应被单一的学习任务填满,而应通过多样化的、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在放松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游戏化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我们需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