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她被毛主席等人尊称为“大姐”,和丈夫风雨同舟50余载,终年90岁

0
分享至



蔡畅简介

蔡畅,原名蔡咸熙,190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是曾国藩的后人。她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

她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于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妇女领袖国际民主妇女联联合会主席戈登夫人盛赞她是“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她代表新中国”。

蔡畅因为她活跃的革命经历和卓越的革命成就,曾被人赞誉:“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产生一个比她更优秀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美丽的个性。”

01、用一生谱写了中国妇女的解放历程



蔡畅的母亲葛健豪

蔡畅在母亲葛健豪的教育熏陶下,从小就有独立的个性。

6岁时,到了缠小脚的年纪,她不愿承受这无端的束缚,连哭带闹拼命反抗,最后居然赢得了不裹脚的特权。

15岁那年,已经读书识字、品貌端庄的蔡畅早就是家乡的小名人,收获了周围众多青睐的目光。父亲准备以500大洋的代价,将她许配给一个地主做媳妇。

那个年代都是尊从父母之命,媒妁之约,个人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但那时蔡畅已经读书识字,有了明晰的自我意识,她从到长沙求学的三哥蔡和森那里,知道了外面世界的广阔,她希望自己能走出蒙昧,接触更广阔的新世界。



蔡畅的哥哥蔡和森

她写信向蔡和森倾诉苦闷,蔡和森建议她“逃婚、出走、远行、求学”,她毫不犹豫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议,在母亲的帮助下背着父亲离家出走了。

1915年,到长沙的蔡畅考取了周南女校的免费生,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心情舒畅的她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蔡畅”,开始了人生的新征途。

在周南女校读书时,蔡畅与志趣相投的向警予、陶斯咏成为同窗好友,常常聚在一起畅谈理想与未来。也是在周南女校读书期间,蔡畅通过蔡和森认识了兄长般的挚友毛泽东。毕业后,她留校担任了体育教员。

1919年10月,蔡畅写信力邀已经返家乡溆浦兴办女校的向警予到长沙,两人一同组织和发起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同年12月15日,在母亲葛健豪的带领下,她与蔡和森、向警予等热血青年乘船赴法国参加勤工俭学。



蔡畅、向警予和葛健豪等人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合影

在蔡和森的影响下,留法的蔡畅明确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参加了一系列青年活动。于1920年加入新民学会和工学世界社,并参加了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等领导的北洋军阀驻法国公使勾结法国政府破坏勤工俭学学生的斗争。

1922年,蔡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从此将自己的一生交付于伟大而光辉的革命事业。

1924年,根据党的指示,蔡畅奔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为日后发展革命事业学习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

1925年8月回国后。立刻挑大梁,投身于大革命洪流中,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妇委副书记、国民党中央妇女运动讲习所主任。任职期间,她与国民党中央执行部妇女部长何香凝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共同发起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组织参加省港大的女工积极投入国民革命。



周总理和蔡畅等人的合影

北伐战争期间,蔡畅先后担任中共江西省委、湖北省委妇女部长,大刀阔斧地培养妇女干部,领导建立妇女解放协会,在她的努力带动下,江西、湖北两省的妇女运动规模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在长期的妇女运动中,蔡畅不断获得了有用的实践经验。她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到达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由此可见蔡畅关于妇女解放的方法就是从参与生产开始,通过获得经济独立,不断提高政治地位,从而逐步摆脱压迫、获得解放。只有循序渐进、踏踏实实提升与发展妇女个人能力,才能逐渐挣脱封建的压迫。实践证明,蔡畅这一妇女解放的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中国化的重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为妇女争取平等地位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为了提高妇女的地位,蔡畅可谓用心良苦。在国民革命时期,蔡畅就主持过妇女运动讲习所;土地革命时期,又开办女子夜校、妇女干部轮训班等;抗日战争时期,更是大力提倡开办妇女干部学校。中国妇女运动在蔡畅的带动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势喜人。



毛主席和蔡畅、徐特立等在陕北的合影

1940年的中国女子大学就是一个专门培养优秀妇女骨干的学校,学员像火种一样洒遍全国各地。有一次,蔡畅特地邀请毛主席给延安女大作报告,毛主席风趣地说:“大姐,你要桃李满天下咧!”这看似调侃的玩笑,其实是毛主席对蔡畅重视培养女干部的高度肯定。

在繁忙的革命工作中,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蔡畅始终对中国的未来、中国妇女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她曾饱满深情地说:“我唯一的志愿就是继续这些和别的许多殉难了的同志们未竟的工作,实现我们未完成的革命,拯救我们的中国!……我们认为妇女解放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在经济上翻身,所以我号召妇女起来分土地,分房子,生产。”

无论去到哪个岗位工作,蔡畅都会把德才兼备的妇女干部看作是妇女运动的重要保障,一直把培养妇女干部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坚持“在斗争中发现和培养新干部”。 通过长期积累经验的她目光锐利,发现优秀的妇女干部就像伯乐识骏马一样,随时能够敏锐地识别有志向、有能力的妇女干部。



建国后的蔡畅

新中国成立以后,参加社会工作的妇女越来越多,中国妇女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妇女能占半边天的意识渐渐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1949年12月和1956年4月,蔡畅分别承办了首届亚洲妇女代表会议和国际妇联理事会会议,让世界各国妇女代表看到了新中国妇女崭新的面貌。

蔡畅接待多国妇女的来访并组织多次出访,扩大了中外妇女间的交流,打开了中国妇女的国际视野,使中国妇女运动融入世界妇女运动,走上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为国际进步妇女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0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半个多世纪的相伴,成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浪漫的“红色恋情”



蔡畅和李富春的合影

1920年,在一次留法学生的聚会,蔡畅邂逅了年轻的湖南老乡李富春,他比蔡畅一家早两个月到法国。俩人谈学习、谈生活、谈革命,欣喜地发现彼此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从此,眼眸里开始留意对方的身影。

李富春、蔡畅都是湖南人,他们同年同月生,同为20世纪的同龄人。蔡畅比李富春大一个星期,在没有谈恋爱之前,李富春称蔡畅为“大姐”,无论比蔡畅年龄小的邓小平、还是比蔡畅年龄大的周恩来等也跟着叫“大姐”,后来,党内的同志不论年龄大小都称蔡畅为“大姐”,“大姐”成为所有人对她的尊称。

1921年2月,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人组织了400多名中国学生向中国驻法公使馆发起了一场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斗争,遭到法国警察的阻拦。混乱中,李富春为了救蔡畅被警察打倒在地,顿时鲜血直流,让蔡畅深受感动。

1923年,志同道合的蔡畅、李富春在法国结成了革命伴侣,他们的结婚仪式非常简单,由邓小平做他们的证婚人,在一起喝了点小酒,从此便是彼此一生的守护。



蔡畅和邓小平的合影

“我们三个人喝了一点酒就完成了婚礼,小平同志还是我们的证婚人!”多年以后,李富春深情而甜蜜地对他的侄儿侄女回忆起当年结婚仪式的简单与幸福。

1923年,蔡畅与李富春在法国结婚不久,蔡畅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了不影响革命工作,蔡畅想去做人流,但是走了三家医院都没能做成,因为法国不允许流产。蔡畅的母亲也不同意蔡畅流产,并答应由她来带外孙女。革命意志坚决的蔡畅,在生完孩子之后,同时在产床上做了绝育手术,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计划生育的妇女。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生命,李富春夫妇为女儿取名“特特”。

1925年8月,李富春和蔡畅从莫斯科回国,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内的革命斗争。他们一起同国民党左派合作参加国民革命;一起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坚持秘密斗争;一起建设革命根据地;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一起开辟东北解放区;一起迎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所有的艰难,都是他们感情的加持;所有并肩同行的时光,见证了他们相濡以沫的感情。

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李富春和蔡畅没有固定的家,随时因为党的工作需要奔赴目的地,他们唯一的女儿开始是由蔡畅的母亲抚养,后来又由党组织送到苏联去学习。



蔡畅抱着孩子的照片

李富春和蔡畅年轻时都留学法国,也许因为这个经历夫妻俩也濡染了法国式的浪漫与奔放,在党内有名的故事就是夫妻见面都要拥抱接吻。大家都知道,有时候他们在中南海散步遇见邓小平,邓小平比蔡畅小几岁,喜欢见面开玩笑,说:“大哥大姐行个洋礼吧!”没问题,夫妻俩当着大家的面就大大方方地拥抱接吻,向大家展示了洋礼。

他们夫妻待人非常真诚,彼此的真诚让他们肝胆相照地恩爱了一生,共同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仅在各自的事业中取得了非凡成就,也成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浪漫的“红色恋情”。

工作起来他们夫妻俩经常是分居两地,各自随着工作单位的变动而行动。分别时,他们都把一颗心扑在事业上,将个人情感置于脑后;到重逢时,彼此交流情感、互诉衷肠,更加了解与深知对方。

所以到了两鬓斑白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爱情依然带着法国式的浪漫焕发着光彩。



1972年,李富春和蔡畅

1949年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时,国民党元老之一,曾经与他们一起共事的柳亚子与李富春、蔡畅在北京重逢。时光荏苒,彼此华发渐生,柳亚子先生感慨万千,当即赋诗一首《赠李富春蔡畅同志》:“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死生流转各天涯,今日新都莫众哗。记取铁肩担道义,双飞李蔡两名家。”这首诗既缅怀了死难的先烈,又赞颂了生者的坚毅与崇高。

蔡畅虽然身居要职,但回到家就变身一位典型的中国式贤妻,全方位关心丈夫的饮食起居。尽管平时李富春和蔡畅餐饮很简单,吃米饭时两个人一荤一素一汤,再加一小碟两人都爱吃的辣椒,就吃得满嘴喷香。但李富春吃饭非常快,经常几口就扒完了,而且只是在跟前的碟子里夹菜,距离远一点他都不喜欢伸手。为此,蔡畅经常移动桌上的碟子,以方便李富春夹菜。工作人员常常开玩笑说蔡畅吃饭就像是在下棋。



蔡畅和女儿李特特

李特特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但蔡畅从不娇惯她,而是要求女儿自力更生,不依赖父母。有一年李特特到北京市郊区农村劳动。天气转冷了,蔡畅请警卫员给女儿送去一床棉絮,警卫员便让司机开车把他送到郊区。回来后,蔡畅批评警卫员:“你们开车去,招摇过市,影响多不好。我们的孩子那么特殊,群众会怎么想?”从那以后,工作人员再也没有对他们的子女特殊照顾了。

“文革”期间,李富春被“四人帮”一伙打成“二月逆流”黑干将,蔡畅也受了牵连。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他们依然坚定着自己的信仰,彼此开解着、依靠着,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历史时光。1973年,李富春和蔡畅在困境中度过了他们的“金婚”。

1975年1月,李富春积劳成疾,病危住院。蔡畅前往探视,因为自己感冒,怕感染了丈夫,她体贴地隔着玻璃窗在特护病房外与李富春通过纸和笔来互诉衷肠。

不久,李富春病逝,50多年相濡以沫的生活,伴随着他们忠诚信仰的坚贞爱情,从此阴阳两隔!



蔡畅和邓大姐在西柏坡合影

李富春病逝后,蔡畅把老俩口长期节省下来的10万元人民币及利息从银行取了出来,让秘书拿去交特别党费。面对这一笔巨款,秘书犹豫地问:“大姐,要不要给你的孙子们留下一点?”蔡畅果断地说:“不用,这钱是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富春去世了,我们应当把它交还给党和人民。孩子们要靠他们自己去劳动。”

李富春去世后,痛失爱侣的蔡畅常常沉浸在往日情感的思念中。蔡畅酷爱《长征组歌》,在旋律与词义中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往往忍不住动情落泪。

1990年9月11日凌晨,蔡畅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她留下遗嘱: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为自己70年的革命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蔡畅的一生,高风亮节

有一副挽联对她光辉一生是这样概括的:“为中华崛起妇女解放赴汤蹈火功高德重与世同龄,当人民公仆掬躬尽瘁死而后已高风亮节万世敬仰。”

蔡畅与李富春这对忠诚于爱情与革命理想的伴侣,年轻时一个是长郡(中学)才子,一个是周南(女校)女杰。怀抱崇高的革命理想,经历了艰苦的革命斗争,获得革命胜利后,一位成长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一位成长为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李富春和蔡畅这对从潇湘大地走出来的革命夫妻,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终生奋斗的人生历程中,用他们的赤诚奉献和浪漫情怀,共同见证了中国革命岁月的艰难与坎坷,完成了他们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

03、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赤诚,所以奉献;“大姐”声声,留名青史



蔡畅的家庭关系图

在母亲葛健豪的熏陶下,蔡畅从小就养成了豪爽豁达的性格;在三哥蔡和森的引导下,青年的蔡畅树立了崇高的革命理想。正是在原生家庭这种温暖而充满正义的氛围里,养成了蔡畅坚韧的优秀品格。使她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即使遭遇到再大的艰难困苦也能坚定立场,迎刃而解。

长征路上,蔡畅爱护部下,关心战友,把自己在集市上采买的生姜片分给大家含在嘴里保暖。她乐观风趣,在处于饥饿与疲惫的战友时,讲故事说笑话,让大家得到片刻的轻松与欢乐。

解放妇女运动中,只要她发现优秀能干的女干部,都千方百计地培养出来,为国家建设做人才储备。



蔡畅和周总理关爱儿童的照片

人到晚年,她依然尽己之力,将夫妻多年省吃俭用的储蓄上交国家,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最后的绵薄之力。

面对子孙的教育,她严格要求,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能过于仰赖父辈,而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在劳动中获取属于自己的幸福。

朴素的人本情怀,造就了蔡畅伟大的人格,她的一生跟革命理想紧密地连在一起,她为之奋斗了一生,也坚持了一生。她经历的种种困境,开拓的个个新局面,留下的串串坚实而闪亮的脚印,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崇敬与无尽的遐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赵仔说
赵仔说
分享历史知识,感谢关注、
2500文章数 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