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宁主任为患儿检查
扬子晚报网8月21日讯(通讯员王惠王宇记者朱鼎兆)“沙主任,麻烦你帮看看,宝宝大便又出血了!”“这都好多次了,她究竟是怎么了?”近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沙宁博士在门诊坐诊,一位男士带着4岁的女儿走进诊室,一边展示着手机里的图片一边焦急地询问。
原来,岩岩(化名)今年4岁,最近3个月反复地出现大便带血情况,量不多,呈鲜红色,家长一开始觉得是便秘引起的,没有重视。直到近两日,情况有所加重,大便里面甚至有许多粘液及血块。
沙宁主任意识到绝不是便秘这么简单。便血问诊是相当重要的,关系到诊断方向和下一步的检查手段。得知孩子并没有便时疼痛,大便成形,鲜血基本不与大便混合在一起,并且没有什么特殊的腥臭味,最近3个月体重也没有明显下降,由此判断出不太可能为恶性疾病,但要想明确诊断,须住院进行详细检查。
儿科柏进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患儿查房
收住院后,儿科柏进主任医师带领严婷婷、曾碧荷主治医师对病人进行了细致的安排,经过柏主任医疗团队的诊察,决定立即联系胃肠镜室进行下一步的胃肠镜检查。由于宝宝年龄较小,胃肠道准备时难以忍受饥饿、腹胀、腹泻的痛苦,经常哭闹,严婷婷、曾碧荷医生反复耐心地安抚宝宝及指导家长用药,周利护士长则带领团队给予了患者专业周到的护理。经过充分的准备,消化内科副主任乔晓博士为患儿进行肠镜检查,于降结肠发现2cm带蒂息肉。术中,乔晓主任用尼龙圈套扎后行ESD切除,并用3枚钛夹封闭创面,手术顺利完成。切除息肉后患儿未再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几天后顺利出院。
沙宁主任介绍,幼年性息肉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幼年性息肉平均发病年龄5.0-7.4岁,大约80%息肉位于直肠、乙状结肠,极少数位于盲肠、升结肠。儿童息肉可能与便秘、肠炎、慢性机械刺激、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胚胎组织异位、遗传因素等有关。
沙宁主任提醒,幼年性息肉的患儿,由于其发病表现与痔疮出血、肛裂、慢性结肠炎等相似,常有误诊,其往往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特异性改变,部分息肉较大者可通过三维超声或CT检出,最主要明确手段还是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准确地发现息肉,并在内镜下病理活检、切除治疗、随访。目前对于幼年性息肉治疗上仍以内镜下切除为主,部分患儿基础情况差无法耐受或不能配合者也应当对症支持治疗后择期摘除,并在内镜下随访,常规半年至1年一次结肠镜检查。
校对王菲
(来源:扬子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