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火的猴子
01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有这样的桥段:
花果山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这说明了孕育孙悟空的岩石的情况,首先我们知道,这块石头四周没有树木遮阴,并且是先产出一个石卵,之后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
对地质学有一定了解的我们一定都知道,这就是球状风化。
“孕育”石卵的球状风化
球状风化是因为岩石的棱角突出,比较易受风化,所以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那么之后又见风,才化成一个石猴,所以说,孙悟空的出现经历了两个过程,首先经历了球状风化,化成了一个石卵,之后又经历风化,才变成了石猴。
众所周知,球状风化的条件大致有下面这么几个
使岩石产生球状风化的条件主要有:
(1)岩石具有厚层或块状构造
(2)发育几组交叉节理
(3)岩石难于溶解
(4)岩石主要为等粒结构
所以,像玄武岩,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厚层砂岩这些,都容易形成球状风化。
那么究竟是什么岩石最终孕育出了孙悟空呢?
我们不妨接着找找蛛丝马迹。
02
《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有这样的桥段: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可见,孙悟空完全没有被八卦炉中四十九天的煅烧影响。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里考虑,去掉一些错误答案。
众所周知,八卦炉一定和咱们民间使用的炉子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是他们的燃料大概率也就是煤炭,而我们常用的煤炭烧炉子,一般来说也就最高只有几百度的高温。
但是要注意一个细节,“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这一细节证明了老君的炼丹炉是有类似“鼓风机”起作用的,且八卦炉为封闭的炉子,因为如果炉子有开口之类的,孙悟空就没有必要藏在“巽位”,而是直接逃出升天了。
而煤炭在封闭条件下加上鼓风机,最高可以达到1600-1700度左右的高温,这样的高温足以融化大部分的岩石。
那么我们就只需要探索一下常见岩石的熔点,我们就可以判断了。
岩石的熔点取决于其内部矿物的熔点。
玄武岩的熔点为1500-1600度,也低于炉中温度,应该出来之后,已经融化了。
花岗岩中的长石在1200-1600度左右会融化。所以如果孙悟空是花岗岩,那么他出来的时候一定是半熔融态的。
砂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他的熔点已经达到了1750度,已经高于炉中温度,所以无法融化。
而辉长岩和辉绿岩中的辉石和长石的熔点都低于炉中温度,已经完全融化。
这么看,大家一定认为,就是砂岩了,因为他无法融化。
03
其实不然,文中有一细节大家一定没有注意到“忽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正自揉搓流涕”。
这证明,孙悟空不是完全没有融化,而是已经局部半熔融状态了,而花岗岩的状态就非常的符合孙悟空的状态。
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的,石英无法融化,而长石融化了。
在开盖的瞬间,温度降低,孙悟空由半熔融状态凝固,完美符合了孙悟空当时的状态。
综上所述,孙悟空出世的石头是花岗岩。
▼今日推荐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