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到监狱
他两度被关到铁门后
从作坊到园区
他从蚝汁里闯出新路
从琼头到全球
他始终心系家乡......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蚝油阿公”是怎样炼成的
林国发 | 现任厦门洋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厦门市首届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连续多次当选市政协委员。
好的蚝油是“炼”出来的——煮完海蛎的汤水熬制时,灶台烟雾升腾,艰辛挂在守锅人的脸颊上,化作止不住的汗珠。
蚝油阿公也是“炼”出来的——创业初期被绑了投进精神病院,后来甚至锒铛入狱、几近丧命,但他闯关成功,如今已是蚝油行业里颇有名气的企业家。
这是林国发,同村人都叫他“蚝油阿公”。他带领的“洋江食品”,从小作坊发展到如今在翔安琼头拥有工业园区,成为一家专业从事蚝汁、鲍鱼汁、蚝油(也称为“蠔油”)等海洋贝汁系列的科技型企业。
机遇与历练都是时代的赠予
"蚝油阿公"得以成功
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01
敢 想
用“废水”熬制蚝汁出售 家人说他“头壳坏了”
短短四年
沉重的“铁门”两次在林国发面前重重关上
一次在医院,一次在监狱
2000年,林国发尝试样品口感。(受访者供图)
1979年,林国发19岁。他被母亲和叔叔带到仙岳医院门口的时候,是五花大绑的——从琼头到岛内的路上,他声嘶力竭地争辩“我没病”,但身边人都深信不疑地认为“这个孩子头壳坏了”。
因为他想把煮出来的蚝汁装瓶去卖。那时,琼头村民会把海蛎焯水后晒干,做成海蛎干卖钱。焯过海蛎的汤水大部分都被倒进臭水沟,但林国发看到父亲会慢慢熬煮这些蚝水,最后熬出浓香醇厚的蚝汁。“大家会煮一点放家里自己用,没人拿去卖。”后来父亲过世,林国发想帮母亲补贴家用,就学父亲把蚝汁熬出来,装进洗净的空瓶,要拿到市场上去卖。
家家户户都倒掉的东西,要拿去卖钱?在林国发的母亲和身边人眼里,这是“歪门邪道”,但谁也劝不住他,这才有了绑上送医的那一幕。后来林国发从医院逃走,又在广州流浪了半年才返回琼头——虽蓬头垢面但头脑清醒,母亲也信了他确实是想“干正事”。
林国发找人借了钱,土灶开火批量炼蚝汁。岛内外推销难寻买家,他就转向海外,拿到了福建省水产进出口公司的订单。
一切似乎都顺风顺水了,但这就真的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蚝汁生意了吗?林国发知道有颗“雷”,“我很早就去工商办营业执照,但那时候个人是没法办的。”他就只能这么先干着。1983年10月14日,“雷”爆了——被带走时,设备也被查扣,没有营业执照的林国发被定了“投机倒把罪”。铁门在林国发面前又一次闷声关闭,他得知自己会被枪毙,“我感觉自己的名字上已经被红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叉。”
幸好,几个月后,转机来了。在1984年5月8日《厦门日报》头版报道中提及:同安县“重新处理了两起收购、加工、贩卖蠔油偷漏税案件”,里面就提到林国发——时代的车轮向前,提出“为正当的商品生产流通开放绿灯”,在报道刊发10天前的4月28日,林国发被释放。
虽然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跌宕,但林国发知道,他名字上的红色叉号已经去掉了。
02
敢 闯
独闯异国大超市 在蚝油商标上找客户
做蚝油生意几年
才二十岁出头的林国发已经手握几十万元
那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日常计价单位还以“分”计
村里人打趣说
还没有“万元户”的时候
林国发已经发大财了
刚刚起步的洋江就是一个家庭作坊。(受访者供图)
发大财背后,是奔波、是思考。“以前没有人做过,我只能从零开始边做边摸索,一点点试着来。”林国发说。
蚝油要批量出口,所需的蚝水大量增加。林国发最初在村里收,后来收到周边,最远到了漳浦和连江。为省长途车票钱,林国发会骑上自行车从琼头出发,收完蚝水再往回骑,一次能装上四桶,总重约200斤,但是“路上很颠,回来就剩差不多一半了。”
他开始思考更省力更高效的方式。“我委托了当地村民,教他们把蚝水加工成半成品,这样能更好地运输。后来又改成加工运输一条龙,更方便。”林国发记得,村民有的是开拖拉机拉半成品运来琼头,他为了监督蚝水的品质跟过车,“实在太颠了,普通的软坐垫会崩坏屁股,得垫上竹板才行。”
销售渠道也需要拓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到新加坡出差,不游景点不吃美食,专往超市里跑,“把蚝油一瓶一瓶买回到酒店,拿100美元请当地人帮忙翻译。”林国发说,商标上的关键信息翻译好了,他就抄下来记住,再一家一家打电话联系,“我们出口高品质的蚝汁原材料,他们是生产商,这就对上了。”
1995林国发与温哥华市长。
洋江就这样“生长”起来。1985年林国发自建了洋江名下的第一家工厂,同时引入机械设备启动半自动化生产;1997年,洋江着手第一个工业园的建设,同一年洋江拿到进出口资质,成立了“洋江蚝油进出口有限公司”;2010年,洋江新厂房大楼建设启动;2014年搬进新厂房;2024年,林国发计划拓展一个生产基地。
1994 第三代工厂办公室。
林国发说,无论生产场所怎么变,制造工艺如何升级换代,洋江蚝油的原始配方至今不变,品质始终坚持。所以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老客户,对“洋江”始终保持着品牌信任。
03
敢 试
41岁开始学拼音 60多岁出镜拍视频
林国发从不避讳谈他的学历
“只读到小学三年级。”
他说,四十岁以前
大字不识几个,拼音都不懂
2001年,41岁的林国发开始学拼音,“没文化很可怕,学习才能跟上时代。”他到厦大找了家教,前后八个多月,有两个大学生给他当过老师。那段时间,他白天在公司处理业务,下班后再赶到厦大学习。
学习为林国发带来的不只是知识增长,还有对市场时机的捕捉。“市场一直在变化,我们如果还是原来那一套,肯定就被淘汰了。”林国发说。
企业发展中的不断调整就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方法——意识到洋江食品产品线太过单一,林国发成立研发团队,鲍汁、花蛤汁等调味品应运而生;2005年,林国发投资养殖场,延伸到产业链上游;2024年,从当年的国外国内业务量“9:1”,已经转为“6:4”的占比,更多地“杀”进国内市场,让洋江食品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熟悉林国发的人这样评价他:创业初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将,如今已经是能够深刻洞察市场的企业家了。
已经六十多岁的林国发
在销售团队提出以他为主体设立抖音号时
几乎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
“由他本人出镜,讲洋江食品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洋江。”林国发的助理许竞予说,老板很干脆,也很愿意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洋江。
“@洋江蚝伯”的抖音视频列表里
点赞量最高的一条已近万
但林国发还不是很满意
他想在新媒体赛道上重新“闯一闯”
04
感 恩
为家乡修建水泥路 连续34年捐资助老人
洋江的蚝油诞生于翔安琼头
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
林国发“发达”后
始终记得琼头是他的家乡
琼头的百姓是他的亲戚、邻居和朋友
1998年省领导接见福建省青年群英代表。
当年林国发扩大生产蚝油的时候,他也在村里出钱收购,收购价从起初的0.01元/斤,到2000年时已经涨到1.85元/斤,对村民们来说是笔额外收入——很多卖蚝水的村民,经济状况也大为改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林国发成为琼头村委会副主任,在政府出资之外,他让公司捐了余下的30万元,修建了琼头村水泥路。
从1990年到现在,每年过年,洋江食品都会给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作为“过节费”——金额从50元到70元,再到如今的100元,没有间断过。“公司也有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但这笔钱不能少。”林国发回忆,其中有两年的春节前夕,无论是公司账上还是自己身上,都没有多余的钱了,“专门找人借钱送到老人手上。”
林国发还参与了琼头社区教育促进会的创立,洋江食品陆陆续续为促进会捐资70多万元,鼓励琼头学子。
“我的成就来之不易,是社会的支持让我有了今天,我不能忘记回报。”林国发说。
2008年汶川大地震
他个人带头捐了10.7万元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
他带着洋江食品党支部的党员
到一线做志愿者
协助核酸检测……
机遇与历练都是时代的赠予
蚝水一度被视作废水,是当时大众思维的禁锢;私人不能经商,是时代慢行了一步——林国发先后被投入精神病院和监狱,其实是因为他闯了禁区。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禁区是前人未曾涉足的“蓝海”。
很多人把这两件事看作磨难,林国发自己倒不这么觉得。“二十岁出头就有了那么多钱,如果不发生这些事,我自己很可能就‘飘’了,也就没有现在的洋江。”在他看来,时代给了他巨大的机遇,也给了他足够的历练,为后来几十年的企业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时代前行不可能一帆风顺
其间难免有漩涡、会反复
林国发是大胆的探索者
他始终坚信这个时代未来会更好
“只要我们足够有毅力
打拼并且坚持下去
就一定行!”
喜讯!翔安又一批新学校9月“上新”!
超燃!巴黎奥运会后,这场比赛在翔安金海开赛!
完成换届选举!翔安区红十字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编辑\朱铭榕 来源\厦门日报
一校\蔡佳怡 二校\王妍
审核\任旭萍 朱毅力
翔安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