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秋季,蚊子比较多,容易发生登革热传染病。登革热有何危害,如何防控?欢迎关注本期节目。
嘉宾简介
张璇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办事员。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主要负责传染病防控监测和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登革热的三个诊断依据
登革热的诊断依据包括三个方面: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流行病学史指的是:发病前14天内,曾经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起病,突发高热,多表现为双峰热;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症状,常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等症状,简称“三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简称“三红”;于病程第3天~第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天~5天;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典型登革热,死亡率很低;登革出血热,伴有休克综合症,有较高的病死率。
通过登革热特异性实验室检测,包括检测登革病毒抗原(NS1)、核酸(RNA) 、抗体(IgG/IgM)、病毒分离等可诊断登革热。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发病5天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阳性;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登革病毒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或阳转;从急性期病人血液、脑脊液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出登革病毒核酸。
登革热分为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
登革热主要分为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病例;境内输入病例是指发病前14天内离开本县区(现住址)、到过本县区外的境内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本地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未离开本县区(现住址)的登革热病例。
疫情发生时,判定为哪种类型主要通过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主动搜索结果来判断。例如:患者近14天有外出旅居史、同行人员发现阳性病例、实验室结果提示感染时间和鉴别依据,此病例判定为输入病例。当患者近14天没有外出旅居史,同住邻近人员发现阳性病例,周边卫生院或卫生所发热病人就诊增加,实验室结果提示感染时间和鉴别依据,此病例判定为本地病例。
在一个最长潜伏期14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村庄、学校或其它集体单位等,发生3例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判定为登革热暴发。
登革热疫情防控处置
当发生疫情时,首先是进行病例管理,就诊医疗机构将病人进行防蚊隔离治疗,防蚊隔离期限病程不少于5天并热退24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
第二是流行病学调查,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轨迹,判定疫点疫区,划分三区:“核心区”“警戒区”,还有“监控区”。
第三是主动搜索和疫点调查,立即开展疫点周边疑似症状病例搜索,蚊媒密度调查、清除幼虫孳生地和消灭成蚊。在“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内持续开展蚊媒密度调查和喷药灭蚊,发现疑似症状病例时立即通知医疗机构开展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
第四是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登革热知识和防控意识水平。
第五是疫情控制效果评估,当布雷图指数超过5时,说明媒介控制未达到要求,建议政府部门继续在疫区内杀灭成蚊及清除蚊虫孳生地。当布雷图指数小于5,即成蚊密度不高于2只/人·小时,且25天内无新病例发生,结束疫情处置工作。
当登革热疫情发生时,要控制登革热的蔓延,必须在疑似病例出现后立即进行预防控制工作。如错失时机或预防控制工作不到位,导致二代病例发生,感染人数将会呈现几何级增加,造成疫情迅速蔓延。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编辑部
本期编辑:许小薇
责任编辑:王晓丹
编 审:刘俊雄
出 品:潮州市潮安区卫生健康局、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