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派人主动问候他,他在西安事变起的独特作用,至今鲜为人知

0
分享至

作者:马驽


延安时期毛主席

王炳南,1908年出生于陕西乾县。他的父亲王宝珊,是辛亥革命元老,与西北军首领杨虎城是结拜兄弟。人们甚至用“虎(杨虎城)不离山(珊,王宝珊)”来形容他俩的亲密关系。

王炳南1926年由共青团转为中共党员。国民党“清党”,对共产党员大屠杀时,王炳南得到杨虎城资助,出国留学,逃过一劫。他在德国期间,从事党的活动,认识了房东的女儿安娜·利泽。中国小伙子和德国姑娘情投意合,结为伉俪。安娜取了个好听的中国名字:王安娜。

1936年初,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召王炳南回国,到西安做杨虎城的统战工作。他的德国妻子王安娜同行。


王炳南夫妇在德国

一、王明布置任务

途经莫斯科时,驻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团长王明亲自给王炳南交待任务:利用与杨虎城的特殊关系,争取西北军与红军达成停火协定;如果蒋介石发现西北军和红军的秘密,共产国际可以保证杨虎城有后路,可以通过新疆向杨提供帮助。

如果杨虎城赞成以上提议,王炳南就向驻巴黎的吴玉章发一封电报,约定暗号:“我订的杂志请寄来。”如果杨虎城不同意与红军停火,暗号为“杂志不必寄了。”


王明

他们回国路线,是经莫斯科,到中国东北,从天津、洛阳回到西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已被日本侵略者控制。在哈尔滨开往山海关的列车上,他们遇上了麻烦。一个服装整齐的日本人,在他们座位旁坐下,开始探问他们的情况。

首先问他们会说英语吗?王安娜回答:“我会说,我丈夫只会德语。”日本人接着问:“你们对满洲国有什么看法?你们心情怎样?”王安娜机智回答:“我们只感到长途旅行很疲惫。”

这时日本人看见王安娜从口袋里掏出一本袖珍本中国地图册,他拿了过去,边看边念叨:“这本地图册有问题,它把满洲国画成中国(原文为带辱华性质的字眼)的一部分呢!”王安娜恼怒地说:“我只对地理名称感兴趣。你如果要没收,就请便吧!”日本人说:“我没有对德国人不礼貌的意思。”但他并没有把地图册还给王安娜。

列车到山海关,旅客需要下车,经检查后重新上中国方面的列车。这时他们遇到一件糟心事儿。山海关的中国检查官,把王炳南夫妇的行李乱翻一通,在包里找到一支玩具枪。这是他们准备送给亲戚孩子的礼物。检查官非说这是武器,要没收。无论二人怎么解释,检查官都无动于衷。“说不定他是看上了这件玩具。”王安娜想。

二人不想节外生枝,不再分辩。这时,在列车上那名日本人突然出现。他用粗野的话训斥这名中国检查官,命令立即把玩具枪还给王炳南夫妇。这时二人才知道,这个日本人的中国话说得很好。

刚才还不可一世的中国检查官,风向秒变。面对日本人的辱骂,他低声下气,恭恭敬敬。他一面向王炳南夫妇道歉,一面按日本人的要求将玩具枪还给了王炳南。王安娜心里叹息:“我们急忙收拾好行李。显然,我们不必再受海关检查,因为我们仿佛已在日本人的保护之下。”

二、叶剑英捎来“问候”

到达西安后,他们一开始住在老莲花池家里。不久杨虎城执意要他们搬到自己新建的公馆“止园”居住,好随时与王炳南谈话。杨虎城对王炳南说心里话:“我与中共已经有接触,可是过去素不相识,说话难免有些顾虑和保留。现在你回来了,可以无话不谈了。”


张学良与杨虎城

这时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已经在秘密沟通。王安娜回忆录《嫁给革命的中国》中,对此有所记述。兹录原文如下:

“1936年夏天,得到张学良的默认,共产党的代表数人来到西安。对此,(王)炳南是了解的。其中一位代表还访问了我们,传达了毛泽东对我们的问候:‘毛主席欢迎你们回到中国。’这时,我们到西安才数周,由此可见共产党情报机关能力之强。”


西安事变前蒋与张学良等人合影

读史至此,不由产生一个重大疑问:王炳南回国,参加对张、杨的统战工作,难道不向中央汇报自己的行程和任务吗?

要说时间紧,没来得及报告吧,都几周时间了,不可能忘掉基本的组织程序和组织纪律。要说是没法同延安联系吧,王炳南得到杨虎城愿与红军达成协议的答复,立即按暗语“把杂志寄来”,密电给了巴黎的吴玉章。

王炳南不向延安报告,毛主席只好主动派人联系——问候——王炳南。王安娜提到的“一位代表”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参座”——叶剑英同志。

几个月后,11月,西安事变即将发生,担任地下工作组织部部长的林育英(林彪堂兄,化名张浩),派人到西安找到王炳南,说:“毛主席知道你在杨虎城军部工作,要你一张照片。”

这是听不到汇报,见不着人,只好先要一张照片认识一下啊!

个人私想,是不是王炳南受命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没有把向中共中央报告当成头等大事?王明也根本没有要求王炳南向中央汇报,甚至没有安排他跟中央直接联系的渠道?


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左一为毛主席,中间是王明

三、独特作用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王炳南作为周恩来的助手,又是张学良、杨虎城的参谋和联络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他一直在周恩来手下做事,解放后从事外交工作,曾任外交部副部长。运动中他受到冲击,其中一条罪名就是“王明亲信”。

王炳南在西安事变中,还有一个独特的作用鲜为人知:他成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扣蒋”的“借口”。

事情是这样的:

张学良、杨虎城屡次向蒋介石进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苦谏”、“哭谏”都不见效,接下来怎么办呢?二人心里都有“兵谏”的想法,但谁都不愿意率先说出口。时间已到了1936年12月11日,这天杨虎城再找张学良密议。

张学良对杨虎城说:“王炳南有什么想法?找他来商量一下。”杨虎城答:“他这个人思想激烈。”张问:“他想怎么样?”杨说:“他主张‘扣蒋’!”张学良立刻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解决的办法。看来也只好如此。”

这段对话,是杨虎城事后亲口告诉王炳南的。至于王炳南是否提出“扣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张、杨二人“借”王炳南之口,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第二天,“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在华清宫被捉。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驻地:华清池五间厅)

西安事变发生时,王安娜在上海,刚生下她和王炳南的儿子王黎明两个月。听到西安事变的消息,王安娜心急如焚。这时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仅几个月的儿子,去西安找丈夫!

她回忆:“在上海,谁也不能确切地知道,现在铁路究竟可以通到中国西部的哪些地方。”“我们的行李并不多。我最‘贵重’的行李,是装着孩子的竹篮。”

当时兵荒马乱,敌我难辨,局势动荡,交通阻塞。我们不得不佩服王安娜的勇气。她用一个篮子提着襁褓中的儿子,与另一个丈夫被扣在西安的张夫人一道,挤火车、转汽车、坐大车,历尽艰难和危险,于1935年的最后一天,回到了西安。

在西安著名的西京招待所,她与史沫特莱第一次见面。

四、“那就是毛泽东”

后来史沫特莱去了延安,捎信来叫王安娜一定去看看。王安娜也急切想了解中共和红军的情况。这时西安形势紧张,王炳南随杨虎城避居三原县,也鼓励妻子去陕北。于是王安娜搭上了去陕北的卡车,见到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剧场里。”王安娜回忆道:“其实,那不能算是正式的剧场,只是一个照明设备不足的大厅。”

史沫特莱悄声对王安娜说:“喂,你看见那个宽额、长头发的男人了吗?那个,就是那个坐在农民堆里的人。他就是毛泽东,他经常来剧场看戏。”

王安娜对于毛主席的印象是:“毛泽东不像他的老战友朱德那样,朱德混在人堆里是不引人注目的。一般来说,毛泽东不拘形式,不讲究繁文缛节,他穿的制服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满是皱褶。可是,他有一种难以言状的风度,显示出威严,使人感到他是一个非凡的人物,有时甚至会给人以难以接近的印象。”


1979年王安娜重回延安

几天后,毛主席主动来到王安娜的住处拜访,身边只带着一个“小鬼”(对小红军的昵称)。几个人海阔天空地闲聊。“我们谈到陕西的社会状态,德国农民的状况,中国现代文学,我经苏联来中国的旅途见闻,以及辣椒粉做调味品的菜的特色,各种话题都谈到了。”

当史沫特莱提到王安娜儿子时,毛主席对孩子的头发和眼睛是什么颜色十分感兴趣。王安娜回答,孩子是黑头发、黑眼睛。毛主席追问皮肤是什么颜色。王安娜回答接近中国人。毛主席说:“这真有趣!你的同胞李德的太太是中国人,他们的孩子也是黑头发、黑眼睛、肤色也和中国人一样。”


王炳南王安娜和他们的儿子王黎明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毛泽东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王安娜回忆:“他一次也没到过国外,也不像朱德和周恩来那样能说外语。可是,他对外国的制度和风俗习惯很有兴趣。”“毛泽东富有幽默感,很爱说诙谐的话,……说逸闻趣话时,能使他(自己)笑出眼泪来。”


毛主席与国际友人

五、“同窗”朱德

朱德曾留学德国,会说一点德语。王安娜回忆:“我到达延安的当天傍晚,一个穿着满身皱褶的棉制服的矮胖男人,用德语友好地向我问候道:‘你好吗?’这使我大吃一惊。”

朱德向王安娜开玩笑说:我们还是“同窗”呢!

原来朱德留学期间,因参加学生集会,两次被捕。王安娜是反法西斯志士,她也两次被盖世太保逮捕入狱。巧合的是,她与朱德两人被关的监狱,竟然是同一所。


留学期间的朱德(前排右二)

一天,很多人在马海德邀请下,来到李德的窑洞(马海德借住在李德窑洞里)聚会聊天。朱德高兴地对王安娜叫道:“安娜,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自己正在土匪窝里啊?”

众人听到了都大笑起来。坐在王安娜旁边的一个男子,宽宽的肩膀,剃得光光的脑袋,又黑又浓的胡须,活像罗宾汉似的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史沫特莱告诉王安娜,他叫贺龙。

王安娜观察,贺龙活跃健谈,“他讲起故事来,手舞足蹈,诙谐有趣,真不愧是这方面的能手。”

“朱德向我介绍了一位特别年轻的将军,他25岁就是老红军了。那时候还不到30岁的林彪看起来更像一个有点羞涩的二十来岁的学生。”


私想:当时贺龙、林彪关系还不错

王安娜听说过,这个“学生”在红军中赫赫有名。林彪告诉她:他指挥了一百多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一次。

“这怎么可能?”就算尊敬这位年轻将军,王安娜也不敢相信。

林彪抬了抬浓黑的眉毛,笑道:“我们从来不打没有胜利把握的仗。”

六、“学生”林彪

在延安,王安娜就见过林彪这一次。后来在重庆他们又见面了。

1937年9月25日,林彪率115师获得平型关战斗胜利。不久,林彪被阎锡山部队的哨兵误伤,去苏联治疗,然后到重庆养伤,并从事与蒋介石谈判工作。林彪对养伤生活很不习惯,他急切想回到前线。在养伤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写字台前学习、研究,给军校编写教科书。

“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他离开写字台。”周恩来担心地说:“医生让他要多活动。”

周恩来想到一个好主意。他对王安娜说:“林彪应该学跳舞。安娜,你来教他跳舞吧。”

王安娜接受了这个任务。不过林彪这个“学生”有点笨,王安娜必须画出图形来解释舞步和旋律。林彪看到示意图,竟然跟看到作战地图一样,聚精会神地趴在桌上端详过来端详过去。


这时的林总确实像个学生

林彪跳舞的动作总是不“达标”,连他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无奈地称自己跳舞像“拉洋车”。

(王炳南、王安娜的故事还没完,明天继续讲,并会出现新的女主角。)

(本文作者:马驽,“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这才是战争
这才是战争
告诉你不一样的历史
1709文章数 1141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