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听到不少人说自己出现耳鸣,有的说自己突然会感觉耳朵里或者脑子里,甚至空气中会突然出现电流似的滋滋音,还有的说有时候像蚊子飞似的嗡嗡音,或者有时候又像蝉鸣一样突然很大声,这些声音可能持续几秒、几分钟、甚至几天,只有自己在安静的状态下或者夜晚躺在床上时才能听见,且越思考这个声音越大。可知在如今的社会中,耳鸣成为了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因其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并没有那么重视它。
但也有不少人被耳鸣困扰,影响了自己的听力,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故来求助于中医。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了解耳鸣,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因此大多数人认为耳鸣可能与肾虚相关,其实耳鸣与其他脏腑经络也有着广泛的联系。
耳与肾
《中藏经》说:“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
意思是说耳与肾关系密切,肾表现于外之官窍就是耳,耳的听觉与肾精、肾气息息相关,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即贮藏人体精气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若是肾精、肾气亏虚,则听力减退或出现耳鸣,甚至耳聋。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不仅出现耳鸣,还伴有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时,则可能是肾虚引起的这些症状,需要寻求医师对症治疗,不可自行使用药物。
耳与心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为听”。
意思是说人全身的经络、气血都上行于头面部,分别入于各个孔窍之中,精血充沛于眼,使眼睛能够看得见,充于耳朵,使耳朵能够听得见。心主血脉,心生血,在心气的推动下,全身血液上行于面部濡养清窍,则无视物模糊和耳鸣,若心气血不足,则清窍失养,出现耳鸣。
如果我们出现耳鸣更甚,伴有口舌生疮、入睡困难、失眠、多梦、休息不好等症状时,则可能是心神失养、心火亢盛、心阴不足等导致的这些症状,我们就需要临床辨证,对症养心神、清心火、养心阴了。
耳与肺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意思是说肺气虚的人,容易出现肺气不足而导致呼吸困难,耳聋,咽干的情况。
如果我们出现耳鸣,伴有自汗、咳嗽、咳痰、呼吸不畅、气喘等症状,就需要注意了可能是肺气不足、肺部虚热、外邪袭肺等导致的这些症状,我们就需要辨证,对症治以益气补肺、养阴清肺、宣利肺气等。
耳与肝胆
《素问·热论》说:“伤寒一日…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意思是说伤寒病三日主要就是少阳经受病,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胁肋上络于耳,所以会有胸胁痛、耳聋的症状出现,而肝胆又难以区分,所以耳与肝胆都关系密切。
如果发现我们出现耳鸣,同时伴有急躁易怒、两目干涩、唉声叹气、打嗝反酸、胁肋胀痛、惊慌恐惧等症状,就要需要注意是不是肝胆出现了问题,比如肝火上炎、肝气郁滞、胆气不足等导致的这些症状,治疗方面就需要对症清肝泻火、疏肝理气等。
耳与脾胃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意思是说头痛、耳鸣、九窍不利,都是由肠胃的病变引起的。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水谷精微,输后天之精气,上达耳窍,耳得水谷精微的濡养而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脾主升清,能运化水湿,脾不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耳,而致耳聋耳鸣。
如果发现我们出现耳鸣,同时又伴有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腹胀便溏等症状时,就需要注意是不是脾胃的功能下降了,比如最常见的脾气虚、胃气虚等,治疗上就需要对症治以健脾益气,滋养胃阴等。
综上所述,可知耳鸣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与其余脏腑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上往往是混合在一起出现的,其机制十分复杂。因此,我们平常应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遇事放宽心,以保护肾精、肝胆、脾胃等脏腑,做到未病先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