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来了“出伏”,在8月24日就正式“出伏”了。早早就听村里的老人们说了,今年的“出伏”不一般,当时我还是一头雾水,不是每年都有三伏天,都有出伏吗,怎么今年的“出伏”就不一般了呢?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是今年的出伏是在处暑节气后面。因为今年是在8月24日出伏,而处暑节气却是在8月22日,在我国民间就有一种说法“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说的就是预示着今年的收成不太好,农作物可能受灾。
因此它的意思是说处暑节气是在出伏后面的话,当年的粮食就会大丰收,而今年就是如此,预示着是一个丰收年,所以农村的老人们才说今年的“出伏”不一般。
在有些地方也说成是“处暑出伏后,遍地是黄金”,它的意思是说处暑节气是在出伏后面的话,当年的粮食就会大丰收。
其实关于出伏,还有一些说法,就是通过出伏当天的天气情况,不仅可以预测后面的雨水多少,甚至还能预测冬季的雨雪多少,也就是冬季是偏冷还是偏暖。
在农村的老人就说了“冷不冷,就看出伏”,那到底如何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出伏雨淋头,三九雨雪多。
我们都知道,三伏天是和三九天对应的,因此它们也是有一定关联的,其中三伏天的天气就可以预测三九天的天气。
而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出伏当天遇到下雨了,哪怕开始是晴天后面才下雨,这也是算下雨天,而这样的预兆就是在三九天的时候雨雪多。
正所谓“数九寒天,冷在三九”,冬至节气后就开始“数九”了,其中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有童谣是这样唱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就凸显出了三九期间的寒冷,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的。而在三九期间的雨雪多的的话,自然预示着天气也偏冷。
(2)出伏是晴天,立冬穿薄衫。
字面意思是说,在出伏这天是一个大晴天,当天既没有下雨,也不是阴天,那么到了立冬节气的时候还可以穿“薄纱”。
在古代都是以“四立法”来划分四季的,其中立冬就是指冬季的到来,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很冷了。但如果出伏是晴天,立冬还可以穿薄纱,这就说明这一年冬天来得晚,甚至还可能是一个“大暖冬”。在有些地方也说成是“出伏太阳笑,初冬穿薄衫”,意思都是差不多的。
(3)出伏暑不消,冬天冷飕飕。
即到了出伏的时候,如果还是和之前一样非常的炎热,那么到了冬天就会偏冷。这一点估计很多农民朋友是知晓的,就是夏季如果非常酷热,那么当年的冬季就会偏冷,这也就是“夏季有多热,冬天就多冷”的说法。
而按理来说,出伏以后天气就逐渐凉快了,但如果它和出伏前一样的暑热难耐,那么预示着冬季偏冷。
在有些地方则说“出伏无雨,百日无霜”,出伏以后一百天就是3个多月,而出伏是在处暑节气前后,后面三个月就是小雪节气了,这个时候还没有见霜降,也意味着冬季偏暖。
现在明白了吧,要想知道冬季是偏冷,还是偏暖,可以通过观察出伏当天的天气,当天是晴天的话往往预示着冬季偏暖,而是雨天,则预示着冬季偏冷,这就是老祖宗的预测方法。那冬季是偏冷好,还是偏暖好呢?
冬天暖和好不好?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在冬季的时候,如果偏暖一点这样人畜是比较舒服了,可是对农业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在冬季的时候雨雪多,换言之就是偏冷的话,农业更有利。
因为冬季的雨雪多的话,就不容易出现冬旱了。要知道,冬旱对农业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好些越冬作物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在冬季的雨雪多,还能有效的冻死地里的害虫,这样第二年的病虫害就会少很多。
尤其是在古代,种植技术落后,同时农药也没有今天这样普及,病虫害是非常可怕的。而冬季多雨雪,就会冻死藏在地里的各种害虫及其虫卵等。
农谚还说“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还有经典的“瑞雪兆丰年”,都是在说冬季偏冷预示着第二年会丰收。
出伏了,在你的家乡这天的天气如何呢?不妨以此来提前预测一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