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宜。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这首出自于苏轼的《赠黄州官妓》,是苏轼曾写给自己在黄州教坊的好友官妓李琪的一首诗。若提到“妓”这个字眼,想必大家都会对此嗤之以鼻,但其实在古代,“妓”并非单指卖身女子,也代指那些卖艺不卖身,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颇具才情的女子。
在明朝时期,有位秀才被当时的一位名妓所吸引,对其深情不移。后来这名妓为令秀才知难而退,便出了一上联,并扬言若秀才对上下联,自己则接受秀才的情意。没想到,秀才当真不负众望,最后两人成就一段传世佳话。具体如何,且看下文。
▲古代青楼女子剧照
01
明朝时期,京城一郡王府有位千金,她手下有名陪读侍女名唤芷若。由于芷若家境贫寒,其父母为减轻家中负担,便将芷若卖至王府中,侍奉郡王府中的千金小姐。幸好郡王府千金小姐为人善良,对待芷若并不刻薄,所以芷若在郡王府曾度过几年幸福时光,再加上芷若时刻侍奉在小姐左右,便因此也略通些琴棋书画之意。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郡王触犯刑法,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幸而家中女眷得以逃过一劫,但下场并不乐观,不是被发配至边疆地区,亦或是被卖到青楼楚馆,而芷若便是被卖到青楼中。
▲古代青楼剧照
02
其实古代的青楼女子与如今的妓女大有不同。古代的青楼女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妓,一种为娼。首先妓女一般是指卖艺不卖身的才女,这类女子多数是因家道中落亦或是家中犯事,无奈之下,卖至此地。
但是她们骨子里仍有不可丢弃的尊严与傲气,这类女子通常从小就被培养,能吟诗作画、跳舞弹琴,所以她们一般招待的都是身份高贵的风流才子以及达官显贵等。主要代表有张窈窕、严蕊、张玉莲、马湘兰、陈圆圆、柳如是,以及冒襄在《影梅庵忆语》用“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描写的董小宛等人。
▲陈圆圆剧照
而娼则专指古代从事出卖皮肉的女子,意思大抵与今天的妓女相似。芷若则属于前者,她凭借自己在郡王府中旁学而来的琴棋书画,很快便在青楼里打出名声,成为当时青楼里的头牌姑娘,深受不少风流才子、达官显贵的青睐。
但这些追求者终究未能入得芷若的慧眼,直到后来出现了一位秀才,他被芷若的才情所吸引,整日魂不守舍,经常以各种借口来与芷若沟通交流,两人一来二去,便相互熟识,彼此渐渐暗生情愫。后来秀才曾有意为芷若赎身,但被芷若拒绝,芷若害怕秀才对自己的欢喜,仅是一时新鲜,便不敢将自己的真心交付与秀才,所以便将与秀才的这段未开始的感情扼杀在摇篮之中。
▲古代秀才剧照
03
但是被拒绝后的秀才并未显示出丝毫气馁,仍旧痴心不改,整日纠缠芷若。最终芷若在无可奈何之下,为斩断秀才的痴心,也怕自己越陷越深,便快刀斩乱麻,给秀才出了一上联,并扬言若秀才对上下联,自己便接受秀才的情意,若对不上,则双方从此井水不犯河水,两不相见。
秀才喜出望外,立马便答应了这个要求。对对联对于饱读诗书的秀才而言,无异于是家常便饭,但对出的对联若要让芷若满意,着实令秀才头痛欲裂,举足无措。其实芷若给出的上联很简单,即“野花不种年年有”,但此言却极富深意,芷若想借此对联告诉秀才,自己这般模样的女子,如野花般,遍地皆是,不值一提,希望秀才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自己身上。
▲古人写字剧照
秀才一看,便明了芷若的心意与担心,在思索一番后,便给出下联“郎君未归夜夜思”。意思大抵为:秀才担心若自己真的离开,芷若则会因此而茶饭不思,借机表达自己对芷若的爱意,芷若在听后,脸红耳热,于是终于放下心中的担忧,接受秀才的情意,而秀才则允诺自己的诺言,为芷若赎身,两人最终修成正果。
结语
这段传世佳话直至如今,都无不令人称赞羡慕。爱情本就讲究机缘巧合,互相吸引,若终日在乎门当户对,想必终究会与真爱擦肩而过。或许有时应放下成见,放下偏见,为真爱博一把便能得偿所愿。毕竟,遇见是天意,得到则是幸运,望且行且珍惜。
参考资料:
《赠黄州官妓》
《影梅庵忆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