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了第八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在我国,后天获得性因素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而在这些后天因素中,疾病所致残疾的比例高达83.35%。提及致残疾病,就不得不提到小儿麻痹症,它曾是造成肢体残疾的重要因素。
1965年,我国儿麻发病率激增,10万人中就有4.06人患病。然而,一颗小小的糖丸,让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锐减到万分之0.016,带领中国进入了无脊髓灰质炎时代。
从正当盛年到年逾古稀,倾尽一生的心血彻底消灭“脊灰”,他却自谦“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他就是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也是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科技攻关的先驱者——顾方舟。
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国内集中暴发,最先开始的是江苏南通,短时间内就有1680名儿童感染,致死率高达28%,就连那些幸存下来的孩子,也有七成以上的可能落下终身残疾。但也正是在这一年,在苏联取得副博士学位的顾方舟学成回国。1957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投身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工作。
他深知这一疾病的严重性,决心要为中国的儿童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
是“死”是“活”,一锤定音
战胜儿麻的关键在于生产有效的疫苗。可当时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工艺,只有美国和苏联掌握。1959年3月,卫生部派顾方舟等人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的生产工艺。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两大类,临行前,国内“死”“活”疫苗两派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死疫苗安全,但不会在人体形成免疫屏障,减毒活疫苗理论上可能会恢复毒力,但可成为天然疫苗,形成免疫屏障。若决定用死疫苗,虽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使用,但国内无力生产;若决定用活疫苗,成本只有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得回国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顾方舟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理性判断,为全中国人民做出了选择。他向当时的卫生部写信建议,选择未被证明安全、没有成熟生产工艺的减毒活疫苗,并亲自把毒种从苏联带回国。
后来的事实证明,顾方舟当时的判断是对的。
身先士卒”,携子试药
疫苗研发从零开始,团队克服物资短缺、环境艰苦的困难,终于获得疫苗小样。疫苗临床试验的第一期需要在少数人身上检验效果,顾方舟冒着可能瘫痪的危险,自己先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以身试药。在经历吉凶难料的一周后,他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然而,这并不能证明疫苗就是安全的。
疫苗是给孩子们服用的,因此,必须要进行小儿人体实验,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时我儿子小东刚好不到一岁,符合条件”,顾方舟的口述回忆史中记载, “我自己的孩子不吃,让别人去吃,这不大仗义。”
顾方舟瞒着妻子给儿子喂下了疫苗,实验室一些研究人员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这次试验。经历漫长而煎熬的一个月,孩子们生命体征正常,第一期临床试验顺利通过。
1961年,顾方舟与长子顾小东。
1960年底,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在投放了疫苗的城市,脊髓灰质炎流行高峰很快被遏制下来,证实了国产疫苗是安全、有效的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生物制品。
糖丸问世,消灭“脊灰”
在顾方舟的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中,全中国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疫苗口服率要达到95%才能形成免疫屏障。但以那时国内的运输条件,让疫苗有效地在全国短期内流通非常困难。给小孩喂服液体疫苗也有难度,稍有不慎就会浪费,影响药效。
顾方舟突发灵感把液体疫苗做成固体糖丸,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顾方舟等人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在保存了活疫苗效力的前提下,大大延长了保存期。随着糖丸疫苗大规模生产,我国进入全面控制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历史阶段。
顾方舟给小儿喂服糖丸活疫苗
2000年7月21日,“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当时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国正式成为消灭“脊灰”国家。
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现场
一颗小小的糖丸护佑了万千童真,让无数人成功远离儿麻致残的痛苦,也成为了几代中国人记忆中共同的甜。在全国残疾预防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深情回望糖丸爷爷的奉献与大爱,继续乘着这艘健康方舟,一同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在疾病尚未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之前,筑起坚固的防线,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完整与幸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