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邻村姑娘承包的鱼塘钓鱼,被她臭骂一顿,一年后她成我相亲对象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王建国,1960年出生在安徽省一个叫青山村的地方。我们村靠着一条小河,村里人大多靠种地为生。我爹是生产队里的壮劳力,娘在生产队里干些零活。家里就我一个独苗,从小爹娘就对我寄予厚望,盼着我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

可惜我不争气,初中毕业就没考上高中。眼看着同村的张大壮考上了师范,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1978年,我18岁那年,听说县里技校招生,我就报了名。学了两年电工,1980年毕业回村时,我心里还是有点小得意的。

那会儿村里还没通电,我就琢磨着要是能把电气知识用上,说不定能在村里干出一番事业来。回村后,我先是帮着生产队修理一些简单的农具,慢慢地村里人都知道我会修东西了。

1982年,我们村通了电。我记得那天,村里红旗飘飘,锣鼓喧天,跟过年似的。我帮着安装了第一盏电灯,看着黄澄澄的灯光照亮了村委会的大院,心里美滋滋的。

从那以后,我就成了村里的电器修理员。收音机、电风扇,后来还有电视机,只要是跟电搭边的东西坏了,大家都找我。虽然挣的不多,但也算有了个手艺,在村里也有了些地位。

1985年,我25岁了,眼看着村里同龄的小伙子都成家立业了,我还是个光棍。我爹娘急得不行,整天催我找对象。可我心里总觉得,凭我这手艺,应该能找个城里姑娘。

那年夏天,我听说邻村李家湾新承包了一个鱼塘,风景不错。我寻思着去钓钓鱼,散散心。拿着钓竿,我骑着自行车就去了。

到了地方,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清澈的水面上飘着几只白鹅,岸边种满了桃树和柳树,煞是好看。我找了个背阴的地方,支起鱼竿开始钓鱼。

正当我沉浸在钓鱼的乐趣中时,突然听到一声厉喝:"喂!你是哪个村的?谁让你在这里钓鱼的?"

我一惊,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漂亮姑娘正瞪着我。她扎着马尾辫,穿着蓝色的确良衬衫和黑色裤子,手里还拿着个竹篮子。我结结巴巴地解释说不知道这是私人鱼塘,可那姑娘根本不听,对我就是一顿臭骂。

"你这人咋这样?这是我家承包的鱼塘,你随随便便就来钓鱼,成何体统?赶紧给我离开这!"

我被骂得一愣一愣的,灰溜溜地收拾东西走人。骑车回村的路上,我心里又委屈又生气,暗暗发誓再也不去那个鱼塘了。

回到村里后,我把这事跟我发小老李说了。老李哈哈大笑:"建国啊,你也有今天!那可是李家湾的李巧云,听说她爹是村会计,家里条件不错。她从小就泼辣,村里小伙子都不敢招惹她。"

我撇撇嘴说:"管她是谁呢,我以后离她远远的。"

谁知这事还没完,没过几天,我爹回来说,村支书找他谈话了。说是看我年纪不小了,手艺也不错,想给我介绍个对象。我爹高兴坏了,一个劲儿地问是哪家姑娘。

村支书说:"就是李家湾会计家的闺女,叫李巧云。听说人长得漂亮,能干利落,在鱼塘干活把小伙子们都比下去了。"

我爹一听,喜上眉梢:"那敢情好啊!建国有福气了!"

我听了直翻白眼,心想这可怎么办?我可不想娶个母老虎回家。可看着爹娘高兴的样子,我又不忍心拒绝。

就这样,1986年春天,我稀里糊涂地去相亲了。



相亲那天,我打扮得整整齐齐,骑着自行车来到李家湾。远远地,我就看见一个姑娘站在村口,心想这该不会就是李巧云吧?

走近一看,我的心咯噔一下 —— 还真是她!就是那天在鱼塘骂我的姑娘。她显然也认出了我,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

我们相对无言,还是李巧云先开口了:"原来是你啊,那天的事...我有点冲动了,对不起啊。"

我没想到她会道歉,心里的气顿时消了一半。我挠挠头说:"没事没事,是我不对,不该随便去钓鱼。"

就这样,我们尴尬的相亲开始了。在李家的堂屋里,我们坐在八仙桌两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还是李巧云的爹,也就是李会计打破了沉默:"建国啊,听说你是技校毕业的电工,在村里很能干啊!"

我不好意思地说:"叔叔过奖了,就是会修修收音机、电视机什么的。"

李巧云插嘴道:"电视机?我们家的电视机前两天刚坏了,你能修吗?"

我一听来了精神:"能啊,我这就给你们看看。"

就这样,我们的话题从修电视开始,慢慢聊开了。我发现李巧云不仅长得漂亮,还很有见识。她说起承包鱼塘的事,头头是道,我听得直点头。

相亲结束后,我主动提出要去看看她家的鱼塘。李巧云欣然同意,领着我去了。

到了鱼塘,我仔细看了看,发现有些地方可以改进。我说:"巧云,你们这儿的水循环系统可以改进一下,能省不少电呢。"

李巧云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你能帮我们设计一下吗?"

就这样,我开始频繁到李家湾帮忙。慢慢地,我发现李巧云其实是个很好相处的姑娘。她虽然泼辣,但心地善良,对养鱼的事特别上心。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县里参加养鱼技术培训。路上,李巧云跟我聊起了她的梦想:"建国,我想把咱们村的鱼塘搞大,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你说,这想法是不是太天真了?"

我认真地说:"不天真,我觉得挺好。咱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成!"

李巧云冲我笑了笑,那一刻,我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悄悄地萌芽了。



1987年春天,我们村里来了个养鱼专家,指导大家科学养鱼。我和李巧云一起参加培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回来的路上,我们俩兴奋地讨论着如何把这些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建国,你说咱们要不要联手搞个大项目?"李巧云突然问我。

我一愣:"啥项目?"

"就是把你的电气技术和我的养鱼结合起来,搞个现代化的养鱼场!"李巧云兴奋地说。

我心里一热,觉得这主意真不错。可转念一想,又犹豫了:"可是...这得不少钱吧?"

李巧云眨眨眼:"咱们可以跟信用社贷款啊。只要有好项目,他们肯定会支持的!"

就这样,我们开始筹划这个"大项目"。可是,困难也接踵而至。首先是资金问题,信用社觉得我们的计划太冒险,不肯贷款。其次是技术问题,很多设备我们都不懂怎么操作。

最让我们头疼的是,村里有些人不理解我们,说我们好高骛远,存心惹事。特别是李巧云的表哥李志强,他在乡镇企业工作,觉得我们这是在胡闹。

有一次,李志强当着全村人的面嘲笑我们:"就你们俩?也想搞现代化?我看你们是想钱想疯了!"

我气得脸通红,正要反驳,李巧云拉住了我:"别理他,咱们做给他们看!"

看着李巧云坚定的眼神,我心里暖暖的。我知道,有她在身边,我什么困难都不怕。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