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国祚长达296年。要说清朝那些事儿,得从它开国创业的往事说起,也就是努尔哈赤率“十三副铠甲起兵”故事说起。
那是公元1583年,也就是万历十一年,有一天,有个叫阿台的酋长不听话,辽东总兵李成梁按照以往的做法,率领大军包围了阿台的寨子古勒城,准备消灭这个刺头。
就在明军要强攻古勒城的时候,两个女真酋长求见李成梁,声称他们能够劝降阿台,请明朝大军等一等。这两个自告奋勇去劝降的人是谁?正是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
这对父子之所以要冒险前来,主要是因为阿台的妻子是努尔哈赤的堂姐妹。为了保护自家人,爷俩才愿意冒险走一遭。
可是,还没等这两人劝出结果,城外有个叫尼堪外兰的酋长先下手了,他煽动城内守军掀起了叛乱,李成梁一看,这都打起来来了,还谈什么劝降,于是也顾不上那俩父子的劝降结果了,直接下令全军进攻,最后一举拿下了古勒城。两军对垒,刀枪无眼,努尔哈赤的爷爷和父亲也死于战火。
得知爷爷和父亲的死讯,年仅二十四岁的努尔哈赤怒了,当即就去找明朝讨要说法。对于这场误杀友军的事件,明朝方面表示非常抱歉,不仅归还了父子俩的遗体,补偿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还让他继承了父亲和爷爷的职位。
但努尔哈赤并没有善罢甘休,他宣布起兵讨伐尼堪外兰。他翻出了爷爷和父亲留下的十三副铠甲,率领部下出征讨伐,这就是清朝开国史中著名的“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故事。
1. 看似最忠顺,实则最心机
努尔哈赤的报仇效率很高,仅仅三年的功夫,就把尼堪外兰逼上了绝路。万历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86年,走投无路的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避难,反而被明朝官员抓起来,送给努尔哈赤处置。就这样,努尔哈赤大仇得报。
在努尔哈赤追杀尼堪外兰的时候,明朝非但没有阻拦,反而给努尔哈赤升了官,任命他为正二品的龙虎将军。等他杀了尼堪外兰,明朝又继续给他加官进爵,提拔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
更有意思的是,后来努尔哈赤进攻女真叶赫部,开打之前,双方嘴炮环节,努尔哈赤讽刺对方说:我爹当年被明朝误杀,得到了敕书、马匹等等赏赐作为补偿,而你爹也被杀了,结果尸骨都没有得到归还,就这地位差距,你还敢跟我争?
显然,努尔哈赤与明朝有着特殊的关系,而且他也以此为傲,羞辱其他部落。
究竟是什么特殊的关系,能让努尔哈赤如此嚣张呢?十有八九就是他成为辽东总兵李成梁的新小弟,甚至可以说是新走狗。
在一些野史传说中,努尔哈赤不仅是李成梁的小弟,还拜他为干爹,甚至有人说努尔哈赤是李成梁抚养长大的。这类说法,没什么可信度,基本上就是为了黑而黑,但在努尔哈赤兴起的过程中,他与李成梁的关系确实不一般。
实际上,努尔哈赤不仅牢牢抱住了李成梁的大腿,还把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伸到了北京。很多明朝大官虽然从来没有到过辽东,却都知道建州女真有个很懂事的酋长叫努尔哈赤。以至于万历中期明朝派兵进入朝鲜,跟日本人对打,还想到过调努尔哈赤去朝鲜。
对于调兵入朝这件事,努尔哈赤自己也表现得很积极,说随时听候朝廷的调遣。但他只顾着在明朝搞关系、立人设,并没有打点朝鲜人。相比明朝的心大,朝鲜君臣对努尔哈赤全是一星差评,认为他看起来忠顺,实则心机满满,不是什么好鸟。
因为朝鲜坚决拒绝努尔哈赤入内,明朝调兵的想法只能作罢。
不过努尔哈赤也瞧不上当时的朝鲜:只要我跟明朝搞好关系,你朝鲜一个藩属国又算什么东西?为了结交明朝的官员,同时打听明朝的情报,努尔哈赤经常亲自前往北京进贡。根据史料记载,从万历十八年(1590年)开始,努尔哈赤在20年间曾8次前往北京,不仅摸清楚了明朝的情况,还把明朝官员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比如说,朝廷对哪个部落不满意,努尔哈赤就抢先表态,主动派兵讨伐;再比如哪个官老爷们想要珍珠美玉,努尔哈赤第一时间安排送货上门;还有,如果有明朝的官员、将领,要出个差或者赴任什么的,途径建州女真,努尔哈赤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要说呢,大明的官员们哪个不是人精,怎么会看不出努尔哈赤的那点小心思?不过,在他们看来,努尔哈赤不过是女真部落的一个酋长,要文化没文化、要知识没知识,就是一心搞巴结,想靠着明朝的护佑混饭吃,没啥大的野心。可他们哪里知道,努尔哈赤不仅有野心,还善于隐忍。
在明朝的支持和纵容下,他的势力越来越强,胆子也越来越大,不仅对女真各部落下手,也开始试探明朝。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努尔哈赤拜访明朝边境将领,提出要划定明朝与建州女真的边界,理由是杜绝边境的越界行为,维护地方治安。这个提议看起来是个治安层面的议题,实际上是在试探明朝的底线。因为建州女真本来就是明朝的一部分,就连努尔哈赤的官职也是明朝封的,你凭什么跟明朝划定疆界?有什么资格要求平起平坐?
而且,就算是划定疆界,也得是朝廷派人来,边防将领哪里有这样的权力呢?努尔哈赤之所以没有联系明朝中央,而是私自找地方将领,也是为了控制事态的规模。他怕自己的意图暴露,到时候惹恼了明朝,没有好果子吃。
然而,当时的明朝皇帝罢工、大臣党争,根本没人理会边疆上的这点小事。这件事情甚至都没有上报到中央,地方官员拿了努尔哈赤的好处,居然就稀里糊涂同意了,真的与建州女真划定了疆界。
这样的结果既让努尔哈赤大喜过望,也让他看透了明朝外强中干的本质。此后的几年里,虽然努尔哈赤仍然表示服从明朝的管理,名义上还做明朝的臣子,但在实际交往中,他已经渐渐掌握了主动权。
2.到处娶媳妇,兼并各部落
明朝之所以放任努尔哈赤,除了他善于伪装、会搞关系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努尔哈赤确实很好用。
过去,一旦女真部落中出现刺头,明朝就必须亲自下场,出兵清剿。打仗不仅费钱,还胜负难料,总归是个麻烦的事情。自从有了努尔哈赤,情况就变了,明朝看谁不顺眼,只要告诉努尔哈赤,他不仅替明朝出手,还自带粮草、自出兵马,又省心、又省钱,效率还很高。
这么好用的打手,明朝怎么舍得放弃呢?所以,即便努尔哈赤有点小动作,明朝从上到下也不愿意深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人说这是明朝养虎为患,但在一开始,确实很难说努尔哈赤是祸患。因为当时最强大的是海西女真,特别是其中的叶赫部,就比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要强得多。出于制衡叶赫部的目的,明朝也有必要扶持努尔哈赤。
明朝希望努尔哈赤与叶赫部死磕,最好是两败俱伤。那么,努尔哈赤是怎么做的呢?实际上,他不仅对叶赫部虎视眈眈,还想吞并所有的女真部落。因此只要有机会、有能力,他都要打着明朝的旗号发兵进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努尔哈赤已经成为建州女真中的最强者,但面对叶赫部所在的海西女真,他也并没有硬吃的胜算。于是,努尔哈赤采取了既古老又灵活的办法:联姻。具体来说,就是娶媳妇、嫁女儿。
海西女真主要分为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四大部落,这些部落之间也有矛盾。比如最强的叶赫部就与哈达部经常搞摩擦。努尔哈赤主动与叶赫部联合,先是娶了叶赫部首领的女儿。但没过多久,他又找到了哈达部,又从哈达部娶取了个老婆。
这还不算完,对于同样闹别扭的辉发部、乌拉部,努尔哈赤也一起搞联姻,他先把女儿和侄女嫁给了乌拉部,然后又和辉发部定下了婚约。
由于到处都有亲家,努尔哈赤看起来跟谁都好,实际上到处挑拨离间、唆使内斗,他自己却安坐钓鱼台。而且,只要这些部落打起来,努尔哈赤就趁火打劫,完全不顾及什么亲家关系。
时间一长,女真部落也都发现,跟努尔哈赤的联姻非但没有好处,反而还会倒霉。最强大的叶赫部落反应最快,直接跟努尔哈赤悔婚,那些嫁了女儿、娶了媳妇的部落也都逐渐回过神来,大家一合计,才发现都被努尔哈赤给骗了。生气的海西女真酋长们聚在一起,决定合兵一处,先把努尔哈赤做掉。
论实力,海西女真比当时的努尔哈赤要强得多,以叶赫部为首的联军有三万人,而努尔哈赤只有一万人。但努尔哈赤有主场作战的优势,而且各部落虽然声称联合,实际各怀心思。有的很积极,猛打猛冲,有的却很敷衍,拖拖拉拉。
努尔哈赤抓住对手分兵几路,又缺少协调的问题,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把气势汹汹的海西联军打得大败而归。这是他的一贯手法: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3.“七大恨”的出炉
击败海西女真之后,努尔哈赤开始了大规模的吞并战争。又经过十几年的征讨,他基本上征服了女真各部落。到万历后期,虽然努尔哈赤依旧向明朝称臣、纳贡,但实际上他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部落集团。
放眼东北地区,除了早已衰弱的蒙古人,努尔哈赤只剩下了明朝一个对手。在长达三十多年的隐忍之后,这个曾经最忠顺的女真酋长终于要撕下伪装的面目,对明朝宣战了。
万历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都城赫图阿拉,也就是今天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自称大汗,定国号“大金”,也就是历史书上的“后金”,摆出了与明朝分庭抗礼的架势,并送上了宣战檄文,这就是清朝开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份文件:“七大恨”。即努尔哈赤列举了明朝干过的七件罪大恶极的事情。正是因为有着七大恨,所以努尔哈赤才要与明朝决裂、对明朝宣战。
所谓七大恨是哪几恨?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努尔哈赤又是如何应对?
特约撰稿人: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博士
编辑:莉莉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