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创伤较小,精细非常,但由于腹腔内脏器较多,出血难以控制,胃腔镜手术如何突破自然腔道“大关”依然是个难题。但“镜”无止境,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姜军梅团队完成一例经胃切除腹腔肿物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出院,这也是该手术在山东省内首次“独立完成”。
24岁的孙笑笑(化名)腹痛、腹部不适持续1月有余,8月17日,她来到了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检查后发现,她的胃底粘膜下有一个明显的圆形肿块,但CT和超声内镜检查均不能确定肿物的起源和明确的性质,该病变周围还分布有丰富血管,若使用内镜手术,不仅需要行胃壁全层切除,甚至可能需要术中中转外科手术治疗,风险较大。
但孙笑笑却坚持使用内镜手术,她说:“我还年轻,想保持完整的脏器,我不想‘开刀’。”一时间,使用何种手术、如何手术都成了难题。
思虑再三,一个有些大胆的想法在姜军梅脑海中冒出: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在胃上开个小口,将内镜伸入腹腔内操作并摘除肿瘤或许可行。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指经过人体自然腔道,穿刺空腔脏器进入胸腔、腹腔进行手术操作。根据入路不同,分为经胃、经直肠、经膀胱、经阴道等入路的NOTES。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它避免了腹壁切口,具有痛苦少、体表无疤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更加符合当代“超级微创治疗”的理念。
方案定了,新的问题却再次产生,“此前山东省内并无独立实施经胃NOTES手术的先例,实施此术需在外省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实施的难度极大。”姜军梅说。谁来实施手术?场面一度陷入焦灼。
关键时刻,姜军梅向她的老师,也是消化内科国内知名专家咨询。老师对她说:“军梅,你一定可以的。”老师、患者和家属的信任给了姜军梅勇气,她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手术刚开始,术前预想的麻烦果然“找”了上来。内镜操作中,姜军梅发现,肿物约3cm大小,在内镜手术中算个“大家伙”,它不仅长在了腹腔内,位置紧临胃壁、肝脏、脾脏及周围脏器,使得操作风险更高了。
“不能辜负患者的信任,必须保证她的安全。”她想。姜军梅立即联系她的助手——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瑾,全力准备手术,同时,为护卫手术安全,胃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商亮也加入进来,以便时刻关注患者身体状况,在危机时刻立马将其转至外科止血。
手术室里,姜军梅聚精会神操作内镜,在患者的胃壁开了个仅容内镜和肿瘤通过的小口,并将内镜伸进腹腔,有条不紊地将粘膜剥离,切开肌层,在膈肌上找到肿瘤。同一时刻,刘瑾在一旁紧盯屏幕,及时配合更换器械,为姜军梅站好“辅助位”。
在胃肠外科团队、麻醉团队和护理团队的多重保障下,手术进展顺利,但就在姜军梅着手切除肿物时,给肿物供血的动脉突然出血,一条细血柱直直呲出。紧急关头,刘瑾立马更换器械,姜军梅紧接着操作凝固电流止血,无需过多言说,二人你来我往,操作娴熟,血很快被止住,肿物也被顺利切除。众人各司其职,手术室内只能听见电刀和麻醉监护仪器的声音。
默契操作下,历时36分钟,随着胃壁创面被完全封闭,手术顺利完成,肿瘤以最微创的方式被切除,患者的各项脏器的完整性被最大限度地保留。
术后当天下午,孙笑笑悠悠转醒,“姜主任,我饿了。”她醒后的第一句话逗得大家开怀大笑。三天观察中,孙笑笑身体指标一切正常,顺利出院。这是全省第一例独立操作的经胃切除腹腔肿物的NOTES手术,为山东省NOTES技术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基础。姜军梅手中的小小内镜,也正式开启了属于它的全新时代。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