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按:人人都在说努力,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成长......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却仿佛对努力“过敏”:
“努力过后好像也无法升职加薪”;
“努力了,然后呢?也没人夸我.....”
“凑合过吧,努不努力也没啥区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本或许是在于对于结果的执着。努力工作,希望获得让自己安心的报酬;努力学习,希望自己能有渊博的学识,有抵抗风险的能力;努力成长,是希望自己精神强大或者达成梦想。
期待太高,最终无法获得自己的预期回报,所以开始对努力麻木,甚至焦虑,逐渐“过敏”。
但有时,或许降低自己的期待,或者找到另一种方式高效的方式,让自己游刃有余,成为了不起的自己,能帮助你减少这些焦虑。
在这个信息过载,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不让自己失去竞争力,为了安抚快节奏的生活中对知识焦虑的不安感,我们每个人都在让自己变成一个「终身学习者」。
每天在忙碌的工作中挤时间出来学习,记大量的笔记,可是,记过的知识,总是在想要用的时候总是想不起来。
如果只是一条一条的做笔记,就像一盘散沙一样没有连结性,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无效的。
你需要搭建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让知识流动起来,才能带来更多的复利。
但,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往往存在着3个误区,建议大家留心避免:
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太早想要“自立门户”,建立所谓“自己的”体系。
比如创造自己的写作体系、视频创作方法,这个追求是好的,但是如果时间太早时,你可能会发现,所谓自创的体系顶点,不过是高手体系的起点。在你没有作品之前为什么别人要信任你的体系?所以这个心态本身,还是在追求表达欲上和成就上,没有转化成提供价值的心态,对别人不一定有用。
第二个误区,就是“贪多求全”,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实际上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状态,而且大多已经有体系的学科,一般都有上百年的积累,知识太过蓬勃,一辈子可能都学不完。而在这样的追求中,你把知识放得太大,自己放得太小。太多理论性知识,却无法应用在生活里,成为技能,让这份知识体系显得“虚”。
第三个误区,就是“零散断裂”,一堆没有“激活”的惰性知识。
零散,是指像小松鼠一样收集松果,每采集一颗就埋起来,辛辛苦苦埋了一堆,但是回头就忘记自己埋在哪里了。这是现代人碎片化学习的典型陷阱。看到有用的信息就收藏起来,没有合理的信息管理,也没有及时的消化理解,像是散落一地的珍珠。更有甚者可能是“信息发烧友”,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记住,最后陷入信息焦虑。
断裂,是指各种知识、技能、价值观各自独立,没有关联,无法形成圆润的整体。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复利效应、结构化思维,就像是开车的技术,如果只是知道但没有通过练习转化为能力,那就是“惰性”知识,只会制造“我以为我会了”的假象,而无法应用。
打磨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像是在建立一座知识的卢浮宫,这座宫殿不仅仅是用于自己的收藏,而是为现实渴望了解知识作品的人们建立的,才会越来越有价值,也才符合“知识”本身存在的意义。
放下追求成就的表达欲,围绕现实的真问题开始,不断建立知识点的关联,是一个建立知识体系好的起跑姿势。
具体怎么高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呢?其实并不复杂。
5步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无非是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结构、知识内容、内容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针对这3部分,按照下面的5步来操作,就能建成你的知识体系。
1.定背景
一般人往往会重视第二步的建立架构,一剂猛药下去大量埋头苦读,但是第一步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你如何开始,甚至会决定你是否成功。
在开始一个领域的学习前,先要明确学习理由,包括:为什么学?在哪里可以使用?和其它领域的关联是什么?
如果没有用武之地,你的知识将是一潭死水,没有充足动力学习,还会很快忘记知识。
就像冲藕粉一样,你以为“打开藕粉-冲水-搅拌”就可以,但如果没有人告诉你要“先冲凉水再冲热水”,怎么都冲不出成功的藕粉。所以第一步很关键。
假设你原本从事教育行业,但是因为政策转型,你向前一望,发现大势所趋,个人新商业是未来知识工作者的必由之路,就需要了解商业知识,那么商业领域就是非常合适的新领域知识。在“教育 X 商业”两套知识架构下建立联系,你可以把原有知识作为产品,教作为技能,把个人作为小微版的企业,将“教”的技能向下纵向深挖,横向上扩展知识,便形成了自己的“T”型能力,增强专业壁垒,放大个人价值。
2.借架构
在明确学习背景和目标后,最具有含金量的一步就是建立架构。
这一步容易有的误区就是“靠自己”,千万不要这样做,这个世界大多数领域知识都有灿若繁星的杰出头脑探索过了,学会借力站在巨人肩膀上,才是明智之举。学会把前人的终点当作自己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尽可能找到一流信息源,比如我们在“过滤器”一节里提到的各样“信息白名单”,借助经典、专家、高手的力量,建立起一个地基牢固的架构。
3.调架构
他人的框架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里容易“水土不服”,这时就需要先模仿再超越的策略。
拿到架构后,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调试你觉得不妥的地方,可能是基本要素构成,或是流程适配度、简洁程度等。总之就是哪里有问题就处理哪里。比如你发现有人推荐电子书、听书的学习方式,但是怎么都不适合你,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你完全可以换成纸质版书籍和看的方式,不用盲从高手。
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背景和目的不同,所以知识架构也会不同。结合自己的需要来,调试成适合自己的最重要。重要的不仅仅学以致用,更要用以致学。
4.填知识
怎么填呢?
见到优质信息就收集起来,定期进行整理,采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归类整理。最后定期回顾,重要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
收集工具可以用文件夹或是印象笔记等应用,顺手的就行,积少成多地来构建。
整理的方式,我在第二大脑这个单元和写作盒子这节课中有具体描述,你可以对照学习。
5.建关联
到底在哪里建关联呢?
回到知识组成的要素,除了新兴领域,大多数领域的概念都已基本成型,但是使知识有所不懂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同样26个英文字母,可以发展出100万个词汇的原因。
“建关联”就是在“找关系”,在你的知识星图里不断“织网”,让知识和知识之间联通。
怎么修呢?我有4招:
(1)类比。伟大的管理者德鲁克就是使用类比法的超级高手。他能看到现实、未来和过去之间的关系,在时空之间架起桥梁,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关系和类比。其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就是最好的说明。借助比较印刷技术史和信息技术,德鲁克提出极有价值的洞见,“信息技术革命的长期获利者,不是现今的硬件或软件企业,而是知识和内容的提供者”。
(2)画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借助绘制图示的过程,你会不断思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你建立一张知识大网。斯科特·扬(Scott Young)12个月内自学完成4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他的重要习惯就是在每一门课程后只用一张A4纸绘制清楚课程重要概念及其关联。
工具上,采用Xmind、亿图图示等,免费版就够用。
(3)写作或讲给一个人听。两者都是在创建输出环境,在输出中用自己的语言重构故事。尽力结合自身经历来演示,而不是简单地把罗列要点。唯有这样你才能深度“缝合”知识。
(4)解决一个问题。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最有份量的知识。比如,你在学习编程,那就试着去运行一段小程序;你在看经济学书籍,就尝试在网上评论一些经济学现象等。大而全,不如知而行。
不断问自己,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正如乔希·维茨金(Josh Waitzkin)在《学习之道》中的体悟:“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
而“织网”,就是从微小的概念铺展开去了解宏大的世界。
我在完成《了不起的学习者》书籍和课程的创作过程,就是在建立一个关于学习的知识体系,从“如何成为一个高价值学习者?”这个问题开始,拆解出一个又一个子问题,从最简单的IOO模型结构开始打磨,回答一个又一个问题,把多年积累的知识点用书写的方式串联在一起,最后成为了一个体系,呈现在你的面前。
怎么样,知识体系,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庞杂的话题,但是梳理一下也没有那么复杂,对么?
最后,送上14个能助你达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4个好习惯
1.总带一本书
无论你花一年或者一周去读一本书,这都无所谓。随身带着它,当你有时间的时候就努力去阅读,通读。每天只需花挤出来的几分钟,一周就能读一本。那么一年至少就能读50本。
如果习惯用手机阅读软件就用阅读App,工具选择对你来说最合适的就行,重点是现在开始阅读。
2.建一个“想要学什么”的名单
如果说大学阶段我们还有各种课程供选,在环境的熏陶下还会学习,那进入职场后,最大的动力就是来自于职场压力。Up or Quit,不能上升那就出局。
其实现在很多在线学习的网站,可以挨个看着目录过去,列一个你想要做、需要学的清单。这些就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努力建立一个”要学习什么”的清单。你可以把想要学习新领域的思路写在上面。或许你想掌握一门新语言,学习新技能,或者读莎士比亚全集。
无论是什么激励你的,都要把它写下来。至少每当你看见它的时候你会觉得你是在进步着的,并没有荒废时间的。
3.寻找更多智慧的朋友
开始花更多的时间与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在一起。并不仅因为他们聪明,而且是因为他们投入了很多时间学习新的技能。他们的好习惯也会在你的身上摩擦出火花。甚至更好的,他们可能会与你分享他的知识。
不要总是聚焦在寻找有趣的朋友上,这年头是个人都有个微信公号,都有个至少几千粉的社交账号,就算没有还有上千好友的朋友圈和QQ空间......上面所展示的有趣无趣如何区分,形式越来越多种多样,个性化色彩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学会让自己辨别真正会让自己成长的朋友,想疯想玩那另说。
4.建立自己的独立评价体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任何读多思少的人都会养成懒惰思维的习惯”。只是简单的学习别人的东西,这样的智慧是不够的,你要在此之上建立自己的想法。
那些对同一件事情上一秒骂骂咧咧下一秒哈哈哈哈的往往是同一类人,完全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每天在线上站队等反转,这边看了热闹那边继续,期待着更多的扒皮耗尽所有的空闲时间。
多花点时间在印象笔记里搭建你的独立评价体系吧,比如,从日记开始,把你对这些学到的知识的思考和想法记录下来。
5.激励自己先完成一件事情
如果不输出,学来的技能也是无用的。读一本C++的书,和写一个相同的程序,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学画画可不是简单的拿起画笔。如果想做什么,那就付诸实践吧。
比如你学画画,那先给身边的朋友们画一套头像试试,微信公号平台投稿一套表情试试。如果你学编程,先自己做个网站试试看。如果你健身,那先从平板支撑半分钟到2分钟试试看。如果你爱好美食,那你先写一个你平时最爱的食物评测推荐给朋友试试。
没有输出的技能都是废话,没有完成不如不做。
6.把自己的想法复述给别人
寓学于教。如果你能把知识复述给别人的时候,你也可以巩固学习,通常你能不能清晰表达,完整复述,都直接跟你是否真正学到有关。
不如建立一个博客或者写一篇分享小红书,复述给别人或者与朋友们讨论想法。
7.整理你的平台订阅
有些形式的学习很容易消化,但往往缺乏实质内容。请经常定期清理你订阅的各大平台。平台上的各种信息就是一个新思路的巨大源泉。但每隔几个月,第一是你的关注有重点和侧重点,二是如果你是进步的,那很多可以不关注了,或者进行整理归类之类。
每隔几个月,清理你的订阅(博客、微信公号、各种平台上的订阅关注),可以节省时间,聚焦你的关注重点。
8.在群体中学习
终身学习并不意味着让自己陷于一堆落满灰尘的课本。加入教授技能的组织。这种群体学习和小组学习活动,都可以培养自己的乐趣和社会经验。
重要是还可以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再加上金钱激励和惩罚机制,可以群体商议定制最合适的规则,就非常完美了,毕竟人性,大部分人的自觉性是达不到自行习惯养成的,依靠外力不失为优选。
9.将假设忘掉【把你脑中先入为主的观念忘掉】
杯子满了就不能再往里面倒水了。所以应当尽量与很多观点保持距离。学到了太多的信念,就意味着太少产生新想法的机会。积极寻找那些能改变你的世界观的想法。
人最难战胜的其实是自己,通过一次一次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偏见形成,是非常难以改变的。各种标签化去理解事物都是偏见,比如网红就是自拍,帆布鞋就是屌丝,七零后就是老土九零后就是不靠谱,先把自己的假设忘掉,然后再去理性判断。
10.找一份鼓励自己多学习的工作
找一份能鼓励不断学习的工作。如果你的工作让你没有多少学习知识的自由,就该考虑换工作了。不要每周花40小时来做一项没有挑战的工作。
虽然职场的价值只在于【你给公司创造了多大价值,而不是你学到了多大价值】,但仍然要考虑你的成长天花板在哪里,你能做,你已经做到的比值。
11.如果可以,列一个死亡清单
列举一些你不知道该从何做起的事情。强迫这样去学习才能得到乐趣,并具有挑战性。如果你不懂电脑,尝试学一学。如果你认为你一个可怕的艺术家,那就试试画画。
想象一下你得了某种绝症,还有一年时间可以活,好吧,运气好的话是两年。你会做些什么?你想做些什么?花点时间把它们都写下来,除了好多事都可以不太纠结以外,你还可以获得很多生活的新思路。
12.跟随你的直觉
乔布斯说了,“要跟着自己的直觉走,因为你自己的直觉最明白你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人,不要被教条所束缚。”
终身学习有时感觉就好像在荒野中漫游。你不知道你在期望什么,而且心里也不是总有一个明确的最终目标。那就让你的直觉指引你吧,这样可以让自我教育更有乐趣。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完全的逻辑思维所打破,以至于异想天开的想法不复存在了。
13.每天固定时间来学习
可以是早上的15分钟定为学习期,也可以是晚上的半小时。如果你发现自己筋疲力尽,你也许想要等一会再学。但是不要把它推迟的过晚,因为某些紧急活动可能就会完全把它推之门外。
没必要特别在意是15分钟还是20分钟,贵在坚持;每天半小时、一小时,只要坚持一个月下来就是很客观的工作量。
14.主动输出,获取回报
学习你可以使用的资料。了解一些基本的编程,其他人需要外界帮助才能完成的项目,我就可以独立完成。要知道能够利用你的学习成果,这可是值得自豪的。把它们以付费的形式上传,或者输出为付费文章等,你的工作成果值得回报。
你不该为被打赏所羞愧。
15.明确终生学习者是你想做的
很少有外部力量能说服你去学习。
渴望应该来自内部。一旦你决定把终身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你就应该把它作为你生命里的首要任务。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了解更多关于知识体系搭建及保持学习力的技巧,成为了不起的自己,欢迎你来向文婷老师学习。现在只需129元就能获得价值899元的精华知识,欢迎点击下卡片参与!
对了,还送文婷老师的新书《了不起的学习者》哦!
当然,如果你想获得更多能力,应对未来所有的工作流都可能面对“AI+”化的挑战。 那不如也来学习将AI+创作系统的精华好课——文婷Vita老师另一门好课《了不起的创作者——从0到1搭建你的Al+创作系统》,帮你了解创作和学习的底层原理和机制。
用28天时间,打造高价值个人系统
对你的写作系统进行革命性升级,实现AI+
限时早鸟半价,错过不再有!
快来预定吧!
识别下方二维码,半价预定
对了,还送文婷老师的新书《了不起的学习者》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