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持续三年因城制宜推进城市更新
贯通56条路 激活一座城
8月15日拍摄的沧州市解放东路与海丰南大道交叉口。本报通讯员杨晨摄
“鲸川路的打通,对我到大运河堤顶路骑行来说真是太方便了。”近日,沧州市骑行爱好者张春彦说,他居住在鲸川路另一头的小区,鲸川路实现迎宾大道至大运河堤顶路全线贯通,让他感觉家离大运河近了许多。
2021年以来,沧州市持续三年因城制宜推进城市更新,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先后打通56条“断头路”。今年,该市又启动了13条道路的贯通改造工程,年底前将全部竣工通车。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更有活力。沧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中心城区道路贯通工程作为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连续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
“城市更新由道路建设切入,是一个着眼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城建思路。”沧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李海强说,城市道路延伸到哪里,基础设施就会完善到哪里,哪里的发展要素就会被激活,最终让群众受益。
城市更新中,沧州市结合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将路网建设、城中村改造、居民安置一体考虑,不但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还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
“别看从行署西街到堤顶路的这段鲸川路只有350米,但贯通这段路让大运河更好地‘流’入了市民生活。一条条通向堤顶路的道路把大运河与城市更紧密地连在一起,愈发彰显运河城市的特色。”沧州市运河区城市更新办公室副主任黄晨说,运河区还围绕打造新商圈,畅通路网“微循环”。到9月底,全区将贯通39条道路,一个个崛起的新商圈与大运河相映生辉,共同促进城市活力提升和经济发展。
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体系和大运河中心城区文旅精品线路体系,沧州正在形成水陆一体、水陆互补的文旅城市新格局。
城市更新中,一条条道路的贯通、延伸,还有效激活了城市发展要素,实现城市功能优化布局。
目前,在沧州市区东部,一个重大项目建设已初具规模,这就是包括6所学校的沧州市教育园区项目。其中,项目一期沧州市经贸职业教育园项目占地1595.5亩,包括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沧州工贸学校、沧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以及共享体育馆、共享图书馆、共享绿化带等。
“教育园区项目能落地现在这个位置,与一条路的建设直接相关,这就是全长4.74公里的解放路调直与东延工程。”沧州市城市更新办公室副主任郭勇说,解放路是沧州市城市中轴线,但就是这样一条重要道路原先却并不是一条直路,而是在东部城区转向东南方向。解放路调直并东延,对改善城市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解放路调直并东延项目完工当年,沧州市教育园区项目“横空出世”,但这个项目当时并未明确落地位置。在沧州市组织的选址踏勘中,新修的解放路东段连接的大片土地让大家眼前一亮。这片位于城区边缘的土地面积足够大,解放路直达城市另一端的高铁站区域,可谓完美匹配教育园区项目需求,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教育园区项目对沧州市产教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郭勇说,今年9月,能容纳2.9万名学生的三所学校将开学。按照规划,教育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纳4.8万名学生就读,将对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促进作用。
一条路的建设就这样引来一个大项目、好项目。然而,这只是“链式反应”的开始,因为教育园区项目落地,附近原来无人问津的地块成为“香饽饽”。“已经有国内知名企业在洽谈商业开发项目。此外,沧州市人民医院东院区也在加紧建设中。”沧州市新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穆国清告诉记者。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56条道路的贯通,不仅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激活了城市发展动力,提升了城市的能级和品质。“我们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方式,为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以安居促乐业,以乐业促发展。”沧州市副市长戴树胜说。(记者张岚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