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肖 伟
沿海多地陆续开海,丰富而新鲜的海产品进入市场。《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多家上市公司为确保丰收,在保障燃油供应、交付海事船只、提供卫星通信、开通冷链运输、深耕海洋牧场等方面各尽所能,鼎力相助海洋渔业健康发展。
船用燃油是渔船作业的必需品,也是保障丰收的关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提前科学调度资源,加大油品储备力度,并开通绿色保供通道,确保渔港周边加能站的油品供应充足稳定。同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旗下加油站经理们也积极主动走访各码头,统计渔民们的用油需求,并提供“来电配送”“到港加油”“协助搬运”等服务,不仅将油品直接送至渔船,还组织人手帮助搬运渔具和海产,为开渔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海事船只是渔业秩序的维护者,也是保障渔船安全的关键。中国船舶、江龙船艇、亚光科技提前安排人手前往沿海地区,对公务执法船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亚光科技董秘兼财务总监饶冰笑向记者表示:“开渔季期间,公务执法船要承担多种工作,包括掌握渔船数量、安排出港计划、科学错峰调度、防止船只碰撞、现场安全巡查、播发航行警告、实施交通管制等具体工作,是维护渔业秩序的关键所在。公务执法船工况正常、运行稳定、配备齐全,才能保障渔业作业顺利展开。”
卫星通信是渔业生产的“千里眼”“顺风耳”,也是保障安全的利器。盛洋科技、海格通信、华力创通、三维通信等上市公司看好海上卫星通信市场,已提前布局并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三维通信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根据国际通讯市场调研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海事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到2029年将达到109.1亿美元。我们预计,海事卫星通信行业未来将进入高景气黄金发展期,叠加卫星通信技术与5G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未来海事卫星通信的市场规模和应用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冷链运输是连接渔业和消费市场的重要桥梁,也是实现海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手段。顺丰控股、京东、天猫等多家企业已经针对时令海产开通冷链到门配送服务,从事海产电商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也从中觅得商机。广州浩景洋水产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时令海产贸易的小微企业,该公司在今年开渔季期间利用电商平台收获大量订单,并借助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及时发货,实现了“刚出海水就上餐桌”的企业愿景。该公司负责人林长校向记者介绍:“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我们得到了快速、便捷、低价的冷链物流支持,现在公司不仅创造利润,也创造就业岗位,类似我们这样的初创型小微企业在广东地区还有很多。今年普遍丰收,正是我们为渔业和市场贡献力量的关键时刻。”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曹二保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严格执行夏季休渔,有力保障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和生长,实现了渔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上市公司牵头提供多种配套设施和服务,形成了‘从海洋到餐桌’的海产供应链。特别是多地海洋牧场快速发展,不仅补充了休渔时期的海产供应缺口,也提升了配套设施的利用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