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甲级设计院的建筑设计师们是行业内的翘楚,拿着让人羡慕的高薪。小编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平面设计师转行做建筑设计,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收入翻倍,成为了业界的佳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设计师发现施工图设计师赚得更多,于是又投入三年时间考证,成功转型。
然而,就在他准备迎接事业巅峰时,设计院的前景却变得黯淡,收入也大幅缩水。他开始接私活,甚至计划开工作室,从城市转战乡下。但现实是残酷的,私宅别墅设计的费用从每平米一两百元降到了四五十元。长期合作的乡墅公司告诉他,现在25元一平米都有人接,而且客户也分不清好坏。
这不禁让人怀念起过去那些疯狂加班的日子,那个被吐槽剥削的年代,反而成了设计师的黄金时代。现在,设计师们开始考虑卖外卖、开滴滴,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这真的只是经济周期的问题吗?下一次经济上行时,建筑设计师们能否再次攀上高峰?
如果答案是不确定的,那么问题来了:是谁谋杀了中国建筑设计师?是日渐式微的城市开发商?是被设计师们称为黑工厂的设计院?还是那些粗制滥造、低价抢单的三脚猫设计师?或者是那些不识货、不尊重设计的消费者?
或许,这些都是,也都不是。因为时代在变,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但同时,也有顶尖设计师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底,而许多国人对居住空间的不满却日益增长。这说明,中国人的“家”急需重新设计,需求未被满足,供给方却面临失业,这是中国住宅产业畸形成长的结果。
当设计师沦为画图员,他们与开车的司机有何区别?中国的设计流程存在问题,建筑设计缺乏“人”味,装修设计只能砸墙,软装设计再来弥补。中国缺乏庭院设计师,大多是园林景观设计师。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消费能力日益高涨,但大多数人对自己住的地方并不满意。
在住宅设计方面,中国还不如日本那样有成套的精细化设计标准和人性化设计体系。中国建筑设计师,往前一步不懂建筑材料,往后一步不懂生活需求,大多沦为了开发商和设计院的画图员。
市场对房子的祛魅,让设计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回归“住”的本质。经济下行周期的表象让人惶恐,但乡墅研究院认为,这不是经济下行,而是时代的换挡。住宅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缩影。二三十年前,中国人的居住条件简陋,但现在,人们开始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房子的附加价值已经祛魅。
新生活理念时代的到来,建筑设计师们能否抓住机会?乡村自建房可能是改变中国乡村居住的最后机会,但对建筑设计师们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摆脱地产设计的陋习,真正懂得生活,懂“家”,真正回归“住”的本质。
市场需要能够从生活倒推重构设计体系的建筑设计师,需要能够创造出消费者心中想要的新生活的全案团队。这并非不可能,国外许多设计团队便是如此。当风暴来临时,有人在修墙,有人在造风车。谁能拯救中国建筑设计师?或许,只能靠每位设计师自己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