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关于房屋养老金的问题沸沸扬扬,环环也发了一篇文章,观点倾向于“房屋养老金”这个新名词是在为房地产税的出台做铺垫。
关于房屋养老金的讨论,虽然热火朝天,但焦点无非是两个:个人是否应该负担维修金?维修金从哪里出?
我们暂时先放下这两个问题,对于这种波及面广,讨论度高的新闻,环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再做一个探讨,即站在房子的角度说两句。
这里,咱们拟人化一下,视同房子也是有灵性的生命。
谁来管管TA?
但凡物质,生而向死,房子也不能例外。
以现在最普遍的高层钢筋混凝土楼房来说,设计寿命一般为50年,但这并非说建筑在50年后就会变得不安全或无法使用。如果维护得当,这些建筑可以持续使用到70年或更久,其寿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设计标准、材料特性、结构设计以及自然条件等影响。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环境因素如风化、雨雪侵蚀等,钢筋混凝土建筑可能会在几十年内出现老化迹象,如开裂或钢筋锈蚀,此时建筑如果得到适当的维护和保养,其使用寿命可以显著延长。
上周,环环去一位朋友家,发现他家楼门出入口用钢架做了顶棚,顶棚上面又挂了防护网。
问后才知不是这栋80年代的楼房要接什么泼天的富贵,而是前段时间高层外墙掉下碎块砸中了楼下停放车辆,吓得住户出入每每仰头紧跑、心惊肉跳。此楼因为年代久、住户复杂,物业也无资金来进行整体加固维修,只能被动出此防护下策。
可以想见的是,碎块剥落后会进一步引起雨水侵蚀,从而对建筑物的钢筋进一步锈蚀,引发进一步的碎块剥落,缩短楼房寿命。
这座楼如果有生命,是不是想做一个楼体外的整体修复呢?这样又美观又延寿,然而谁来满足TA的心愿?是住户?是物业?还是GOV?
中国房子老龄化来了吗?
环环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中的住房部分整理了相关数据:
如果按10年为一个建成周期计算中国房子:90后占比为20.6%,00后30.3%,10后为34.7%,90年代之前的房子只占14.4%。
可见,1990年以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是我国住房建设的高峰期。如果单看城市的部分,这一占比更高。
结合上面的房子理论寿命,也就是说我国的房子整体是非常年轻态的,相比较我国人口也就相当于20来岁。没想到吧,在人口老龄化已经趋于不可逆的时候,安放我们生活和梦想的房子,现在还是“小鲜肉”呢。
那么,往后看问题就来了。
梁建章,携程创始人,现在的人口专家,参与发布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版》预测,在不采取有效生育减负政策的情况下,预计中国总人口在2100年将降至4.79亿。
到那时中国人口是不是老龄化且另说,现有的住房肯定都是垂垂老矣,超期服役了,怎么应对中国房子的老龄化?
房子们的生存权利
Beyond在《AMANI》中唱到“谁也有生存的权利”,既然本篇文章把房子视为有生命的,那么TA们就有了生存、安全、健康、自由、社会联系等与人类一样的诉求。TA们的诉求是通过和TA们一起休戚与共的人来表达的,接着我们来关注一下TA们的生命状态。
自建房,与人最亲,然而也脆弱。
前些年秋天,环环敬仰的一位老先生叫做杜子美的,他家房顶的茅草被大风吹走了,随后屋外下大雨,屋内下暴雨,把老人家愁得不行不行的,但老人家毕竟豁达没赖秋风,只是拄着拐杖自怨自艾,等天晴再行修缮。
前年山西大雨,农村有些百年老房也险象百出。修吧不值当,再说大家基本这些年也住进了新建房,这些老房----说句不好听的----就像进了ICU,慢慢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商品房,怎么实现民主?
一房一业主,百房百主意。一辈子住在这里和把房子租出去的对该不该修意见一样吗?就算是要修,高层要修电梯,底层说应该修管道,怎么区分刀背刀刃?
公租房?有恒产者有恒心,这都不算是我的,凭什么?了解下“公地效应”?
所以呢,最重要的也许不是房子,而是谁的房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