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奇袭白虎团》杨育才,回国11年不曾升职,毛主席:不应埋没人才

0
分享至

1964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养病期间观看了京剧《奇袭白虎团》,亲切接见剧组人员,并用“声情并茂”来评价这台戏。当毛主席得知《奇袭白虎团》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后,连忙问一旁的萧华:“主人公还在吗?现在担任什么职务?”

萧华对这些事并不了解,只好回答道:“我不大清楚……”毛主席有些失望,但也没有责怪他,而是继续看戏。



当天晚上,萧华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准备第二天向毛主席汇报。第二天一大早,萧华就找到毛主席说:“主席,《奇袭白虎团》的原型名叫杨育才,现在是济南军区的副连长,他在这一职位上干了11年了,从未升迁过……”

毛主席听了萧华的话紧皱眉头,他说:“他之前虽然犯过错,但却是被逼上梁山的。他是战斗英雄,还立下了如此大的战功,我们不应该埋没人才啊!”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杨育才之前立下怎样的战功?他立下战功后为何11年没有升职?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又是如何处理的?

被俘后毅然参加解放军,后入朝作战

杨育才1926年出生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在阎锡山部队的一个团部当传令兵。直到1949年3月,杨育才被解放军俘虏,当时解放军给俘虏两条路:第一、加入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第二、回老家生活。

出身贫苦的杨育才本就看不惯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同时他也想为百姓出一份力,于是便选择了第一条路,加入解放军。成为解放军战士后,杨育才作战英勇,在战争间隙苦练军事技术,业余时间则用来学习文化知识。由于杨育才积极上进,他于1950年5月加入共产党。



1950年,美国不顾饱受二战之苦、期待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唾骂,竟然笼络了15个国家的军队,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入侵朝鲜。与此同时,还派飞机轰炸我国丹东地区,向正在医治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发起挑衅。

他们的暴行也激起了中朝人民的极大愤慨,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中央和毛主席经过商量后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决心和朝鲜人民一起将侵略的敌人赶出朝鲜。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伴随着这雄壮的歌声,1950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朝鲜国土,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这年年底,杨育才所在的部队奉命入朝作战,开始创造他人生最辉煌,也是最难忘的历史。

当时杨育才只是第203师第607团第1营第3连的一名普通战士,由于战士们是第一次来到朝鲜,人生地不熟,所以第607团决定成立侦察股作为先遣队,侦察地理地形和敌人的动向,为大部队快速开进打开通道。

不久后侦察股组成,股长是赵士君,不过碍于侦察股的成员太少,赵士君便让测绘员吴文庆去第3连挑选6名侦察员。挑选侦察员也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共产党员、立过战功、机智勇敢,副班长及以上职务……”

紧接着吴文庆来到第3连,连长当即叫来事先挑好的6名战士,后来经过严格考察,这6名战士都通过了考试。吴文庆非常满意,刚准备离开,没想到又被连长叫住了:“吴文庆同志,你先别着急走。”



杨育才

吴文庆疑惑地回过头,说:“连长,还有什么事情吗?”连长说:“其实我还想向你推荐一个人,他叫杨育才,在我们连队里也是十分出色的,他很适合做侦察员。”

吴文庆来了兴趣,他说:“哦?有这么一个人你怎么不早点推荐呢?那麻烦你把他叫过来让我看看吧。”连长当即对一旁的战士说:“你快去把杨育才喊来!要快!”

不一会,杨育才就来了,连长向吴文庆介绍说:“这位就是杨育才,他身体强壮,擅长使用机枪,单兵格斗功夫也十分了得,能一下对刺五六个人。而且他十分细心,机智勇敢,各方面都符合担任侦察员的条件。”

吴文庆听到这里有些好奇了:“既然杨育才同志这么优秀,为何他不在那6个人之中呢?”连长这才说:

“他别的条件都符合,唯独不符合‘副班长及以上职务’这一条。但经过排里推荐,连里已经准备提升他为副班长了,只不过任命还没有下来,他还没正式上任,这才没有选他……”

吴文庆听了连长的解释,又看了看一旁身材魁梧的杨育才,高兴地说:“既然连里已经准备提升杨育才同志为副班长了,那就代表他完全符合侦察员的条件,好好好,他也算上!”

就这样,杨育才在连长和吴文庆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侦察员。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杨育才的人生也正是因此彻底改变。



阴差阳错获得口令

杨育才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领12人的小分队奇袭白虎团,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美国不可战胜”似乎成了神话,这令许多国家感到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但毛主席却作出了相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也是杨育才入朝作战的亲身体会。

杨育才和战士们同美军以及李承晚部队多次交锋,都将对方打得屁滚尿流,这也更加激发了他敢打必胜的勇气。正是这种勇气,奠定了杨育才和队员们一起战胜不可一世“白虎团”的思想基础。

经过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53年夏,我军在金城前线开始了大规模反攻。中央军委命令前线战士狠狠打击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及李承晚的嚣张气焰,以利于签署停战协议。而袭击“白虎团”则大大配合了大部队作战,为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金城,驻扎着一个被称为“精锐师”的首都师,而这个师的第一团全部美式装备,又由美军“高参”谋划作战,因此有一个响亮的称号——白虎团。

志愿军总部决定用一支化装小分队深入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掉这颗前沿阵地上的钉子。“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我军作战的一贯指导思想,而拔掉这颗钉子,就犹如“虎口拔牙”,任务异常艰巨。



志愿军第207师607团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将“拔牙”的任务交给作战机智勇敢,且有“小诸葛”之称的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并由他带领12名侦察员去完成这一任务。

上级安排任务时反复强调:“小分队独立作战,任务专一,以消灭‘白虎团’为唯一目标。遇到敌人是能绕就绕,能混就混,绕不过混不过的话,能动刀就不动枪。”

1953年7月13日晚上,12名侦察员化装成敌军,在假扮成美军顾问的杨育才的带领下,沿着事先选定好的路线前进。

当时敌人在阵地上布满了铁丝网,有些侦察员被戳伤了腿和脚,有的被划破了手和脸。当越过最后一道铁丝网的时候,杨育才借着爆炸的火光看到大家身上都带有伤,但谁也没有吭一声,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跟上,决不能掉队!

侦察员们越来越深入敌人腹地,大家也越来越紧张。当公路上又升起一颗照明弹的时候,杨育才放慢脚步,一边思索着什么,一边习惯性地回头看看队伍里有没有人掉队。然而这一回头,却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队伍里多了一个人!

起初杨育才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但当他再次数了数队伍的人后,却发现真的多了一个人。为了不打草惊蛇,杨育才对身边的韩淡年说:“咱们队伍后面多了一个人,你悄悄过去把他抓起来。”



韩淡年慢慢溜到队尾,和那个多出来的人并排跑着,趁其不备,突然将对方的步枪抓住,一把往自己怀里一拉。对方急了,连忙用朝鲜话嚷起来:“你抓我的枪干什么!”

韩淡年也会朝鲜话,他回答道:“谁让你往回跑的?”紧接着便将他拽到杨育才面前。杨育才看了他一眼,然后对韩淡年说:“问他口令是什么。”

经过一番审问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个人是被我军强大炮火给惊到了,随后溜出工事,躲在沟边的草丛里。当他看到假装成美军顾问的杨育才等人在公路上跑过的时候,还以为是美军逃跑了,当即跟在他们身后一路跑。

此时他才知道原来面前的不是美国顾问,而是志愿军的侦察员,他不禁浑身颤抖起来。

“今晚的口令是什么?快说!”韩淡年装出一副凶狠的模样,用朝鲜话向俘虏问道。“口令是古鲁木沃巴……”俘虏结结巴巴的回答道。

韩淡年有些不相信,他说:“你说假话,我就送你去见阎王!”俘虏一下子摊在地上,啃啃巴巴地说:“真的!是真的,真的是古轮姆欧巴!”就这样,侦察员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敌军的口令。



奇袭白虎团获得胜利

在快速行进中,杨育才又发现了两个敌军游动哨,他让韩淡年抢先发问,以验证口令是否正确。当敌军说出上半句“古鲁木”后,韩淡年心里一松,对上了“沃巴”。

7月14日凌晨1点53分,侦察队通过了勇进桥,在公路东侧和敌军增援部队首都师机甲团相遇。敌军乘坐50多辆汽车快速向北驶去,驾驶室上边还架着机枪。由于对方人多势众,杨育才决定暂时埋伏在公路东边的草丛里,等敌军车队通过,再穿过公路奔袭不远处的敌团部。

在敌人汽车过去20多辆后,北方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杨育才等人知道这是穿插营的战士们在向敌人增援的汽车开炮。随着爆炸声的响起,敌军的汽车纷纷停下,死死堵住前进的路线。

在如此紧要关头,杨育才沉着冷静:“是绕到车队的后面,还是从汽车间隙中摸过去?如果选择第一种办法的话,时间是不允许的;如果选择第二种办法,两辆车之间的间距只有几米,从这里通过的话必定会被敌人发现。”

杨育才仔细观察车停后的情况,他发现车上的敌军大多都抱着枪弯着腰。杨育才当即决定:突然开火,冲出去!紧接着杨育才分配好任务:“两个战士打一辆车,趁敌人混乱的时候冲过公路,到白杨树下集合,以我的枪声为号!”



待侦察员们都做好准备后,杨育才用手枪瞄准一个将头探出窗外的司机,随着一声枪响,那名司机一头歪倒在车窗上。一时间,手雷、手榴弹在车队里连续爆炸,敌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慌忙逃窜,还有人喊:“自己人,自己人,别误伤!”

就在这个时候,杨育才带着侦察员们趁机穿过公路,在白杨树下稍作休息后便快速扑向敌团部。从白杨树到敌团部只有一里多路,跑步前进不到10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杨育才一边跑步前进,一边修改原定的作战部署。

最初制定的计划是先消灭敌军指挥机关,但杨育才想到如果不消灭敌团部警卫排的话,一旦敌人反抗起来,就会给任务带来极大的麻烦。于是杨育才决定先突袭警卫排,将这颗硬钉子给拔掉,他还将消灭警卫排的任务交给了李培禄,让他带着赵顺合等人去完成这一任务。

李承晚军的“白虎团”团部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里面有两排整齐而讲究的木板房。借着灯光,志愿军战士们发现敌军高级指挥官正在开会,而院外的小山沟里还停放着不少大卡车和吉普车,敌人正在慌忙向上搬东西。

“敌人要逃跑!”这是杨育才的第一反应,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哪怕是放走一个敌人,也算没有圆满完成任务。战士们看出杨育才的决心,他们的眼睛闪动着,像是要喷出火似的。



下一秒,战斗在各处打响了,李培禄带领的小组率先和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随后杨育才也带着战士们和吉普车上的敌军交上了火;韩淡年带领的小组也炸毁了敌人的炮兵指挥部。

就在这个时候,从“白虎团”团部传出了一声闷雷似的巨响,电灯熄灭,屋子里散发滚滚浓烟,在屋里开会的敌军迅速窜出,企图突围逃跑。但早已埋伏好的杨育才等人岂会让敌人如愿,他们迫使敌军混成一堆。在后无退路、前有枪口的情况下,敌人被迫举起双手投降了……
在这次战斗中,共歼灭敌军97人,俘虏19人,缴获大小汽车31两和不少枪支弹药。

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及李承晚政府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奇袭白虎团”成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十分精彩的一仗,这一仗创立我军出其不意、深入虎穴、以少胜多的特殊战例,在政治、军事领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表彰杨育才以及他所率领的侦察班,志愿军总部给杨育才记特等功,侦察班荣获集体特等功,并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面写着“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



1953年10月,杨育才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1954年4月,第68军撤军回国,杨育才光荣出席全军英雄大会,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杨育才回国11年未曾升职,毛主席:不能埋没人才

抗美援朝有很多关于战争和英雄的故事,其中最树盛名的便是京剧《奇袭白虎团》。

杨育才所在的师团文工队创作组集体创作山东快书《化袭班》,在军中最先以文艺形式表演《化袭班》,并参加军文艺会演,荣获二等奖。“化袭班”是志愿军203师、68军队杨育才带领的侦察班的专称。

60年代中期,革命样板戏流行了起来,以《化袭班》为底本,以奇袭故事为情节,以杨育才事迹为原型的故事被改编为京剧样板戏《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中严伟才的原型——杨育才和他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也传遍大江南北。1964年8月,毛主席和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在北戴河一起观看了京剧《奇袭白虎团》,想起了剧中原型人物战斗英雄杨育才,于是便问一旁的萧华:“故事的原型还在吗?现在担任什么职务?”

非常可惜的是由于萧华对这些不了解,便回答道:“我不太清楚。”演出结束后,萧华连忙向济南军区了解杨育才的情况。



当时的杨育才只是一个副连长,他正带领战士们进行军事训练。当203师政治部派人找到杨育才的时候,年近40的他却带领比他小20多岁的新兵苦练。自从回国后,杨育才一直在基层工作,担任副连长十几年,从未有过任何抱怨,对战士热情,对工作负责。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杨育才在抗美援朝中名震世界,更是获得了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那么他回国后为何落到如此地步?十几年来职务未曾发生改变?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解放初期,军队提干政审是非常严格的,杨育才之前曾参加过国民党军队,尽管是被抓去当壮丁的,但这个身份还是阻碍了他的晋升。同时,因为杨育才的年纪比较大了,上级已经有计划让他转业到别的地方,而毛主席这一句询问,则彻底改变杨育才的命运。

当萧华将调查来的情况汇报给毛主席后,主席看了看他递过来的资料,然后说:“虽然他之前犯过错,但那都是被迫的,后来改过自新,还立下了战功,我们共产党不能埋没人才啊!”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干预下,杨育才升任为济南军区原陆军第68军第203师的副师长。



1975年10月,杨育才奉命以中朝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出访朝鲜。1987年,杨育才出席解放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

1981年,杨育才光荣离休,戎马一生,积劳成疾,但他不惧年老,仍心怀祖国。杨育才依然奔波在山东、吉林、河北的部队和地方,为学校、部队等作报告800多次,受众28万余人。

杨育才是功名两全的战斗英雄,不管是工作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都没有以此为资本,也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待遇。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杨育才以一名老红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子女,他的亲戚也没有一个人借助英雄的光辉谋求私利。

杨育才的儿子杨波退伍后被分配到一个普通单位,后来因为单位效益不好还下岗了。杨育才知道后没有动用自己的关系帮儿子,他经常对孩子们说:“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再向组织伸手,觉得心里有愧啊!”

1991年10月10日,杨育才在西安作报告顺道回家乡勉县探望亲戚,事先没有惊动地方干部,到勉西火车站下车,叫了辆三轮车直接回家。名满中华的战斗英雄,其朴素的作风成为家乡人教育儿孙的模范。



1997年9月29日下午,已经担任军委副主席的迟浩田在驻地会议室再次看望了杨育才,并对他说:“欢迎你到北京来,记得多住几天,都是老朋友了。”

1998年,杨育才荣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山东授予他“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1999年,杨育才照例进行身体检查,没想到却检查出患有癌症,后来去北京治疗。但谁曾想在不久后的5月26日,杨育才突然离世,享年74岁。

5月30日,杨育才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迟浩田也参加了,随后还提笔写下“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中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赵仔说
赵仔说
分享历史知识,感谢关注、
2560文章数 1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