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职普融通搭起人才培养“立交桥”(主题)
—— 透过“新词”看改革(副题)
省人社厅近日在全国率先推出“强技计划”,以发放培训补贴、技能评价补贴的方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学技能。当前,本科生“回炉”读职校、职高生高分考上大学的现象越来越多,它们背后有个共同的名词——“职普融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随着各地深入开展职普融通教育改革实践,技能人才成长的前景愈加广阔。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提出更高要求。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精一技”,还要养成终身学习能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职业教育不能单纯地办成就业教育,需要借鉴更多普通教育的内容与体系。职普融通,就是建立与新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培养成果互认、发展路径互通等方式,培养出更匹配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从宏观层面看,职普融通解决的是技能人才全面发展问题,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大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从微观层面看,职普融通有利于缓解“升学焦虑”,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职普融通兼顾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个人对成才的渴求,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教育改革,将让广大学子的成才之路更宽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职普融通”,各地围绕职普融通纷纷开展探索实践。有的地方面向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实践教育;有的地方推动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有的地方支持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联合办学、贯通培养;等等。但综合来看,各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较有限。尤其是不少家长和学生仍未打消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将职普融通作为中、高考失利后“弯道超车”的机会,导致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单向流通”的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向奔赴”的少。职普融通应是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而非千军万马争夺的“独木桥”,如何以职普融通开辟更多成才路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应当看到,职普融通不仅为职业教育开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路子,也为普通教育打开提高人才适配度、破解就业矛盾的新窗口。“一边是有人没活干,另一边是有活没人干”,技能人才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矛盾共存,既造成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制约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的“1+x”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普通教育也应主动加强与职业教育的对接,下好职普融通“先手棋”。
对江苏而言,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也是进一步发挥科教人才优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今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一大特色亮点就是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体系,即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创新科教融汇,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职教育、职业本科教育贯通。我省推进职普融通,应把融合改革放在产教联合、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加强跨学科、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的组织协调,促进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我们应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精神,成体制、成规模、成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构筑人才高地、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江苏贡献。(袁媛)
来源:新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