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图书馆的中文典藏及其历史回溯
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拥有超过一亿五千万件馆藏,包括期刊、报纸、剧本、专利、图画等,有古老至公元前二千年的古籍手抄本,也有最近出版的典籍。
其中所收藏的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多达6万多种,包括敦煌专藏、刻本古书、甲骨片、手稿抄本、绘本及中国佛经最早版本等等。
这些中文典籍和中国藏品是如何到大英图书馆的,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本次中欧书院讲座中,英国著名汉学家、曾任大英图书馆中国馆馆长近40年的的吴芳思博士(Dr.Frances Wood),将讲述大英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典藏及其数百年历程。
大英图书馆的起源可追溯至1753年成立的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英国政府根据1972年颁布的《英国图书馆法》,于1973年7月正式建立了大英图书馆,主要继承了大英博物馆的藏书,同时整合了英国国家中央图书馆、国家科技借阅图书馆、英国国家书目中心等图书馆及组织。
1997年,大英图书馆新主馆正式启用,位于伦敦圣潘克拉斯火车站旁的尤斯顿路。
大英图书馆建筑设计灵感来自远洋轮船,面积超过11.2万平方米,地上9层、地下5层,是20世纪英国建造的最大的公共建筑。
大英图书馆的历史收藏,来源于18世界以来的捐赠和收购藏品,被称为“初始馆藏”。其中,英国汉斯·斯隆爵士的收藏和彼时欧洲皇室和贵族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为大英图书馆奠定了丰富的中文典藏基础。
吴芳思博士将在讲座中介绍大英图书馆的初始中文馆藏,其中包括的中文典籍类别和历史,以及《本草纲目》、《普陀山导览指南》、《三国演义》、《金刚经》等重要中文书籍和手稿。这些藏品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见证了中欧和中英文化交流的历史。
从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的初始中文典籍藏品,到詹姆斯·坎宁安、沈福宗、托马斯·海德、邓其华等关键人物,吴芳思博士将追溯历史,告诉大家中英文化交流中那些特别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1910年斯坦因从敦煌带回的大量文献和手稿,这些极大地改变了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典籍比例和种类,尤其是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有日期记录的印刷书籍《金刚经》。
吴芳思还将介绍大英图书馆对中文珍本文献的借阅政策及其特殊管理,通过对这些古籍的研究与保护,人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英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还能从中汲取对当今文化交流的启示。
主讲人简介
吴芳思博士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
她1971年在剑桥大学学习中文,1975-1976年到中国的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历史;1977年回到英国,进入大英图书馆负责中文藏品,曾担任大英图书馆中国馆馆长近40年,参与修复包括镇馆之宝——唐印《金刚经》在内的敦煌经卷1.4万余件,被称为“大英图书馆掌管中国历史的人”。她也是国际敦煌项目的指导委员会委员。
吴芳思(最右)和其他专家与来访的大英图书馆中国修复人员合影
吴芳思博士出版10余部专著,内容涉及秦始皇、马可·波罗、丝绸之路、敦煌文献等等,向英国和西方读者介绍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
2023年,吴芳思博士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该奖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纳入国家荣誉框架下的出版界最高涉外奖项。
吴芳思博士想对中欧书院和观众说:
I hope you are inspired to pursue research into the amazing riches of Chinese culture.
我希望你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致力于对中国令人惊叹的广博文化进行研究。
——吴芳思博士
线上讲座时间:
2024年8月29日
首播平台:
中欧书院官网:
YouTube:中欧书院
Bilibili:中欧书院
英伦圈新浪微博、Youtube等:
往期中欧书院回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