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宁夏,有你更精彩
挖掘少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大银川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月初,在银川举办的国际葡萄博览会非常热烈。银川平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让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种植和产区已经享誉国内外!
词条解释是这样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首府银川,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该自然环境使得宁夏地区十分适宜葡萄的生长,宁夏葡萄产地分布于引黄灌区,以银川平原(中卫、中宁、灵武三县和银川市郊)较为集中。 与其他地域的葡萄相比,宁夏葡萄的特点为:含糖高、果酸少,粒大汁浓,甘甜爽口,香味浓郁。 其实,不止是西域,银川平原的葡萄种植历史也很久远。
其实,宁夏种植葡萄由来已久,酿葡萄酒也是历史悠久!
从西汉时期,古丝绸之路打通开始,中原与中西亚和欧洲大陆通商往来,商贾驼队不止,佛教的盛传,商品的流通,让河西走廊成了东西方物产物品的交换和文化相互交融之所,葡萄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大面积从西域来到了中原。
其实,我国从商代时候就已经有葡萄酒了,只是种植不多,没有大面积推广和饮用。
宁夏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节点,自然也开始有了葡萄的种植和生长!只是还不成规模。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朝周武帝在怀德郡公,大将军吴明彻死后,把他的三万部众迁往灵州(今吴忠和灵武大部)。
这三万部众都是江南人(今江苏南京),那是江南水乡啊,四季常绿之地。他们来到宁夏后,面对这荒凉和黄沙,最渴望的就是绿色!于是,他们就疏浚古渠,除了种田发展农业,还广种葡萄,就为了四季里能看到绿色,让所处之地能有故乡那梦里水乡的感觉!
因为,葡萄树相对于其他树木,更适合在宁夏这沙地上生长,并且容易存活啊!而且结的果实还能吃,还能酿酒储存!江南之地的人们酿酒可是一把好手,融会贯通能力极佳,君不见,江南名酒众多,像那女儿红和状元红,哪款不是绝佳好酒?
于是,葡萄酒在宁夏大地上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时光荏苒,时光来到了唐朝!
葡萄酒在当时颇为盛行,酿造技术也已相当发达,风味色泽更佳,这是一个上至庙堂的天子和满朝文武,下至江湖的平民百姓,文人墨客都喝葡萄酒的辉煌盛世,以致许多文人雅士都以葡萄酒为题材作赋吟诗。
有关葡萄酒的诗名篇众多。这里就不多作叙述。但是,有关宁夏,银川平原的,却是要说道说道。
大诗人韦蟾一首《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让宁夏(银川)名声大噪,名垂千古!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唐代 ··韦蟾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 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有理由相信,诗中这个“果园”,就是高度概括北朝时期那三万江南人的杰作,可以想象,当时的银川平原已然是百渠流润,果园繁茂,农田碧浪接天的盛况!
诗中“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一句成了千古名句,更让银川平原有了“塞北江南”的响亮称号。
从李德明迁都怀远镇(今银川),李元昊建立西夏之后,由于连年征战,国备以粮草为主,葡萄种植成了不普遍的行为,在西夏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葡萄很少出现在文献上,只在灵州一带种植,供皇室饮用,葡萄酒更是甚少出现在百姓餐桌上。
而到了元代,则是历史上葡萄酒饮用的最高峰!因为,元朝饮酒风气盛行。酒类品种迎来了大爆发!葡萄酒也在其中占一席之地!
从元代著名诗人元代马祖常的《灵州》一诗中佐证了这一点,也说明了银川平原上的葡萄种植在经历蒙元灭西夏的惨祸里,也不曾中断。
他到灵州后,看到塞上江南的风光,是这样描述:
乍入西河地,归心见梦余。 蒲萄怜酒美,苜蓿趁田居。 少妇能骑马,(高)年未识书。 清明重农谷,稍稍把犁锄。
诗中“灵州”,位于今宁夏灵武和吴忠之间,“蒲萄”系葡萄古称。《灵州》这首诗不仅生动歌咏了大约七百年前银川平原地区的风土人情,而且也佐证了当时的宁夏,葡萄不仅食之有余,而且还用来酿造醇美可口的酒,已经是普遍的行为。
有意思的是,在元末明初时期,有一位诗人也同样写了一首关于葡萄酒的诗,点明了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品种。
更为有意思的是,他和唐代那名写《凉州词》的大诗人王翰同名!
唐代大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可谓是无人不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而元末明初的诗人王翰则是这样写道:
揉碎含霜黑水晶,春波滟滟暖霞生。 甘浆细挹红泉“溜”,浅沫轻浮绛雪明。 金剪玉钩新制法,紫驼银瓮旧豪名。 客愁万斛可消遣,一斗凉州换未平。
酿酒的黑葡萄已经广为种植了!
这位元末明初的诗人王翰也十分喜欢喝葡萄酒。还写了一首《葡萄酒赋》,盛赞葡萄酒“气芳而德醇”“真席上之珍也”,并说饮了葡萄酒“不觉气和而意适,体熏而酣,颓然而就枕,不知明月在西南”,就连“金之露”也比不上它甘美。
由此看出,在风靡了整个元朝的之后,在明朝初期,葡萄酒的芳香还是那样诱人。
但是,葡萄酒的发展在明朝的时候受到了阻碍。
首先是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不提倡,他是从穷苦人家出身,认为从西域进贡葡萄酒,千里迢迢不说,还实在是劳民伤财。更何况中原本身就自有五谷可供酿制酒品。
所以他说:“何用以此劳民”?
从这个时候开始,饮用葡萄酒开始迅速降温,加上当时的收缩防御政策,在鞑靼和瓦刺的势力控制之下,西域的葡萄酒很少向东流传,只有那些远赴西北边地的人,才有一品香泽的机会。
另外,与此同时,明朝廷将酒税列入商税,直接向酿酒户和酒铺征税。据记载,酒按“凡商税,三十而取一”的标准征收。这样,又极大地促进了蒸馏酒和绍兴酒的发展。而相比之下,葡萄酒则失去了优惠政策的扶持,加上运输上的不便,于是,不再有往日的风光。
而银川地处西北三边之地,加上适合葡萄的生长,在洪武九年迁六地百姓近六万人戍边屯田之后,葡萄酒的酿制得以保留和发扬下来。葡萄酒在银川平原小范围地传播饮用。
那些返乡或者升迁离开宁夏的军士携带的葡萄酒数量有限,使得宁夏的葡萄酒声名不广。人们都还只知道西域的葡萄酒的美名!
还有就是作为“九边重镇”之一的宁夏镇(银川城),边地防守的任务本来就很繁重,战伐不断。而葡萄种植是一个精细活,戍边的军士和人们的生产劳动都是以屯田种粮食为首要任务,至于种植葡萄,只是集中在银川平原腹地的灵州(今灵武和吴忠一带),那里受战争的波及相对没有贺兰山沿线那么大。产量自然就没这么大。
那时候,葡萄酒当然就是按需分配了。每年喝得上葡萄酒的都是像镇守太监,总兵官,都御史,巡抚,游击将军之类的官员了,他们在平时的饮宴宴请中推杯换盏,好不尽兴,而平民百姓只有出力的份,哪里会有享用丰收的喜悦呢?
后记
简单来说,银川的葡萄酒被中断了五百多年之久。
而到了现在,银川的葡萄酒再次大放异彩!可以自豪地说:
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啊!
来到宁夏,可不要错过哦!
待续!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明朝银川那些事系列之二十四》!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通过“点赞”给威记鼓励吧↘↘↘
看完点个分享给更多人再走,谢谢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