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之前我们讲过一本书,叫做金钱博弈,说的是投资银行家单伟健代表新桥投资,收购韩国第一银行的故事,很多朋友也是第一次了解了单伟建这个人,最近他以600亿,拿下了万达60%的股权,基本算是把王健林捞上岸了,但是也踢出局了,那么单伟健到底为啥能突然出这么大的手笔,能够拯救中国首富,他又有怎样的成长经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之前写过的一本自传,叫做走出戈壁。
他的面子还是很大的,在伯克利分校读博士的时候,美国现任财长耶伦老太太,正好是他的导师,所以还给他写了序,耶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单伟建小学之后整整10年没有机会再上学,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靠他自己自学而来。短短10年时间,他从一个没有接受过中学教育,不懂英语的苦工,蜕变成了美国顶尖学府的教授。这是一个实在不可思议的过程。所以可见这个人之神奇,让耶伦也是感到十分吃惊。
作者出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所以父母给他取名叫做伟建,寓意伟大的建设,直到他要结婚的时候,还都是一无所有,一无是处,丈母娘就看上他牙齿很好。这让他媳妇还很不高兴,觉得好像是在看牲口一样。这一个细节,也能说明,作者也确实是苦出身。他1岁从山东,被接到北京,跟父母兄弟,一家四口挤在一个小房间里。1958年,他们搬家倒一个大杂院,这曾经是中国海关总署办公的地方, 所有房间都是办公室,后来改成了职工宿舍。在这里他们有一大一小两间房了,但此时他们又把爷爷从山东老家接来,所以居住环境并没有改善。
这一年全国上下其实都在搞大跃进,每家每户也都在大炼钢铁,那时候他才4-5岁,也跟着大人后面看热闹。大跃进的同时还要除四害,蚊子,苍蝇,老鼠和麻雀,全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那时候一度鸟类在北京消失了。很快政策就发现错了,麻雀被人为消灭后,昆虫失去了天敌,泛滥成灾,反而造成了农作物大幅减产。
那会大部分老百姓家里都缺吃的,他和其他小朋友,就四处挖野菜,主要就是摘榆树的果实榆钱,这东西可以吃,但是不好吃。他把这些东西带回家,跟玉米面放在一起煮成窝头。后来他老爸带了一对兔子回家,他们就不断地拔草喂兔子,兔子下崽之后,他们也会杀一只兔子吃,这才在大饥荒期间,还时不时能吃到肉。但父母总是把好东西留给孩子,所以那段时间,父母都因为缺乏营养而浑身浮肿。他的父母也都是山东贫苦农民,小学文化程度。但也喜欢读一些历史小说,作者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喜欢上了读书,其实我们看到很多名人,都有从小喜欢阅读的习惯,因为当你没办法接触很好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阅读是你自学的基础,或者说是社会中下阶层翻身的唯一机会。
60年秋天,作者上学了,上的是外贸部子弟小学,这算是一个条件不错的寄宿制学校。至少能保证学生们每日三餐都吃饱。那时候全国上下还都在闹饥荒,北京也食物短缺,而学校食堂从未断供。这多亏了当时的校长李伦,是个延安时期的老干部,到处在疏通关系,才保证了学生们的口粮。而且周末回家的时候,还让学生们带点白菜或者海带,也是怕有的学生家里缺粮而饿肚子。
小学的时候,作者就非常喜欢看西游记,岳飞传这种连环画,到了高小,才开始读大人的书。比如一些儿童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很多孩子家里好像都有,但是从头到尾读过的却不多,老齐当年家里也有,但并未从头到尾读过。
后来作者,还喜欢上了科幻小说,看海底两万里,让他着迷。4-5年级的时候,还参加了北京少年科技馆活动,他被分配在了无线通信小组,当时的科技馆在北海公园里面,北京人都知道,北海公园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以九龙壁闻名。他们一帮小孩,在这个地方制作小晶体矿石收音机,学着把晶体管,焊接在电路板上。
到了1966年,全国上下就乱套了。成千上万的青年,带着红袖标奔赴全国各地。美其名曰大串联,在几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的感召下,12岁的作者,也加入其中。9月下旬,他们乘坐火车到了上海。然后要去了江西上饶,福建福州,又到了江西瑞金,可谓是到处造反。大串联期间,除了飞机,其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免费的,所以火车都是拥挤不堪,也都是到处瞎溜达的年轻人。
在外面转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回北京了,那些大孩子,又要带他到新疆去串联。这次被他的父亲拦了下来。此时全国上下,早已经停课,学生们到处凑热闹,无事可做。到处都有人打杂抢烧,所以所有公共场所都关门了,于是这些年轻人就都结帮搭伙,在街头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到了1968年,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了,父母决定把他和姐姐送到山东老家,这是一个贫穷的地方,他白天就跟村民一起劳作,干的都是锄地,挖掘,清洗之类的活。他们这里主要靠种洋参,到城里贩卖,产生收入来源。作者也是出工出力,不甘人后,很快就赢得了村民好感,大概这些农民也没有料到,北京来的孩子,也能和他们一起干体力活。这段时间,虽然艰难,但也有趣。
1968年秋天,传来了复课的消息,他被分配到了原来的女十三中,这让他一开始感觉到了奇耻大辱,一个男的怎么被分配到了女中,但后来发现,学校改名了,变成了工农兵中学,现在是男女同校,所以也只好接受。但是这里说是复课,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太简单了,老师也不敢管学生,所以去不去都无所谓。后来又组织他们学工,让他们去帮着挖地铁,不过工人们却并不欢迎这些学生,总觉得他们碍手碍脚。就这样,他们在地铁工地一干就是好几个月,也没有任何报酬。后来他想想,自己还算庆幸,再这样动荡的年代,也没出什么大的问题。
1969年9月,上山下乡运动走起,他们这帮人,要被送往内蒙古插队了,当时发起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让知识青年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再教育,但其实说白了就是城市经济破产,避免社会矛盾爆发,把失业青年轰到农村去泄洪。当时他母亲希望作者和他姐姐一起去东北建设兵团,相互有个照应。但最后适得其反,他被分配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去了戈壁滩,应该是最艰苦的一个地区。但当时作者并不清楚,内蒙古到底在哪。就这样糊里糊涂的上了火车。
30多个小时之后,他们在一个叫做乌拉特前旗的地方下了车,换乘卡车继续走了几个小时。最后他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后来才打听到,这个驻地叫做乌拉特农场。但却是一个鸟不拉屎,树不生根的地方,他所属的单位是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19团5连3排11班。说白了就是让他们这些盲流,自己开垦耕地,自己养活自己。他们这个5连大约有300名兵团战士,男女各占一半。大多都来自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15到21岁不等。作者这一届是69届,只有小学文化,上面还有66,67,68界,统称为老三届,老三届有初中文化。他们被分配到的任务就是种地,要知道这可是戈壁滩,是盐碱地,土地非常贫瘠,所以才人烟稀少。他曾经梦想着内蒙古是一个牛马羊成群的地方。天天在大草原上奔跑,但现在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不但白馒头,牛羊肉没有,甚至还要面临挨饿,干苦力活,每个月的津贴是5块钱人民币,仅仅够买两罐猪肉罐头,这种苦日子让作者始料未及,还没法跟家里说,怕他们担心。所以也只能报喜不报忧。
他被分到的工作就是扛着铁锹挖水渠,他说明明这些活可以让拖拉机来干,但连干部宁可让机器休息,也要让他们人力来挖,他的名言就是闲人出事故。所以可见,当年其实并不需要在戈壁上开垦农田,主要是不想让他们这些年轻人闲着。很快他就手上脚上全是水泡了,由于肩膀挑重物,最后肩膀也疼的不行。甚至最后他只能抱着铁锹往前走。喝水的话,要从井里打,然后挑到工地。两个水桶差不多得50公斤,而那段时间作者的体重也就是50公斤。
刚开始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吃的,所以他们得先去一二十公里外挖土豆,那么他们在戈壁滩上,还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这么艰难的环境之下,作者又是如何逆袭的呢?
本内容节选自《走出戈壁》本书正在知识星球播出
本书内容,只免费播出一集
近期我们还播出了如下书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