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清廉家风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红色家风中汲取养分,以清廉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山西省妇联挖掘本地资源,录制了100个清廉家风故事,用故事传承优良家风,用声音传递廉洁文化,为清廉山西建设凝聚“家”力量。山西半边天开设栏目,持续展播山西清廉家风故事,敬请关注。
本栏目内容均节选自《山西古代廉吏》,精彩的故事让我们深入了解山西廉政文化的丰厚积淀,感悟书中人物廉洁自律、刚正不阿的高尚品质,引导广大家庭汲取榜样力量、培树优良家风。特别感谢本书作者杨茂林、张文广的大力支持。
16
“萝卜贡”刘龙
刘龙(1476—1553),字舜卿,别号紫岩,明代襄垣人(今山西襄垣)。弘治十三年(1500)进士。
孝宗皇帝晏驾,年幼的正德皇帝登基。刘瑾以托孤重臣自居,更加飞扬跋扈。一日,正德皇帝临朝,刘瑾奏请皇帝传旨百官,回各自的家乡属地寻宝进贡。正德皇帝年幼,昏庸无知,一听“进贡”二字,高兴得几乎要从龙椅上跳起来,迫不及待地批准了刘瑾的奏章。
刘龙寻宝进贡的方式与众不同:第一,未惊动地方官员。第二,未欺压百姓。他请了几位懂技术的老农,栽了一棵优种白萝卜。然后他起早贪黑,和老农一起施肥浇水,精心培育,终于种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白萝卜。
皇上限定的进贡日期已到。刘瑾及其党羽趾高气扬地站在他们搜刮来的珍宝面前,等待着皇上的赏赐,而那些无宝可进的清官良臣却一个个垂首而立,等待着朝廷的惩罚。刘龙拿出了一株雪白鲜嫩、大得出奇的萝卜。面对这个特殊的贡品,皇帝大喜过望,脱口赞道:“奇宝,奇宝,真是稀世奇宝!我国能长出这么大的萝卜,是物阜民丰的象征,是国泰民安的祥兆。大萝卜应列珠宝之上,刘爱卿当记头功。”刘龙连忙跪拜道:“谢主隆恩。要说功劳,不属微臣,应属滋养万物的土地和辛勤劳动的农民。万岁能体恤农民种地之艰辛,减少赋税,不再向民间敛宝,刘龙就如愿以偿了。”正德皇帝频频点头,深以为是。
刘瑾及其党羽设计陷害刘龙的阴谋彻底破产了,刘龙借进“萝卜贡”,为民请愿的义举一时传遍朝野。
17
为民减负王国光
王国光(1512-1594),字汝观,号疏庵,明代阳城人(今山西阳城),明代杰出的财政家。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
嘉靖四十年(1561),王国光任顺天(今北京)尹。顺天尹除管本地的民事外,还要向百姓征税以承应宫廷的各种需索。在天子脚下任职一举不慎,满城风雨,声达禁中。更何况那些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名绅大侠都云集京城,盘根错节。此时,王国光却不畏权贵,屡展铁腕。为了减轻民众负担,他裁去毫不合理的征税一万两千多两,严格秉公办事,杜绝请托走后门的行为,使鸣冤叫屈、诉讼公堂的事件大为减少,京城得以社会安定,于是名声大震。
18
保境安民程启南
程启南(1562-1650),字开之,号凤庵,明代武乡人(今山西武乡)。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
程启南任襄阳推官时,敢于同当时宦官作对,并不顾官微职小,明确申明自己的主张:“税宜节,阉当撤!”同时,他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当地群众和矿监税使进行斗争,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和爱戴。
在任山东济南道副使后,正遇山东遭受特大蝗灾,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他上疏朝廷,为民请命,请求朝廷免除山野庄田和河塘池泽的赋税,并允许开官仓赈济百姓。经他再三疏请,终于得到朝廷允准,山东人民得以活命。在此基础上,他组织当地百姓积极开展抗灾自救,使山东人民迅速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所以,山东人民感恩戴德,在他升任太常寺卿奉调回京时,“民思恋不能已,为庙春秋奉祀,如在山南时”。
来源| 山西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