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养癞蛤蟆如何赚钱?取毒卖钱

0
分享至

养猪养牛、养鱼养虾,甚至是养泥鳅,都是因为市场有需求,养它们能挣钱。滨州市滨城区有位第一书记进村后,却在村里养起癞蛤蟆,让人很是觉得奇怪。

养癞蛤蟆的第一书记叫刘洋,是滨城区纪委监委2023年11月派驻到滨城区三河湖镇永兴新村的。永兴新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有1300多口人,却只有1000多亩耕地。进驻到这个传统农业村 ,对村情民情充分了解后,刘洋想搞个特色产业,既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也为了给村民闯出条致富门路。最后他选定了养癞蛤蟆。


正在喂食台进食的癞蛤蟆。

癞蛤蟆,学名叫中华蟾蜍,捉虫能手。有个歇后语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会上,刘洋说出了他的异想天开:养癞蛤蟆。他告诉参会人员考察了解到的市场需求情况,并说已经与一家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并回收产品,“资金问题,我来想办法。”

永兴新村村西南有一片荒地,2024年3月整理出2亩多地,用绳网围起来,便成了蟾蜍养殖基地。春风吹暖春水时,合作公司先后两次送来40万只黑色的小蝌蚪。小蝌蚪养在基地新建起的大水池子里。

基地建有3个养殖池,每个400平方米。说是养殖池,其实是平地,四周用矮板子挡起来,不让癞蛤蟆爬出来。养殖池周边建有半步来宽的喂食台,其他地方种上黄豆。小蝌蚪变成比玉米粒还小的癞蛤蟆后,便被从水池里捞出来,放进3个养殖池。


在遮阳网下躲避阳光的小癞蛤蟆。

癞蛤蟆是两栖动物,能在陆地上生活,但皮肤表面要保持湿润。刚放进养殖池的小癞蛤蟆很怕晒,黄豆还没长起来,它们无处藏身,村民便给养殖池用上了遮阳网。春末夏初干旱,豆子地里两天浇一次水,确保小家伙们在舒适的地方健康成长。

养殖基地里的具体活,都是由62岁的村主任刘爱芹来做。她以前很怕癞蛤蟆,接触了几个月后,终于不再那么怕了。

“小癞蛤蟆刚放进养殖池,开口食喂的是面包虫,可它们不知道去吃,我就走进池子里,把它们向喂食台上赶。虫子就在嘴边,吃了第一个后,它们就知道吃东西了。”刘爱芹说。

喂了一段时间的面包虫后,就转喂饲料。饲料是以鱼为主要原材料做成的小颗粒,便于癞蛤蟆进食。喂食台边上,拉了一圈震动器。投食时,打开震动器。刚开始时,一开震动器,小癞蛤蟆就吓得赶紧向正在长高的豆棵里跳,不长时间以后,它们便知道那是可以有东西吃的信号,一震动便纷纷跳到喂食台找吃的。“一天喂两次,都是一早一晚趁天不热、太阳不毒的时候喂。”刘爱芹说。


正在进食的癞蛤蟆。

“在养殖池里种豆子,一是豆棵能长得又高又密,天热时能给癞蛤蟆提供很好的藏身、保湿的地方,另外豆棵上生长的虫子,是癞蛤蟆最好的天然饵料,能省些饲料钱。”刘洋说。为了让癞蛤蟆多吃这种天然饵料,喂食台边上还扯了一条线,是给引虫灯通电用的。天黑前插上电,天明时拔下电,整个夜晚引虫灯都在亮着,四周荒野、庄稼地里的飞虫被吸引过来。

“我晚上过来看,癞蛤蟆为了抢虫子吃,都向黄豆棵高处爬,把黄豆棵都压倒了。靠地边的黄豆棵倒在喂食台上,这些天每天早晨喂食前,我都要清理一次喂食台上倒着的豆棵,不然会影响喂食。”刘爱芹说。

2024年8月22日上午,在毒辣的太阳下,刘洋和刘爱芹领着记者看养殖池里的癞蛤蟆。因为天热、太阳又好,癞蛤蟆躲进豆子地里。他们告诉记者,豆子地里的癞蛤蟆太多了,一早一晚喂食或下雨时,喂食台上挤满了癞蛤蟆。一个400平方米的养殖池里,到底有多少癞蛤蟆,没法数清。

刘洋说,癞蛤蟆在当地主要有两大天敌:蛇和黄鼠狼。所以整个养殖基地四周用网围了起来。网上有了洞,抓紧补;网边地上出现洞,马上填。“它们都是被保护的动物,不能伤害;周边多荒野地,这两种东西都多,我们能做的就是严防死守。”



躲在豆棵形成荫凉处的癞蛤蟆。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啥经验也没有,完全按照技术员告诉的去做,一丝一毫也不敢差。”刘洋说,“现在大的癞蛤蟆已经长到2两多了,在投喂和清理喂食台时,没看到有死了的癞蛤蟆。前几天,我们把投喂时癞蛤蟆进食的视频发给技术员看,技术员说我们养殖成功了。”

刘洋说,根据他们与合作公司签订的协议,公司要根据市场价格,回收蟾酥。“公司说,2023年公司蟾酥回收价格是每斤1.6万元。公司还说,养好了,一亩地一年的产值能达到6万元。”刘洋介绍,从建养殖基地到现在,总投资10万元多一点,整体来说投资不大。“第一年养,还没取过毒,具体效益如何,还不好说。”

公司回收的蟾酥,刘洋所说的毒,指的是从癞蛤蟆头顶上、眼后面的两个毒腺取出来的东西,这东西是一种中药材。“公司说,到深秋时会派人帮着我们取毒,同时教会我们,以后我们自己取就行。”

按照公司派来的技术人员的说法,癞蛤蟆每年都要重养,从春季的小蝌蚪养到秋季的癞蛤蟆,一年只取一次毒;取完毒的癞蛤蟆继续养下去,投入与产出比不划算。


到养殖基地看癞蛤蟆养殖的周边农民。

刘洋说,他听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们说,癞蛤蟆冬天藏在深水里越冬,直到第二年天变暖和了再钻出水。“我这么想,癞蛤蟆越大,应该取毒越多,效益越好;养到第二年以后的癞蛤蟆,从春天就个头很大,一年能不能取两次甚至三次毒?我想找个专家问问。”如果专家说癞蛤蟆取完毒继续养下去效益更高,就在养殖基地里挖出水沟,让癞蛤蟆入水越冬,第二年春天它们产下卵,连买小蝌蚪的钱也省下来了。

从小蝌蚪运到养殖基地开始,就有村民前来打听养癞蛤蟆的事情;雨季到来后癞蛤蟆逐渐长大,周边村的农民也跑过来了解情况。“第一次取毒后,就能知道养殖效益如何。如果效益好,永兴新村会成立党总支领办的合作社,带领村民和周边村一起养癞蛤蟆。”刘洋说。

三河湖镇党委宣传委员李翠翠说,三河湖水面多,地势低平,是癞蛤蟆很好的栖息地。永兴新村引进癞蛤蟆养殖这一项目,如果实践证明效益不错,就可以在全镇范围内稳步推广。“不一定非建基地密养,农民把豆子地用绳网围起来,春天放进些小癞蛤蟆,秋天就有额外的收益;还有农民闲置的宅院,做好了保湿和消毒工作,一样可以用来养癞蛤蟆。”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郭文艺 汲书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众日报 incentive-icons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364483文章数 447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