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苏州市一男子打“独享顺风车。”
在男子上车之后却被司机要求拼客,男子与司机理论却被司机赶下车;该男子问“打独享顺风车为何要拼客?”司机却反驳道“独享怎么就得拉一个人走?!”乘车男子对司机无理的观点表示无法接受,后投诉至顺风车平台并报警处理,处置结果目前尚未公布。
重点:
乘车男子的订单约定时间是早上六点半,顺风车司机还迟到了十分钟;上车之后即要求乘车男子取消订单并重新下单,原因是平台有活动,三十公里多给钱。乘车男子拒绝重新下单之后司机不情愿的开走,行驶五公里之后说还要接人,于是才有了后续的争吵。
前因后果基本明确,错在顺风车司机。
不论平台方给司机怎样的补贴方案,作为乘客方都有自己选择不同用户方案的权利;有一些方案是利于司机的,有一些方案是利于乘客的,如果司机要求修改的方案不利于乘客,那么乘客则有权利拒绝司机的无理要求。而且司机要求拼客是绝对错误的做法,因为该男子选择的订单方案是“独享车”——独享乘车方案的费用是一般顺风车费用的2~3倍!乘客已经为独自乘车支付了对等的费用。并且乘客通过平台下了“独享车”的订单、该顺风车接了这个订单,此时已经形成了契约,任何一方违反约定都要为对方承担相应的损失;比如乘客取消订单或修改订单要支付一部分费用,同理,司机如果要拼客则要返还给乘客一部分费用,如果乘客拒绝拼客则顺风车司机在该订单过程中不可以拼客。
所以这个案例显然是顺风车司机全错,整个过程中凸显出的是毫无契约精神。
相信这起案例的处置结果会很明确,首先是顺风车平台对司机进行相应的处罚;其次是如果该车没有营运车辆相应资质的话,只要乘客投诉至运管机构则该车至少要面对一万元的处罚。
无人驾驶的普及将被动加速
笔者在小范围的统计调研过程中对无人驾驶技术产生了新的理解。
大部分同龄人和中老年人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态度是偏质疑的,对其安全性是存在担忧的,如果同时面对传统出租车、网约车和无人驾驶出租车会更偏向选择人工驾驶车辆。但是在被问了三个问题之后,多数人的态度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逆转。
三个问题:
- 如果在外地打车是否担心被绕路
- 如果在深夜打车是否担心人身安全
- 如果司机不开空调要怎么与之协商
怎么看呢?
打传统出租车最担心的是被绕路,有些车辆还不打表,部分长线路段总是“一口价!”且价格只能由司机来定。在外地打车的时候总会担心被载客。网约车有固定路线总会好一些,可是如果是一个年轻人在深夜打车的话,自己在车里又是否会有些担心呢?如果还是拼车的话。网约车司机几乎没有门槛,司机基本谈不到职业素养或专业素养,重点是其中还有一些是因为失去了原有工作而进入这一领域的新手司机,其戾气往往是比较重的。
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竞争非常激烈,激烈到司机们不得不严格控制营运成本,乃至于连空调都不舍得开——近期遇到过外面中雨、车里小雨,司机还是开着车窗通风的情况——时不时的拿毛巾擦一把车门,甚至还递给乘客让乘客帮忙擦一擦!有关空调的事情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提,否则司机如果发火则容易激化,在普遍焦躁的状况下很容易出现难以承担的后果。再不济也是司机大吐苦水,然而谁不辛苦?坐个网约车还得emo一整路,同时必须对这种道德绑架表现出情感上的共鸣并自己做出让步。
这样的网约车不坐也罢。
此时再回头看第一个问题,大多数人宁愿选择无人驾驶出租车,尤其是在普及阶段的乘车成本更低的前提下。
为何机器总能替代人?
答案已经很清晰了,也可以总结为三点:
- 不会违约
- 足够安全
- 没有道德绑架
这里所谓的安全可以理解为乘客的人身安全,没有司机或拼车乘客,客观上就不会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出现;车身在特殊情况下也会是乘客的保护壳。由机器来驾驶的无人车不会和乘客有乘车环节以外的话题交流,不会像乘客吐苦水,不会通过吐苦水的方式去侵占乘客的利益。
反之,人工驾驶出租车和网约车必定会被取代的原因正是做不到上述三点,做不到的原因还是没有契约精神;当然也有人会说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竞争过于激烈,但这并不是理由,因为这个没有技术门槛可言的行当必定竞争激烈,开车不会是一个高薪职业,不能接受则应该主动退出。而不是通过情感手段去“情感胁迫”乘客,否则司机这个职业会更快的被淘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