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桂黔苗寨共逐一个梦

0
分享至

新华社南宁8月31日电(记者黄孝邦)“广西支书”在场边指挥调度,“贵州支书”在场内率队吹奏……8月26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一场大型芦笙比响决赛中,乌英苗寨跨省芦笙队在两位支书带领下夺得冠军。隔日,乌英苗寨杀牛举办庆功宴,百户共饮,举寨欢腾,人们怀揣着新的梦想,将笙歌传得更远。


8月28日,乌英苗寨举办芦笙比响夺冠庆典。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乌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地跨两省区,共有145户700多人,其中104户属于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41户属于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南岑村。两省区的村民虽户籍不同,但房屋、土地并无界限。长期以来,两省区村民团结互助,合居共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乌英苗寨全景。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广西支书”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党总支部书记梁成张,“贵州支书”是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南岑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潘进田,“一寨两支书”是乌英苗寨桂黔共融共建共辖模式的具体体现之一。乌英苗寨跨省芦笙队每次外出参加大型芦笙比响比赛,都是两位支书共同带队。

梁成张说:“在全县芦笙比响大赛中夺冠,一直是乌英人追寻的梦想,夺冠那一刻,很多乌英人喜极而泣。”

乌英苗寨芦笙队队长、广西籍青年梁秀前介绍,此次比赛全县有近300支芦笙队参赛。三天两夜九轮不间断比赛,是有史以来最艰苦的一次挑战。乌英芦笙队表现出一贯的稳健作风:团结一心、共迎挑战、携手奋进。

芦笙是苗族群众最爱的乐器,是大家的精神寄托。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屯,乌英苗寨历史悠久,以芦笙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保存完好。


8月28日,乌英苗寨举办芦笙比响夺冠庆典。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近年来,乌英苗寨在结对帮扶的广东省廉江市支持下,购买了芦笙柱和芦笙,建设了芦笙坪、芦笙岛、民族团结广场、文化楼等,极大改善了村民们开展芦笙文化活动的条件。此外,村民们还在爱心企业的帮扶下,通过芦笙文化进校园、芦笙组装联赛等一系列活动,增强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

潘进田说,乌英芦笙的笙曲和技法融合了桂黔两省区的民族文化,悠扬婉转,自成一格。今后,他们要将乌英芦笙在更远的地方吹响。

乌英苗寨振兴芦笙文化的历程,是这座跨省(区)苗寨民族团结进步共建、携手追逐梦想的一个缩影。大家还在基础设施、党建、产业、教育、日常生产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共融共建。

乌英苗寨教学点“一校跨两省”,是广西、贵州两省区苗族少年成长的乐园。目前,教学点有广西、贵州籍老师各一名,两位老师共同承担孩子们的教学任务。师生们每天在一起上课、劳动、吃午餐等。贵州籍老师潘先锋还长期承担妇女夜校的教学任务。


乌英苗寨教学点老师潘先锋和学生们互动。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乌英苗寨至今还保持“一户建楼百家帮”的百年传统:无论是谁家建新木楼,全寨家家户户都过来帮忙,不计报酬。

2017年,乌英苗寨还成立了联合党支部,有广西籍党员9人、贵州籍党员4人。多年来,这个“跨省党支部”在乌英苗寨的各项工作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领群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正稳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此外,乌英苗寨还成立了跨省区的妇联、青年协会、关工委等,分工推进乌英苗寨的日常事务。


村民们在建新木楼。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48岁的梁足英通过夜校圆了儿时的“读书梦”。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学习,她完成了从“不会讲普通话、不识字”到“乌英苗寨讲解员”的蜕变,并当选了乌英苗寨妇联主席。2022年,梁足英获评广西“最美基层妇联干部”。

每当面对外来的游客和朋友时,她都很自信地介绍:乌英是广西、贵州、广东协作共建的一座苗寨,这几年,我们一起种了很多“民族团结树”。春天开花,乌英很漂亮。夏天结果,水果种类丰富。欢迎大家来一起欣赏“民族团结之花”,一起分享“民族团结之果”。

(新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北青网官方网易号
857798文章数 8504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