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人”闯新路,成为一方农技带头人;“新农人”勇转型,玩转农业新花样。请跟随小编一起去认识横沙乡两位农人——陈解华和张海东。
“老农人”——陈解华
陈解华在枇杷园
在南菁枇杷园内,来自横沙乡农林实业有限公司的56岁技术骨干陈解华正在检查果树的生长情况。1994年,陈解华从长兴园艺学校毕业,之后开始种植柑桔,将一棵棵小树苗培育长大,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在当时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时代发展,柑桔市场出现波动,陈解华通过深入调研,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积极沟通,决定推动果业产品结构转型,最终选择种植更适应横沙乡气候土壤、经济效益更高的枇杷。
“今年是我在横沙乡种果树的第31年,从原来的‘看天吃饭’‘肩扛手提’,到如今与市农科院合作,专家指导选种,采用水肥滴灌一体机,60多亩的园子只要三四个人就能管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很多。”陈解华说。
陈解华和果园的转型与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密不可分。南菁枇杷园与市农科院精准结对,农科院专家每月定期上门指导,普及果树科学绿色种植技术,比如以草头、蚕豆、绿豆作为绿肥的制作原料,用黄板诱虫作为生物病虫害防治……
“新农人”——张海东
服役期间的张海东
近年来,横沙乡建立农业技术“老带新”、“传帮带”机制,针对水果线、粮食线进行精准师徒结对,定期开展“田间课堂”等培训活动,促进农技传承,来自横沙乡农林实业有限公司的“90后”青年张海东就是这样一位农业传承人。2012年,张海东参军入伍,退伍后,他从农业学徒开始,逐步成长为农业技术骨干。
张海冬告诉记者,一开始他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在部队培养的意志力和执行力,让他很快得以适应。在师父教导下,张海冬深入学习育插秧、开田、植保和田间管理等技能,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培训和研讨会。在电商蓬勃发展的当下,张海冬还学习用“短视频”推广宣传家乡的土特产,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增收。
通过不懈努力,张海冬参与种植的水稻喜获2023年上海市国庆大米评比品鉴会金奖,并获得大米绿色和有机双认证。从绿色军营到乡间“新农人”,张海冬在掌握农机设备、无人机驾驶,推动水稻机械化种植后,还积极与武汉大学横沙联合实验站对接,助力智慧农业。
“我们积极与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结合卫星数据和本土农业数据,开发‘水稻智脑’App,进行田间碳汇测定。明年,我们还将通过多光谱无人机监测含氮量,做到精准施肥施药、实时监测长势。”张海冬说。
薪火相传,横沙乡一代代农人正在不断更新“横沙优品”系列农产品的“含绿量”,努力把科技变成“新农具”,把传承变成“新常态”,把绿色变成“新赛道”,不断为横沙乡注入新活力、新绿色,助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不断推动乡村振兴。
记者:黄金奇
通讯员:胡梦轩、施麒、曹嘉敏(横沙乡基层新闻官)
编辑:焦倩倩
责编:李琳、陆海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