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黄晓慧
近段时间,上海几项与住房相关的政策引人关注。
针对大量“中老年”房屋,上海部署探索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提出继续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结合城市更新和美丽上海建设,持续深化“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8月29日,发布住宅维修资金管理新规,明确各类房屋归集标准,规范维修资金使用流程。如此密集地在城市人居方面出新招,联系到一段时间来关于“房屋养老金”的热议,上海的率先探路令人期待。
上海自2018年起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美丽家园”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2018-2023年的两轮“三年行动计划”期间,上海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旧住房更新改造7440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超过1300万平方米,投资额约57亿元,329个老旧小区焕发新颜,受益居民达16万户。上海决定继续这项“民心工程”,其要义在于解决民生痛点,加快探索城市更新路子,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上有更大的创新。
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对于拥有城市发展丰厚底蕴,矢志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而言,城市更新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两旧一村”改造、“美丽家园”建设等重点任务,还有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公共空间开放共享、城市风貌整体布局等,需要从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的维度推进一体化解决与优化。日前,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黄浦区调研时指出,城市更新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要统筹算好民心账、长远账、整体账。坚持以城市总规为统领,把城市更新工作同强化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区域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更好统筹起来,整体推进、一体实施。
笔者在前段时间采访中了解到,上海一些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商品住宅,同样面临房屋老化亟待修缮的问题,但苦于维修基金用完,又因商业住宅的身份无法被纳入只有老旧公房才能享受的“美丽家园”项目政策,只能“自谋出路”。目前,这些“政策之外”的老旧小区,仍处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状态,有的利用小区停车位、电梯广告、公共闲置场地出租等公共收益充实维修基金账户,有的发动小区居民捐款自筹,但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房屋维修资金的续筹机制亟待建立完善,这些房屋如何尽早纳入实施推进范畴也需关注破题。
“民心工程”始终强调以人为本、顺应需求,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检验标尺。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表面上反映的是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实质上体现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更新的整体风貌。住房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所在,与其关联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接力跑”,期待久久为功、越办越好。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