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描述一下您的病情。”“您的肚子痛是长期的还是间歇性的?”“您拉肚子的次数是多少?”…… 市民小李近日因为腹痛、腹泻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预问诊的对象是一位“电子医生”——近日,AI门诊预问诊系统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投用。
当前,AI参与问询分诊在医院变得日益普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交互陪诊应用“公济小壹”,主打“全流程规划指引”;江苏省人民医院的AI陪诊应用,可以提供咨询、就医规划、导航等服务。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打造的数字健康人“安诊儿”,集智慧导诊、预约挂号、院内导航等功能于一体。尤其是,在今年的北京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市多家医院推出的智能分诊和AI辅助诊疗系统,均展现出其强大的功能,让人耳目一新。
医生如何处理与AI的关系,医疗类AI的风险怎么防范、弱点怎么克服等,这些话题在医疗系统的关注度很高,AI不懂人的情感,医疗过度依赖AI技术等现象值得警惕等分歧和担心也很多。“AI先问诊”等模式为相关分歧找到了平衡点,AI只做分诊导医的前期辅助性工作,后面还有医生把关,两者可以形成协作并取长补短。
以技术和需求的角度来看,这种诊疗模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AI大模型、元宇宙、“数智”医疗等技术日趋成熟,为AI问诊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民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给能力与需求都在快速增长,将来AI参与先期问诊将越来越普遍。
从政策导向来看,AI问诊导医等诊疗模式势必日益受到青睐。《“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提出加快智能医疗装备发展,《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加快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AI问诊导医是最贴近民众的智能医疗产品,应优先得到开发运用。
当然,开发医疗AI要特别注重安全和质量。AI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让AI“吃进”更多高质量医疗数据,才能确保其所提供的问诊导医服务更加正确与周到,避免因质量不高反而出现误导。这类技术运用还涉及患者个人隐私保护,关系到算法透明度和公平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则,做好防范。
看病不知挂哪个科、进哪个门、走哪条路,不懂先排哪个队是普遍现象,导致一些患者每次看病,都要多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医生问诊也面临不小的工作量,从头问到尾要花很多时间。“AI先问诊”等模式可以针对性地缓解这些难题。由AI“打前站”,由医生随后作修正和补充,医生和AI就能做到主次分明、高效协作。这种诊疗模式若能得到完善和普及,有望再次大幅增加看病的便捷性,并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作者: 唐传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