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以“风雨同舟二十载 携手并肩向未来”为年度主题,立足高端智库定位,邀请到来自国家部委领导、企业集团高层、权威专家学者等百余位嘉宾,在政策标准动向、企业战略布局、产业链绿色发展、前瞻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研讨。为期4天的思想碰撞,达成五项共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吴志新
一、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坚决打赢“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下半场”。加强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夯实数字底座,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向“无人区”、“深水区”迈进,赋能汽车产业全链条。
二是以新质生产力的构建,创建科技创新新范式和新生态。着力突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断点”、“堵点”,以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共同发力,破除制约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公平合理的良性市场环境。
三是政府和产业应特别关注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产业的安全性、转型的平顺性、经济增长的稳健性研判。政府应适时研究制定并充分考虑融合了市场机制、体制机制改革措施,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与能源、交通、信息融合发展,鼓励产业创新的经营发展模式,培育产业经济增长新动能,平稳度过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低碳产业链,构建产业新生态
汽车全产业链要以全球视野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加快建立国际互认的碳排放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碳排放管理合规体系。当前,企业必须加强全产业链条碳减排的技术创新,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低碳生态体系,主动作为,努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控制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三、锚定创新引领,铸就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聚焦新体系先进动力电池、新型底盘架构、高级别自动驾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生产力各要素的融合创新,筑牢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云互联的技术底座,发挥我国特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机制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加速产业化。
要坚持长期主义而不是机会主义,要在突破原创性技术瓶颈上下真功夫,进而巩固并持续扩大我国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先发优势,努力如期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飞跃。
四、聚焦政策法规,护航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废旧车辆回收利用,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紧跟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持续优化完善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兴技术准入标准与安全规范,为技术创新和商业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三是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车辆碳足迹管理等政策标准体系。加快汽车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破解数据互通难题,确保汽车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及高效开发利用,为繁荣数字经济提供基础支撑。
五、加速生态出海,打造全球汽车竞争力
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同样也是要坚持“长期主义”,“机会主义”要不得,也不会取得真正成功。
通过“产品出海”扩大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一是品牌国际化,我国汽车行业应加快研究制定《中国汽车国际化中长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深入实施品牌认可度与美誉度提升工程。二是技术全球化,需要整合全球优秀研发人才、产业链和技术,打造符合全球主流技术法规、安全标准的全球车型。三是经营合规化的同时,还要融入当地文化,要有“利他”的格局,要造福“当地社会大众”,还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坚持全球视野”。此外,我们的行业机构、产业企业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我国汽车产业在合资合作过程中,合资外方在我国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汽车产业生态出海”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