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释放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掀开了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本报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当好排头兵·领导干部访谈”专栏,聚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主题,邀请市、县(市、区)领导干部谈认识、讲措施、说打算,展现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的创新实践、落实举措。敬请关注。
以改革点燃科创引擎,塑造强省会建设新优势
——访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
问: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描绘了全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您感受如何?
于海田: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省委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意见》,部署了一系列率先性、引领性、示范性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省委自觉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当好排头兵的政治担当,吹响了全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冲锋号,必将引领和激励全省上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改革举措,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
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济南市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于海田:近年来,济南市充分发挥科创资源富集、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全力支持企业当“主角”、唱“大戏”,以改革点燃科技创新引擎,加快塑造强省会建设新优势。
一是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对审核认定的研发机构给予补贴。目前,全市建成“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785家、院士工作站51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让企业成为产学研融合的主导。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由企业组织自身力量和社会科技力量协作,政府部门提供人才招引等方面支持,联合开展重大课题攻关。针对企业提出的急需解决,但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发布技术需求,建立起“济南企业界出题,全国科技界答题”的揭榜挂帅新机制。
三是让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场。济南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经纪人试点工作,由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合约式”“订单式”研发,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快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
四是让企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济南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服务体系,促进产学研合作从技术创新协同向成果产业化协同延伸,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1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323家,成为推动强省会建设的有生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健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机制,完善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扶持政策,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实现“从0到1”“从1到10”的突破。
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要求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作为省会,济南市如何在深化改革上破题?
于海田: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有责任、有能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作引领、当示范。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我们研究制定了《中共济南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安排部署。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决扛牢省会担当,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按照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的要求,制订分工方案、细化配套政策,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真正把全会精神的“大写意”转化为济南市贯彻落实的“工笔画”“施工图”,加快谱写“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篇章。
(大众日报记者 杨学莹 段婷婷 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