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问题一直是关乎于每一位百姓的大问题,可尽管国家对于食品已经制定了严苛的标准,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投机取巧,只为多赚一点利润。于是,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科技食品”,如果只是口感不好也就算了,关键是有些科技食品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9月1日,央视就曝光了一起关乎你我的食品调查,记者深入产区,揭开了这些“科技枸杞”的真面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起了养生,就连年轻人也不例外。
要说强身健体,其实最好的方式还是“管住嘴迈开腿”,但这种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难做到的,尤其是年轻人如今的工作压力很大,下了班大多都想要更好的休息。对比下来,冲泡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饮品就要方便多了。
于是,喝一些养生饮就成了不分老少很多人会选择的重要养生方式。
相对于眼花缭乱的养生饮产品,很多消费者都会选择枸杞、菊花这种祖祖辈辈的“严选”养生产品。可让人防不胜防的是,枸杞是商家违规使用添加剂的重灾区。
很多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枸杞的商家时,都会选择那些颗粒较大且饱满,并且色泽较为鲜亮的枸杞,在消费者的常规印象里,这种枸杞等级上乘,饱满颜色鲜艳的果子也会比干瘪发灰的果子效果要好的多。
按照市场规律,生产者会按照消费者的需要来做调整,因此颗粒较大且饱满、色泽较为鲜亮的枸杞就成了生产者的目标。可品质高就等同于数量稀少、生产成本高,这就让一些心怀不轨的生产者有了可乘之机,在枸杞上用了一些“科技”,用这种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得高收益。
据知情人向央视爆料,在青海省格尔木市有一个枸杞产区,这里生产的枸杞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有些其实是用了科技焦亚硫酸钠。
在我国的食品规定中,明令禁止在枸杞的生产过程中添加焦亚硫酸钠,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按规定可用于肉类、饮料、酱油、果酱和蜜饯等食品品类,主要功能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而焦亚硫酸钠用于枸杞时,能极大程度的保持枸杞的色泽,避免枸杞发黑,有一个更好的“卖相”。但这些被焦亚硫酸钠浸泡过的枸杞对人的身体又极大的伤害,于是国家才明令禁止。
然而,还是有一些商家掉进了钱眼里。
在央视记者来到格尔木市进行调查时,几乎所有的商家都摇头否认自家的枸杞添加了焦亚硫酸钠,他们很显然知道添加焦亚硫酸钠是违法的,因此绝不会承认自己的枸杞有问题。
可细心的记者怎么会如此善罢甘休,他四处寻找,终于在农场附近的水道旁,发现了正在生产枸杞的工人,他们恰好正在浸泡焦亚硫酸钠。记者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后,才从这些工人口中套出了真相。
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泡的枸杞都是枸杞干,而鲜枸杞其实表面上有一层蜡,如果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晒,时长需要大半个月,到时候枸杞也会变得干瘪、黯淡无光。于是商家们会添加食用碱也缩短这个期限,这在规定上是允许的。
工人表示,枸杞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收获时,由于季节的原因,仅添加食用碱的效果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品相很好。但到了第三次收获时,天气已经变凉,延长了晒干的时长,就会影响色泽。因此,工人们在第三次收获时便会心照不宣的添加焦亚硫酸钠。
长期喝添加了焦亚硫酸钠的枸杞泡的水,会伤害到消化系统,有些人还会有呼吸不舒服的症状。
除了焦亚硫酸钠,还有一种违法的保鲜方式便是熏硫磺,硫磺有剧毒,这种方式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严重时将会影响肾脏,甚至造成肾脏衰竭。但从效果上来看,熏硫磺更能保障枸杞的色泽鲜艳
这一次,央视记者在甘肃省靖远县的一个村子中,就发现了当地有不少生产商采用了这样危害消费者的方式。这里比格尔木市更可怕,枸杞先是被焦亚硫酸钠泡,然后在经过硫磺熏,这样生产出的枸杞能有多“毒”可想而知。
最可怕的是,有些商家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使用的还是完全不能出现在食品中的工业硫磺!
记者实地考察了加工这些“科技枸杞”的塑料棚发现,里面的环境极差,地面都被硫磺给染黄了,仅仅是呼吸了一口棚子里的空气,就被呛的直掉眼泪,嗓子瞬间就跟被封喉了一般,呼吸困难。
仅仅是一口气就难受成这样,要知道这些“科技枸杞”需要足足在塑料棚里熏制一晚上,想想都很可怕。
目前,格尔木政府、甘肃省靖远县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对枸杞上市的所有流程逐一排查,希望能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