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味·悦燃纸上丨三味悦读队共读《世界之城:上海国际大都市史》

0
分享至



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共读书目:

《世界之城:上海国际大都市史》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王敏著,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22年10月联合发行。本书系2018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地方志研究专项课题“上海大都市发展史研究”的最终成果。全书从全球化的视角,抓住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演变两大线索,简述了上海“由海而生”,宋元时兴起为“东南之都会”,近代又因“开埠通商”一跃成为“远东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转型为“工商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腾飞为“国际大都市”,特别是随着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朝着“全球城市”“人民城市”目标奋进。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机关青年拓展上海城市历史知识,揭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世界之城”是怎样炼成的

破产庭 胡健

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凭借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持续不断的经济发展,成功地崛起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之城”。本书从全球化的视角,以上海地区空间的拓展和上海功能的演变为基本线索,为我们介绍了上海的发展历史,揭示这座“世界之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

一、宋元明清时期的东南都会

上海区域起初是一片大海,后来由于长江流域的开发,大量的泥沙被冲击到长江口淤积,逐渐形成了上海这个三角洲。到了宋代,上海的海岸线逐渐稳定下来。同时,由于长江口持续向东推进,江阴这个传统航运核心城市的地位逐渐没落,上海襟江带海的地理优势开始显现,商贾云集,贸易繁荣。从宋代设镇、元代设县,到清代迁入“苏松太道”,上海的地位不断提升。

二、近代远东的核心城市

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法、美占据了苏州河入江口两岸和黄浦江黄金水道西岸的大部分岸线作为租界,并驻有军队。一大批西方冒险家和实业家来到上海建设和投资,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以及近代化的生活方式。大量外来人口和财富在这一时期进入上海,这实现了消费客群乃至投资者的高度集聚,加速了上海的繁荣。同时,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上海迅速成为了全国的工业中心,从1912年到1928年,上海的工业产值占据全国的一半左右。从1847年到1936年,外国在上海设立了63家银行,是远东地区吸收外国银行最多的城市,上海也成为了远东的金融中心。

三、新时代的“全球城市”“人民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党的领导下自主、有序、可控地对外开放,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现在的上海已经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党的十八大更是赋予了上海“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国家定位,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引领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全球城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这高度凝聚了建国以来党的城市建设和治理工作经验。现在的上海已经基本实现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我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上海会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领悟城市精神 共建世界之城

民庭 还雪婷

从上海的几百年发展历史中,上海的城市精神得到不断的发扬和沉淀。早在明代以来,上海是海上运输的枢纽,沙船文化体现了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城市精神。开埠以后,上海成为移民城市,许多移民背井离乡来到上海,形成了冒险、开拓的城市精神。到了近代,上海成为全国工商业最为发达的中心城市,长期处于开放环境中,形成了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展现了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特色的城市精神。

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代表中共第八届上海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上海法院干警,上海城市精神引领着我们不断向前进步。

海纳百川,是一种开放的胸襟。由于特殊的历史机遇,上海的城市化受到西方文明的洗礼,结合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再加上移民城市本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其城市化的进程比其他城市更快。同样地,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都面临着类似或共同的问题。在提供司法服务保障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多种方案的可行性,探索适合我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解决方案和司法制度。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问题时,我们要实现“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要适应我国独特的国情,在坚持这一点后,我们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习和总结其他国家的经验,贡献中国司法智慧,在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展现海纳百川的从容与自信。

追求卓越,是一种做事态度。对卓越的追求,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是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还是建设人民城市的过程中,都要精益求精、关注细节,不断提高城市的品质和魅力。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答好“公正与效率”这一时代问卷,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能够更好地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切实解决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如何能够更好地运用新型庭审方式的改革,加快诉讼效率;如何能够将裁判文书论证得更加充分,不仅能够服判息诉,还能在社会中起到引导作用,更好地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等。

开明睿智,是一种处世风格。改革开放,上海就以极大的勇气迈出多个“第一”,新中国第一只股票,第一次规范的土地批租,第一家利用外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第一个设立保税区等等许多全国的“第一步”,是上海率先迈出的。在司法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也要发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例如,在处理涉环境资源保护案件时,生态修复是第一位的,好的裁判文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受损环境就得不到修复,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就会落空。为此,要针对个案情况,创新行为人的责任承担方式,鼓励其积极修复,不再破坏生态环境。

大气谦和,是一种精神气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政治社会“大气”的品格要求和儒家“谦和”的价值观,为上海塑造城市精神提供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重大战略,而作为次级区域的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形成之关键。要实现“一体化”,少不了跨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各项协作,在这过程中,为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要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汇聚各省市的智慧与经验,拓长处,补短板,助力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

作为一名上海法院干警,当根植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内涵,将上海城市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当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司法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时代之问,上海回答;赶考之路,重任在肩

知产一庭 侯楠竹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世界之城》一书从上海的建设发展轨迹,到改革创新经验,朴实而详尽地梳理了上海一百八十年的历史发展轨迹。穿越城市命运变迁的历史烟云,探寻上海发展进步的精神品格和基因密码,展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阔历程和巨大成就,这是一本关于上海的“城市传记”,更是上海回答时代之问的精彩答卷。它告诉我们,这座城市是如何从千年古港,演变为近代史中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再发展为如今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是怎样的一座人人都能有序参与、人人都能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上海何以成为“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作为一名18岁就求学于上海,而后在上海工作、生活、奋斗了十年的新上海人,我读后心潮澎湃,也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更加理解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一、时代的问卷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

上海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要始终坚持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上海要坚定地在国家战略下思考和行动,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集中体现的是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意识。如何牢记“国之大者”,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时代出给上海的问题。

上海要“不辱门楣”“成为中央的一个点”,坚持和人民站在一起,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为祖国增添新的荣光,这是时代出给上海的艰巨问卷。

二、上海的答卷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上海用以书写这份答卷的笔杆,是敢为先行者,勇当排头兵的城市担当,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品格。

背倚长江水,面朝太平洋,熔中西方文化之要,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从宋元千年古港到近代史中的远东中心城市,到当代经济中心城市,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在时代之问面前,一直是革命的驱动者、开放的领航者。仅有50万住民的海边小镇,自国家开放和鼓励贸易的号召一出,开埠通商,融入世界,引入工业革命成果,服务国家建设大局,坚持改革开发开放,共建共治人民城市,终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成为今天拥有2500万人口的全球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世界之城》中上海的蜕变腾飞的步伐,正是上海对时代最响亮的回答。读过之后我更加明白“上海之所以为上海”,也更深刻地感受上海建设与发展,体味上海人的勤勉与奋斗,铭记上海城市文化与精神。上海之所以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就在于她有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大格局、大胸襟,在于她有着勇立潮头、追求卓越的大情怀、大作为,在于她有着开明睿智、改革创新的大智慧、大勇气,在于她有着大气谦和、博采众长的大气度、大器量,更在于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大担当、大境界。正因以这样的城市精神和品格为笔,上海得以在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走在前列,书写每个时代的斐然答卷。

三、人民的阅卷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时代之问上海答得如何?人民是最有发言权的阅卷人。

从上海建市到改革开放,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在上海的生活的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让上海“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的畅想悄然实现,人民生活多彩开心;黄浦江沿线45公里、苏州河两岸贯通开放,昔日“工业锈带”成为“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环境优雅生活舒心;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安居保障舒适安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飞速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的加速孕育,追梦启航澎湃动心;“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一网统管”让城市更智慧,人民办事便捷省心。开心、舒心、安心、动心、省心,是人民阅卷的真实写照,也是上海答卷的最好评语。

四、全新的赶考之路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时代的考卷常出常新。

回望历史,上海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引领发展。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新的考卷已经铺展开来,更为艰难的考题等待着我们去解答。

面向未来,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道路中大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品格,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付出努力,我们重任在肩,使命如磐。

作为一名上海的发展见证者,一名上海的城市建设者,一名上海的司法工作者,我们能为上海新的赶考之路做些什么?问在阅读中,答在行动里。

从司法工作出发,从岗位要求做起,一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维护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二要打造多元纠纷解决格局,坚持阳光司法,促进社会矛盾实质化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三要善用科技数字赋能,建设智慧法院,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之问,上海回答;赶考之路,重任在肩。“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在上海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砥砺奉献,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倾听上海、读懂上海后,最深情的回答。

文字:胡健、还雪婷、侯楠竹

责任编辑:奚晓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第三中院
上海第三中院
发布法院重要司法信息
911文章数 2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