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银行核心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传统银行核心系统在数字化经营与新业务拓展等方面的支撑渐显不足,现有系统架构体系与技术生态难以满足银行业务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银行核心系统的技术升级与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与可能。如何规划并实施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升级,成为摆在银行同业面前的一道相同考题。华夏银行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应势而行,坚持以自主可控为原则,走出一条特色化的核心系统架构转型之路。
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 副总经理 卢科兵
笃实求变,
核心系统建设历程和当前要务
2009年华夏银行以核心系统与借记卡系统为代表的全行集中式核心系统群投产上线,并在后续系统运行及建设工作中根据业务发展持续优化核心系统群架构。一方面不断提升系统的业务承载能力与高可用性,先后完成了系统架构由主备向集群、应用同城双活模式的迭代升级。另一方面秉承“小核心”建设理念,由外向内,由易向难,持续开展核心功能解耦和分布式转型工作。先后投产现金管理、参数管理以及客户信息管理等核心业务分布式应用,稳步推进敏态加稳态的企业级核心业务群建设。
随着核心系统架构转型的加速与深入,现有核心业务中的存款、贷款及借记卡应用架构优化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分析现有核心和借记卡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开发语言上,存款与贷款业务应用、借记卡应用分别由COBOL语言、C/C++语言实现。二是在运行环境上,通过在小型机上应用和数据库的集中式部署,满足核心业务对高性能、高可靠及高可用的要求。三是在业务功能和模块设计上,具备以客户为中心、高度产品化与参数化的特点。四是系统以集中式单体应用设计实现为主,弹性扩展能力较弱。总体上看,现有系统在具备一定技术与业务特点的同时,又因为技术路线单一与生态萎缩而面临提升空间有限的问题。
应势而行,
探索华夏特色核心建设策略与路径
结合开放环境技术体系发展情况与同业成功案例、数字化转型推进规划与自身资源禀赋,充分考虑核心业务及运行特点、建设成本、实施周期、方案成熟度等因素,华夏银行制定以阶段性和差异化为特征的核心架构转型策略与路径。通过引入开放平台与自主可控技术,构建核心集中式与分布式共存的异构架构体系,以降低对小型机在高性能、高可靠性等方面的依赖,在达成自主可控目标的同时,做到存量资产价值最大化复用与建设成本有效控制。
以确保核心业务服务连续性保障为原则,秉承“审慎决策、稳妥推进、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局部验证、横向展开”策略,确定三个阶段的改造实施计划。一是结合自主可控应用改造经验,借记卡系统下移采用“一步到位、全栈下移”策略,并基于自主可控开放平台进行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的全面适配改造。通过生产旁路验证,在系统处理一致性、性能、可靠性、可用性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实施系统下移切换。二是针对账户数多、高频及交易并发量大的存款业务,以建设企业级分布式核心技术体系与平台为基础,在满足安全合规、交易强一致性、单元化、容灾多活、全链路监控及运维管理等能力要求后,开展业务应用的解耦与迁移。三是针对业务规则复杂、低频的贷款业务则采用与借记卡系统相同的下移方式,最大化继承现有系统资产。
守正创新,
借记卡系统小机全栈下移
借记卡系统是基于C/C++语言实现的集中式应用系统,采用应用同城双活架构并与核心系统耦合部署。在全栈下移改造过程中存在以下难点:一是改造技术难度大。需要基于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存储等产品进行全面适配。二是技术实现风险高。基于开放架构的创新数字基础设施的性能和技术成熟度与核心领域应用的要求存在差距。三是全面验证测试范围广。借记卡业务是全行基础业务服务,涉及众多金融场景。基于传统方法的测试工作成本投入高、规模大且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四是项目实施周期长。为确保下移系统在新的基础设施上稳定运行,需要进行长周期运行测试。
面对上述改造难点,华夏银行持续攻坚克难,最终顺利完成下移的攻关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借记卡系统平稳下移后的业务连续性,华夏银行进行了10轮次非功能测试、2轮次全场景用户验收测试、35轮次数据迁移与核对,并通过自研测试平台进行了近一年的旁路验证测试。
在新旧基础设施存在差距情况下,通过架构优化升级,借记卡系统非功能性指标仍实现大幅提升。一是每秒事务处理量(TPS)由8000笔/秒升至12000笔/秒,系统承载能力提升50%。二是实现了数据库数据恢复点目标(RPO)同城为0、异地小于1分钟,恢复时间目标(RTO)同城小于1分钟、异地小于10分钟的业务连续性目标,系统容灾能力大幅提升。三是基于自主可控设备搭建备份恢复体系,平均每小时备份数据量为1.5T,数据备份效率提升50%。
1.自主可控,全栈下移
在现有业务应用与流程、系统架构与开发语言均保持不变前提下,通过采用开放服务器、分布式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产品组合方案,完成了借记卡系统架构自主可控基础架构设计。
2.架构重塑,分布部署
结合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特点,借记卡系统实现了两地三中心及应用与数据库同城双活、异地灾备的整体高可用架构。一方面数据库采用了跨中心分布式部署的高可用集群架构设计,故障时可自动切换无需人工处理。另一方面使用负载均衡设备与核心系统进行系统间通讯,实现与核心系统的解耦部署。
3.数据下移,性能提升
应用连接数据库由嵌入式SQL接口改为使用开放数据库互连接口(ODBC)方式。通过应用数据库连接层屏蔽适配数据库改造细节,使得业务功能实现对数据库替换无感知,提升了系统应用对不同数据库的适配能力。基于分布式数据库产品特性,结合借记卡业务场景特点选取最优分片键,最大限度规避分布式事务的同时将数据拆分到不同的节点,有效分散单点性能压力。
4.自主研发,高效迁移
通过自研数据迁移平台完成借记卡系统存量数据迁移工作。在支持特定字符编码集进行数据迁移与校验的同时,结合数据库产品特性进行适配改造,实现了500G的存量数据在一小时之内完成迁移。
5.可靠测试,生产双轨
为了检验系统下移前后功能的一致性,自研旁路仿真双模测试平台,进行功能与非功能全方位测试验证。通过持续对该平台进行迭代优化并结合21轮次生产环境全场景全量(日均1400万交易量)业务回放与360度全视角(报文、文件、数据库记录)数据核对,最终使交易回放处理验证一致率达到100%。
6.异构备份,高效可控
基于自主可控设备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平均每小时备份数据量1.5T。在满足实例和时点两个粒度级别恢复要求的同时,备份效率提升50%。建立异构数据库备份机制并实时同步生产数据。当出现极端异常场景时,异构数据库可继续提供数据持久化服务。
7.资产复用,效益显著
下移改造过程中,有关交易接口定义、业务逻辑处理、功能架构组成等不涉及适配改造的方面,采用维持现有技术实现不变策略。基于现有资产最大化继承与复用思想,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所带来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可规避二次开发所涉及的投产风险。
行稳致远,
助力构筑韧性核心底座
基于开放平台与全栈下移的借记卡系统在投产后系统服务运行平稳,标志着华夏银行在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架构转型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华夏银行后续将按照既定规划与目标持续推进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工作。目前核心系统下移改造与分布式平台建设涉及关键技术攻关已完成,进入项目实施落地阶段。然而,由于核心业务对信息系统高可靠、高可用及高性能的要求,以及开放平台较核心系统原有运行环境存在的客观差距,业务下移至开放平台即是共识但又充满挑战。我们将秉承稳中求进、严谨务实工作作风,继续扎实稳步推进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工作,确保核心系统坚如磐石,助力华夏银行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8月上半月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