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其后世的流传程度不亚于李白的《静夜思》以及孟浩然的《春晓》,此诗朗朗上口,三四岁的孩童就能够倒背如流,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叫做《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仅仅四句诗,就将草的顽强生命力刻画的淋漓尽致。
虽然这首诗我们都会背诵,也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要不被孩子问到,你不知道可就丢脸了。
一、诗魔
众所周知,大唐是一个风华绝代的时代,尤其是开元期间,产生了无数的文人墨客,风流才子。那时候的大唐又被后人称为“盛唐”,人人都会写诗,作诗是那个时候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
正因为在这种文学氛围,大唐也产生了无数的大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他们是整个唐代甚至是我国古代中最顶尖的诗人。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他,而是另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大诗人,他就是白居易,外号“诗魔”。
白居易,出生于唐代宗时期的一个小官僚家庭,爷爷是一个县令。他没有像李白、杜甫一样经历过开元盛世这样的繁华年代,而是出生于一个藩王割据的乱世。
他从小就看到了太多的战乱,看到了一个强盛王朝的衰败,看到了底层百姓的心酸和无奈,这些经历也为他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奠定了基础。
他很想改变这些状况,想救国救民,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那时候的唐朝受战乱影响,科举考试已经无法在全国年举行了,这让他非常的懊恼。
在他14岁那年,江南地区趋于平静,该地区也重开科考,这让白居易看到了希望,于是他读书非常的认真刻苦,乃至在当时的小小年纪就白了头。
四年后,18岁的他去参加当地的科考,当时科考的一个题目就是让他们以“草”为主题写一首诗,白居易就创作出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这种流传千古的诗句。
当然,可能有些人会对题目中的“赋得”有些不太理解,其实这就是当时科考的规定,所做的诗句,题目前面必须加上“赋得”二字,所以实际上,白居易这首诗就是《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一出,让主考官和阅卷官都看到了白居易的才华,他也顺利地进士及第。30岁时,他去长安参加科举,毫无意外的高中,并且认识了他这一生最重要的朋友元稹。后来二人联合李绅、王建等人,开启了浩浩荡荡的新乐府运动,对唐朝的文坛影响巨大。
可以说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写诗最多的,后人将白居易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虽然白居易留给后世的传世佳作不如李白、杜甫,但是他有《长恨歌》、《琵琶行》《草》这样的著作,足以令他名垂青史,尤其是《曹》这首诗。
二、“离离”
读过《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人,肯定会对诗中的开头二字,“离离”感到疑惑,那么,这首诗中的“离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们最初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课本对于“离离”这二字的解释就是草“草木茂盛”,这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也是一直被当做标准被一代代的小学生学习。
不过“离离”并不只有这一个意思。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句诗叫做“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这句诗中的“离离”就是旷远的意思。
“离离”二字被古代的文人应用的次数不算少,有时候还会被解释为隐隐约约的样子”亦或是“心情沉痛”。当然,这是从诗文的本意出发做出的解释,从其他角度来看的话,它还有很多的含义。
如有些学者会把“离离”解读为“符离镇”,白居易八岁的时候由于战乱,来到符离镇避难,在这住了很多年,那里有座山叫做离山,山上有很多的草,叫做“符草”。因此,有人会认为白居易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想到了离山上的符草,这种说法倒也合情合理。
还有学者认为此诗中的“离离”就是代表分别之意。因为这首诗还有下半段——“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虽然前四句是赞颂的草的生命力,但是从全文总体的语调来看,这就是一首彻底的送别诗,因此这里的“离离”就是代表分别。
当然,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个“离离”也没啥特殊含义,就是个写作风格而已。如先秦的一些诗里,都会加上“兮”这个字,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等等。
他们认为“离离”就和先秦诗里的“兮”字一样,没有什么很特殊的意思。
其实关于“离离”的解释就算有如此多,最合理的一种解释还是“形容草木生命力旺盛”这一个,这首诗的前四句可以看做以“草”来立志,给人一种不服输、不认命的态度传导。
其实,这何尝又不是白居易人生的真实写照,从小经历战乱的他,遭受了太多不公的待遇,但他却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是通过刻苦的读书,学习,让自己走上了仕途。
因此,他才能够在十几岁的年纪,写出如此励志的诗句。后来进入朝廷之后,他也不闲着,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主导了影响深远的诗歌改革运动,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对于诗句中的“离离”,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06):2.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