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温稍退,江苏如东县长沙镇滨海村14万多亩滩涂上,"赶海"的渔民渐渐多了起来。
"出发哩!"中午时分,近海海域潮水退去,一片平坦的滩涂逐渐裸露了出来,随着滨海村滩涂二场场长马步祥一声吆喝,等候已久的渔民们陆续登上下海拖拉机,开始向"文蛤牧场"进发。
陆河村村民刘克兵是文蛤采捕"大军"中的一员,从事这行30多年。他左手搭着刨子,右手拿着钩子,退走间,刨子从滩涂上拉过,经钩子一挑,一只只文蛤便被迅速钩入网兜。7万多亩的滩涂二场养殖区内,渔民们四散在不同的点位上专心"刨沙"。"落潮就四五个小时,大家都紧着干,每天能采100多斤。"与刘克兵同村的谢庆林说。
作为如东滩涂面积最大的沿海村,滨海村共有两个文蛤精养场,每个场的面积都超过7万亩,在采捕旺季时,两个场最高可日产文蛤30吨。
"啪啪啪啪……"在文蛤采捕场东侧不远处,奇异的拍击声不断传来。"这是在移苗。"马步祥介绍,根据文蛤生长特点,现在这个季节,需要将文蛤幼苗从高潮区移到低潮区放养,促进文蛤生长。
每年5月是文蛤小苗"出生"的季节,要想在广袤的滩涂上找到米粒般大小的它们并不容易。"小苗没什么喜好,想在哪里安家就在哪里安家,等到形成一定族群后,零星的苗种也会自动靠过来。"在马步祥的形容中,文蛤小苗随性又格外喜欢群居,找到它们只能靠"逛"。过高的密度并不利于文蛤长大,因此,待小苗群居3个月后便需要人工干预它们"搬家"。
"需要先用拍板将文蛤苗大面积拍上来,再用筛子筛干净装袋。之后分撒到低潮位区域,这样生长的速度就快了。"拍板工人赵永新说,移苗大约持续一个月,今年撒下的文蛤苗要到后年才能长到可以上市的规格。
全民渔业是滨海村最大的特色。"村民到滩涂场打工,一季下来,一两万元的收入不在话下。"滨海村党总支书记马步松说,除了文蛤外,该村还盛产海葵、泥螺等各种海产品,"现在,出了村子就是临海高等级公路,向东南往上海、向西往盐城都很方便。未来,通洋高速二期通车后,‘小海鲜’出去就更快了。"滩涂是滨海村集体资产,采用"公司+合作社+渔民"合作经营模式,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取得的流转费除部分算作村营收入外,其他全部采取年终分红的方式,发放给全村成年村民。"
近几年,滨海村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开展文蛤滩涂苗种监测养护,并与国内顶尖贝类科学家合作,建成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南通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推广应用贝类健康养殖技术,逐年丰盈"蓝色粮仓"。
作者:徐书影 朱海城
文:徐书影 朱海城 图:如皋县委宣传部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