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改造后的三湖小镇民宿,古朴幽静。本栏图片均为王永乐 郭冬青 摄
峪河镇万亩高标准农田。
网红打卡地秀水湾老院子民宿。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永乐 本报通讯员 郭冬青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农村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在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去年以来,辉县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实施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探索多样化途径,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拓宽发展途径、精准实施项目等措施,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多点开花、壮大提质的良好态势。
“旧巢”引“新凤”唤醒“沉睡资源”
今年暑期,辉县市南寨镇槲漫村一家名为“东坡朴谷”的民宿一床难求。漫步其中,太行乡居的古朴诗意扑面而来。
谁能想到坐拥如此天然氧吧资源的槲漫村,曾饱受贫困之苦,村民纷纷搬离,留下的老石屋内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村里将15户搬迁户的闲置宅基地收归集体,出租给企业改造民宿,‘东坡朴谷’租用了2户宅基地,每年就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当村民们得知闲置老屋将被改造成民宿还能收租金时,都十分赞成。”槲漫村党支部书记李青林介绍,剩下的13户有两家企业正在洽谈,全部出租后预计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
紧临南寨镇的沙窑乡,深挖老区古村旧宅等“沉睡资产”,开展“闲置房屋二次创业”行动,让古香古色的老屋和闲置的农房重焕生机。新庄村先后吸引4家旅游企业开发民宿,成了闻名遐迩的民宿集群村——
“三湖小镇”的前身是一家养鸡场,风景如画的“红豆岭”是在一个老宅院和猪圈、牛圈基础上改造的,“樊舍”是利用一家老林场的破房子改造成的
,“秀水湾”则是在原来的老院子上修建起了亭台楼阁,别有一番风味……村民开始在家门口务工,大嫂大妈在民宿里当厨娘和服务员。仅三湖小镇民宿每年采购周边村民的食材就约30万元,采购当地农民的农产品20万元,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将自家种的菜、养的鸡卖出好价钱。
“现在村里的民宿产业已经形成气候,村里正在利用300万元的乡村振兴资金建设1200平方米的民宿,委托给‘三湖小镇’来经营,每年能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沙窑乡新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清介绍,目前村里在县城的门面房收入5.5万元,光伏发电收入6万元,南太行车辆分红3万元,加上4家民宿的管理费1.7万元,今年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不是问题。据他透露,新庄村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资金也即将拨付,村里将把26户搬迁户的老房子修旧如旧,托管给红豆岭山庄经营民宿,届时村里的集体收入有望超过50万元。
分散变集中“链”成大产业
土地是农村的优势资源,集约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辉县市峪河镇因地制宜整合各村土地资源,实现集中经营,走出一条“基层组织引领、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合作共享”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路。
初秋时节,走进峪河镇北大荒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平坦宽阔的田间道路纵横交错,平整美观的灌溉沟渠直达田间地头。
“这片土地涉及六街村、张家庄村、渔村等近10个村,以前土地较为分散,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收效较低。”峪河镇党委副书记郭士营说,“这一片区既有耕地,也有荒地、沟渠、林地等,涉及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地块‘小’‘碎’‘杂’,整合难度大。”
“峪河是个农业乡镇,工业企业不多,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我们的土地。”郭士营介绍,村民大部分收入来自务工,后续增收乏力,活力不足。
峪河镇以土地连片、规模经营为目标,遵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摸清群众能接受的流转底价,与群众签订预流转协议后,通过竞争性谈判引入种粮大户,群众根据竞拍价的租金,种粮大户实施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有效确保了粮食安全,也实现了农户、集体和种粮大户的“三增收、三满意”。
东淹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尚明说,村里流转了1600多亩地,已经收上来了5万多元管理费。通过平整土地,村里的100多亩自留地每年承包费收入10多万元。“村里自己还种了500亩自营地,每年也能增收近10万元。再过两年,我们村集体收入破30万元不成问题。”
(http://www.whshangsha.cn)
来源:http://www.feitz.cn
(http://www.ouhmp.cn)
来源:http://www.wwwot.cn
(http://www.mmduoduo.cn)
来源:http://www.ioy3.cn
(http://www.alibxg.cn)
来源:http://www.16ue.cn
(http://www.puchong.com.cn)
来源:http://www.130124.cn
(http://www.sycasting.cn)
来源:http://www.pgub.cn
(http://www.pcaut.cn)
来源:http://www.h2771.cn
(http://www.022hyl.cn)
来源:http://www.ushc.cn
(http://www.6gold.cn)
来源:http://www.feedlots.cn
(http://www.tever.cn)
来源:http://www.hntwjjw.cn
目前,峪河镇33个村共流转土地5.3万余亩,占全镇可流转耕地面积的77%,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共计560余万元;已建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运营成效显著,2024年新实施的3.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
同时,土地大规模流转后,峪河镇与北大荒集团签订托管协议,建立利益联结共同体,实施“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保险公司”的新型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每亩为群众降低种植成本300元,以订单方式增收约200元,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管理费30元到50元,同时,还能解放劳动力7000余人通过务工增收。
为积极响应村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峪河镇细化了村集体经济土地规模化自主经营流程,明晰资金收支、劳务管理程序。目前,全镇已推进的东淹沟、丰城、渔村、穆家营、大屯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规模化自主经营工作,成效良好。
做好“租赁”文章壮大集体“盘子”
“修好了一条断头路,村集体经济每年就立竿见影地增收了近50万元。”说起新桥村新建设的特色餐饮一条街,城关镇新桥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清十分自豪。他说,正是这条路,打通了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
新桥村北侧位于辉县市主城区,但由于民居阻挡成为断头路,村民们无论是去楼下的商店消费还是日常交通都要绕远路,久而久之,商户缺少稳定的客源,商铺租赁困难,该村北侧的门面房成为村子里的“沉睡资源”。
“每间门面年租金1万多块,90多间每年就有上百万的村集体收入,商铺还能带动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开门修路迫在眉睫。”张海清算了一笔长远的增收账。
经过村“两委”的广泛讨论,全村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取上级资金修通断头路,打通了村里的北大门。村里通过打造特色名片“餐饮一条街”,不断提升街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累计吸引商户入驻90余户,新增就业岗位逾百个。
张海清说,村里的农贸市场、3座门面楼每年能为村里带来8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去年城南农贸市场投资370余万元构建钢构大棚,面积约3000平方米,出租给物流企业又为村里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近50万元。“预计2025年年底村里能达到1020万元的收入目标,有底气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目前,辉县全市上下已形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浓厚氛围,围绕“倍增”抓党建,围绕“倍增”兴产业,围绕“倍增”促治理,围绕“倍增”创“五星”已形成共识,成为打造辉县基层党建品牌的有力抓手。
2023年,通过“三清三增”全市清理问题合同231宗,集体增收587万元。特别是全面推行了土地流转改革,共流转土地32万亩,其中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流转土地20万亩,村集体收入增收1200余万元,在新乡市率先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田建设的土地流转任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