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在军事上逐步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态势,开始不断向国民党军队发起反攻。解放军在山西临汾的攻坚战中创造了城市攻坚作战的典型战例,而作为主攻部队的解放军23旅后来被中央军委授予了“光荣的临汾旅”荣誉称号。
临汾旅正在接受检阅
为何说临汾攻坚战是解放军城市攻坚作战的典型战例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临汾这座城市的防御情况吧!临汾是晋西南军事重镇,又称“卧牛城”。该城地势内高外低,城墙依靠自然地形而建,高15米,宽10米,基厚30米左右,堪称铜墙铁壁。城周围碉堡林立,壕沟纵横,城内外竟有暗道相通。国民党军在城内外设置了四道防线,全部修建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和火力点。城东关还筑有外城,城高11米,上宽6米,基宽11米,这是国民党军坚守临汾的主要屏障,绝对不容有失。可以说敌人在临汾的布防情况做到了极致,毫无弱点可循。
高大坚固的城墙成为攻城的主要障碍
敌人在临汾城的布防情况早就被解放军侦察兵摸得一清二楚了,但是尽管如此,解放军仍然为如何攻占临汾城而一筹莫展,因为解放军缺乏攻坚的火炮等重武器,如果进行强攻的话解放军将会伤亡惨重,到最后也不一定能够拿下临汾城。对解放军攻打临汾最大的障碍便是那高大而又坚固的城墙了,普通火炮对它来说简直如同隔靴搔痒一般。最终经过反复商讨确定了采用土工爆破的方法炸开临汾城墙,进而攻占临汾城的作战方案。
解放军在进行土工作业
解放军23旅旅长黄定基带着旅部工兵连连长钟立本、指导员贾青山到了东关发电厂进行侦查敌情和选择土工作业爆破位置,经侦查发现,若想进行坑道作业东关必须攻克,否则很难进行。于是在1947年4月7日下午2时,解放军发起了对临汾东关的总攻,一声令下,23旅的解放军战士们向敌人阵地发起勇猛冲锋,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后一举夺取了东关。
解放军攻克东关
解放军总指挥徐向前接到东关被攻克的消息后异常激动,高兴地说:“攻克东关,让参战部队大睡三天,有23旅在,我也可以安稳地睡一会儿觉了!”与此同时,黄定基从68团抽调出部分战士在工兵连的技术指导下开始一起进行坑道作业,旅教导大队二队也加入了坑道挖掘中,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解放军决定同时挖掘两条坑道,为了防止敌人发现,他们在挖掘坑道时需要拐弯不断变换方向,同时,为了向外运出挖掘出来的土,解放军战士们以弹药箱代替拖车,用双膝跪着来回爬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26天的艰苦作业,两条坑道终于挖好了,一条坑道长117米,一条长115米。1947年5月16日,最为关键的时刻到来了:向坑道内运送装填爆破用的炸药。旅长黄定基亲自指挥炸药的运送和安装,三个小时后炸药装填全部完成,两条坑道各装填了6200公斤和3000公斤炸药。此时的敌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坐在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上。
临汾城外准备进攻的解放军
5月17日晚上7时,最为震撼人心的一刻到来了,旅长黄定基向爆破工兵发出起爆命令,一阵巨响之后,整个临汾城都在颤抖,在两个爆破点上升起两团巨大的云烟,爆破取得完美效果,高大坚固的临汾城墙被炸出了两个大缺口,攻城的解放军23旅战士们就从这两个巨大的缺口处攻入临汾城,敌人防线顿时土崩瓦解。经过几个小时激战,黄定基指挥的23旅,毙伤敌近千人,俘虏敌人4337人,缴获大批各种火炮,各类机枪358挺,长短枪3034支,汽车21辆,弹药109万余发,临汾城国民党守将梁培璜被生擒。
解放军在城墙缺口处攻入城内
临汾攻坚战是解放军攻坚作战史上非常罕见的,因为坑道作业规模很大,时间也很长,这也为解放军增加了大量宝贵的攻坚经验,减少了解放军大量的人员伤亡,由于23旅在解放临汾战斗中的英勇表现,由徐向前提议,中央军委批准命名该旅为“临汾旅”,并且徐向前亲自将写着“光荣的临汾旅”六个大字的横幅奖旗授予了23旅,自那时起临汾旅这个光荣番号一直沿用至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