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物周游了大半个中国,终于来到了首都。正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汇聚了265件(组)古蜀文明相关文物,展出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常常需要排队等候一段时间方可进入。
▲参观者在拍摄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商)。(图片来自中新网)
三星堆不仅在国内备受追捧,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24年全球100个最佳旅行目的地中,三星堆遗址也作为中国的最佳旅行目的地之一上榜。三星堆的魅力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
绝佳的命名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鸭子河南岸。三星堆文化遗存的年代距今4500年至距今3000年之间,可分为三个时期。研究人员根据文物分析得出的年代是距今3600年到距今3000年,相当于中原的殷墟从兴盛到结束时期。
三星堆遗址的广为人知,除了出土文物本身的巨大魅力之外,也和它的名字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好名字应当是集好记、神秘、吉祥三大优点于一身,从传播学的角度讲,“三星堆”是一个绝佳的名字,特别有利于传播。
这三个字带给人以一个明确的空间感和形象感。“堆”既是地点,又是该地点的形状。比如闻名久矣的马王堆汉墓,其遗址发现于长沙市郊的马王堆乡,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但相较于“马王”这个前缀,“三星”显然大气不少。三星,一下子就能触发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星”为天上之物,地上的古文化遗址因这个“星”字瞬间与天上联结——宇宙浩瀚,星河灿烂,落入凡间,遂成三星堆。怪不得今人会产生三星堆文物来自外太空的遐想。
▲“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图片来自中新网)
这样一个名字不仅好记,还具有神秘性,能引发人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在中国古代,“三星”指天空中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诗经·唐风·绸缪》中有“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指的就是参宿三星。那么,三星堆的“三星”与此有关吗?要考察一番实地,才能得出准确的回答。
在近12平方公里的三星堆遗址上有一条河穿过,这是一条明代人工挖掘的用于灌溉的运河——马牧河,它静静地流过三星堆的西城墙。遗址原本三面环墙,北面因临鸭子河,未建城墙。沿着马牧河,祭祀区、宫殿区、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区依次分布。河北岸有一片台地,像一轮弯月,是三星堆遗址的核心区域,约3.6平方公里。明代有人以月亮湾与南城墙遗址为锚点,连起来叫“三星半月堆”。南城墙边的村子就叫三星村。原来是南城墙坍塌后出现两个豁口,形成三个土丘,似三颗星,故当地人称之为“三星堆”。
古人起这个名字,无疑联想到了古代星宿观念,神秘性也由此而来——三星堆原来是天上的星宿在大地上的投射呀。中国民间还将福、禄、寿的寓意负载其上,民谚讲“三星高照,新年来到”。至此,三星堆遗址在名称的传播上独占各大考古遗址之首,也就顺理成章了。
神来自何方?
既然是祭祀,必有崇拜的神,神是什么样子?又在何处呢?在拼合而成的青铜神树上可找到进一步的答案。
1986年至今,三星堆遗址1号到8号祭祀坑共出土约8棵青铜神树,目前能够修复的共3棵,即1号、2号、3号青铜神树。
高达3.96米的1号青铜神树出土于2号祭祀坑,由200多块残件修复而成,是迄今为止中国所见青铜文物中形体最大的一件。虽然此次并未赴京展出,但现场观众可通过大屏幕看到它的数字复原形象。这棵神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身似绳索相编的铜龙。
这样一件大型器物当然要采用分段式铸造法铸造。关于它的功用有种种猜测,其一认为是《山海经》中神巫来往天地之间的天梯——建木;其二看做是《山海经》中的扶桑与若木,为神鸟栖息之地,与太阳升落相关。以现在树上的九只鸟对应《山海经》中所描述的扶桑树上的九只太阳鸟这一猜想被许多人所接受,却忽视了重要一点,目前拼合而成的部分并非这棵树的全部。只有当神树的全部零件都被发现后,才有可能建构出青铜神树的完整形象,探究出真正的含意。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古蜀人的宇宙观。目前各方研究者倾向于认为青铜神树为“通天之树”,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天地、沟通人神,树间盘绕的龙则是神巫降世登天的驾乘。在上述提到的青铜神坛局部也发现了神树纹饰,可见神树之重要。
另一件用于祭祀仪式的标志性青铜器物是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人像高达1.8米,加上基座通高约2.6米。大立人身穿窄袖与半臂式三层衣,前胸处也发现了神树纹饰,另有龙纹,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人像头戴高冠,冠上铸有兽面纹和回字纹,双眼突出,鼻梁高挺,嘴角微微下弯,两耳下垂各有一穿孔。他双手环握胸前,似持一物。
有人认为大立人手持代表政治宗教权力的权杖;有人说是握着象牙;有人猜测是玉琮;有人坚持其手中并未持有物品,这种双臂环抱,双手右高左低的样子,代表着宗教仪式中的某些特定手势。
大立人赤足站立的底座为梯形,四个相连的怪兽头组成座腿,支撑着以日晕纹装饰的方形台面,被认为是其主持祭祀的神坛或神山。有专家认为,青铜大立人是一代古蜀王形象,既是君王,又是群巫之长的大祭司。
▲参观者在拍摄铜兽首冠人像(商)。(图片来自中新网)
古蜀先民眼中的神是什么样子?根据青铜器上大量出现的动物形象如龙、蛇、鸟、虎、鹿及兽面像等可以推测,神兽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祭祀对象。当然,最重要的是太阳,整个青铜神器的结构是一种不断向上攀升的态势,表明古蜀人对太阳的向往与崇敬。
1986年2号坑出土了一个大青铜轮,它正中凸起,五道芒列布在周围,呈放射状,酷似太阳,因而常被称为“青铜太阳形器”。虽然其用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件表现太阳崇拜观念的装饰器物。
视觉的盛宴
当然,名字起得再好,没有实力是万万不行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确是实力超强。近年来,引发人们争先恐后观看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大面具、金面罩等文物均出自三星堆遗址的八个祭祀坑。有人甚至以无人机的视角发现,这八个坑连起来像北斗七星的形状,更增添了三星堆的神秘感。这当然只是一种民间臆造的巧合,并不符合科学。
这八个祭祀坑犹如八个远古的梦境,埋藏其中的文物像是梦中才会出现的奇异组合,而解梦的人是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和我们——普通观众。换句话说,三星堆特别具有电影大片的特质——文物形象之诡异、体量之巨大、埋藏原因之扑朔迷离,引来经久不衰的热议。
三星堆遗址最早由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偶然发现,1934年首次发掘。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研究人员发现三星堆有别于其他已发现的古文化,故将此遗址命名为“三星堆文化”(现称三星堆文明)。1986年7月至9月发现的1、2号坑和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发现的3-8号坑,是三星堆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丰、价值之高,足以代表迄今为止三星堆文化的最高成就。
这八个发掘坑中的文物并不各自独立,会出现穿插组合的现象,令考古人员惊异。1986年,三星堆2号坑出土了一件很奇特的器物,像一个青铜鸟足人像,却不知眼睛在哪儿。到了2019至2020年间,3号坑出土了青铜罍(音雷)和青铜龙形尊盖。8号坑出土了青铜顶尊神像、青铜持龙立人像和青铜杖形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这些器物属于同一件大型文物上的部件。借助三维数码技术复原和3D打印,最终还原了一件高达2.53米的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
这样“破镜重圆”的事件不止一例。3号坑出土了一件残高半米左右的青铜器物,被考古人员称为“奇奇怪怪”。它的最底端是一个残缺下半身的铜人,他双手捧举方形座,方座之上有一个俯卧的铜人,呈现飞翔姿态。他背负着另一个方形座,上面由四根樽形立柱支撑,立柱之上,两条飞龙顺势而下,龙尾则向上延伸至立柱最上方,彰显出威严的气势。整件器物虽不完整,但处处显露宏大的格局。它的下部分会是什么样的呢?
答案来自8号坑。2022年6月,这里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神坛,呈多级塔台状,高约90厘米。底部为饰有精美镂空纹饰的方形台基,上面共有12个大小不一的小铜人,或坐或跪,表情服饰各异。中央4个铜人最为高大,各自跪在小圆形台基上,共同抬起一个由8根细铜杆组成的抬架,形似今天四川人用的滑竿。滑竿之上的器物已然断裂,原来是一尊小神兽。其尾部和胫部之间跪着一个只剩腰部以下的人,其上部竟然可以与3号坑出土的下半身残缺的铜人完美对接。
三个部分都落实了,可是还缺一个小部件,它应与12个小铜人一起撑起抬架。经多方查找与比对,终于发现了一个十分小巧的背罍跪姿人像,正好嵌入抬架正中底部,顶住上方。整个青铜神坛设计精巧,结构复杂,大量采用铸接技术,将预先单铸成型的小部件通过精准的定位、拼接和嵌套,形成一个结构稳定、造型奇特的大型青铜器,它像是一个宏大祭祀场景的微缩版,是“细节控”的视觉盛宴。
这样的青铜神坛使考古人员很快意识到,这八个坑中埋葬的器物应用于祭祀,因此,现在已将这八个坑统称为“祭祀坑”。其年代距今3200年至距今3000年。
已断裂了3000年的器物如今已无法再拼接复原,然而借助高科技,在AI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数字重生”。考古人员在电脑中完成了三星堆祭祀场景的重建工作,并逐一分析器物上人物的五官、姿态及身上的纹饰,逐步揭开了不同人物背后隐含的身份信息。
奇特的人脸
三星堆青铜器另一个惊艳之处是器物造型的独一无二,与中原青铜器差异极大,发掘出的多件青铜人头像最为突出。它们都具有十分相近的造型特征,五官塑造较为立体,脸型为长方形,眉毛粗长,眼睛突出,鼻梁较高,嘴角向下勾。双耳耳垂穿有孔洞,整体表情威严庄重。有的头像更以金面罩示人,倍显王权的权威感与神秘性,不禁让人联想到古埃及法老的黄金面具。
最大的“青铜大面具”重达65.5千克,它额头方正,脸颊宽大,五官突出,棱角分明,面部刻画极为立体。它的双耳支起,耳垂穿孔,眉毛粗长上挑。
“青铜纵目面具”更是见所未见,体现了民间常说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特征。“大耳凸目”是为了强化其神性,或为太阳神的形象,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文献中也有对古蜀人祖先蚕丛氏“其目纵”的记载。
另一类造型奇特的器物为青铜眼形器,共有三种类型,器型均为菱形,四周是呈斜坡状的直边,中部眼球呈圆形,凸起,眼球周围下凹。该器物从造型来看,是对人眼的复刻,表达了三星堆人对于眼睛的崇拜。
主人是谁?
是谁创造了这般奇幻的三星堆文化?
根据东晋常璩撰写《华阳国志》记载,此地曾有一个古蜀国,先后承接了五个蜀地王系,依次为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这本书记录了从远古至东晋永和三年的巴蜀史,相当于古代西南地区历史、地理、人物的地方志。但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因此书中对三星堆古蜀国的记述并不可靠。不过,经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将近40年的考古发掘,确已探明此地存在一座远古时代的城池,除了三面城墙外,还有古城水门、城门及道路,特别是青关山宫殿区和手工业作坊区的发现,似乎古蜀国确实存在的证据越来越多了。
随着发掘的进行,出土众多惊人文物的八个坑究竟是什么性质,是器物坑还是祭祀坑,仍是核心争论点。是彼时古人由于战乱在逃离前临时的埋藏,还是伴随有一定规模的祭祀活动时的埋葬品?从发掘现场看,应属于后者。但最令我们迷惑的是,这些青铜器大部分在埋入前都已被砸毁,且经过了火烧,这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成为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大谜团。
作为20世纪人类的伟大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可谓考古史上令人最为惊叹的遗址,这里不仅出土了众多巧夺天工的文物,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窗口。(完)
作者/王建南
来源:北京青年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