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爸妈步入暮年,或者你自己到了
得“服老”的时候,你准备用啥方式来养老?
在网上存在这么一种说法:
等岁数大了,别指望子孙给自己养老,干脆和闺蜜一块儿去养老院,天天泡泡温泉,唱唱 KTV,打打麻将,参加参加聚会,多自在啊。好多网友都特别向往这样,尤其是年轻人,都一个劲儿地说“等我老了也得这么着”。
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年轻男女很容易把“婚姻”“生育”这些事儿背后的好处和坏处给夸大了,有好多人甚至说干脆直接变成老年人,每天在养老院里吃吃喝喝,啥工作的烦心事都不想。
但可惜得很,理想跟现实差别老大了,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没法过上理想中的那种生活。
养老院可不是慈善的地方,老年人的状态也没咱们想的那么轻松容易。
2023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19.5%。
这个数值快达到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啦,实际上咱们身边,扇着扇子买菜闲逛的老年人甚至比小孩还要多些。
要是把 60 岁及以上算作是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就会更多,等到 2050 年,差不多会有 5 亿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最直接、最不能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养老的负担变重了。
当下,家庭的顶梁柱大多是 70 后或者 80 后,他们得工作赚钱养着家,还得教育孩子。
好不容易想在父母跟前松快松快,却发觉自己早就不年轻啦,还得面对家里四位“老祖宗”的赡养事儿,这可真是个不轻
省的负担。
微博上有个网友讲了自家给奶奶养老的事儿,评论区引起了大伙的共鸣。
网友的奶奶 84 岁的时候走了,之前的整整十年,都是网友的父亲在照顾奶奶。
奶奶就父亲这一个孩子,给老母亲养老这事儿父亲责无旁贷,躲都躲不掉。
为了能把老人的饮食起居照料得更好,父亲差不多都住在奶奶家了,自己的小家倒是被他忽视了挺多。
父亲本来特别喜欢热闹,还喜欢旅游,可因为牵挂着没人照顾奶奶,这十年他基本上就没出过门,就算偶尔请别人帮忙照看几天,心里也老是觉得不安稳。
这种生活始终没断,父亲一直贴身照料,母亲还常常去送饭,自己学校放假回来也守着奶奶。
但奶奶好像不太满意。
她精神头儿一直不好,而且走路也不
利索,所以很少出门,老是在窗边发呆,一声不吭,也从没跟儿孙说过谢谢,感谢他们的照料。
到后头这几年,奶奶脑子糊涂了,成天就躺在床上睡觉,基本上丧失了一个“人”该有的正常生理功能。
一边是推脱不掉的责任,一边又是顾不过来的纠结,父亲成天对着这样的奶奶,心情挺糟;
母亲对这样的生活也很不满,他俩争吵了好几次,家里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多——接着奶奶走了,这十年差不多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好像一下子,所有人都放松了下来,大概是这种念头太不像话了,大家也就只是默默地庆贺“解放”。
奶奶在自家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这可是好多老人都向往的呢,儿子孙子照料着,儿媳也没啥意见,晚年看起来幸福又安稳。
那她咋就不快乐了呢?
或许是那不能自由活动的身体,束缚住了她往昔自由的心灵;
或许是孩子们脸上那压抑着的不满神
情,使她想起了从前一家人平等又自在的相处方式。
她以前也有过轻松自在的青春岁月,可现在没了独立的本事,不能再给家里出一点力,反倒变成了新一代往前奔的“累赘”。
以前,咱中国社会讲究“老有所依”,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得到家人的照料,“养儿防老”也就成了很多老一辈人特别实在的生娃理由。
只是在如今发展飞快的社会中,年轻人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被 996 弄得成了过劳的社畜;
中年人得管着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为了生活不停地奔波。
他们并非不想尽孝,可大概率来讲,这尽孝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每天那丁点儿的精力和耐心都被一层又一层的枷锁给挤没了,这时候还要拿出母慈子孝的态度来对待老人,对谁来说都是个挑战。
就这样,在这么大的生存压力当中,好多没人照顾的老人就给送进养老院了。
据统计,在 2021 年年底的时候,中国的养老院已经有超过 15 万家,住在里面的老人超过了 1000 万。
这些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各有各的原因:
有的一辈子都没养过子女,或者子女先走一步了,也就没人能给他们养老了。
有的是跟家里子女晚辈“合不来”,一家人的亲情扛不住养老的诸多责任;
再有呢,就是孩子们实在没精力去照看父母,还担心老人自己生活没安全保障,从好多方面考虑之后,就把老人送养老院去了——这类人占比是最多的。
潇湘晨报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闵行区 91 岁的孙奶奶说自己被“困在”养老院里了。
她本来是摔了一跤才住进养老院的,过了几个月身体好了,觉得自己能顺顺当当回家去,哪晓得子女们全都不同意:
孙奶奶都九十多岁啦,老人骨质疏松,平衡能力也不行,晚上去上个厕所都没准会被绊倒,要是再摔着了可咋整?谁来担这个责?
子女们都六十多了,也都有自己的小
家庭得照顾,哪有时间天天盯着老人啊?
大家都没啥精力,还怕她一个人独自住会有啥意外。所以呢,把她送养老院,这会儿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他们藏起了钥匙和证件,每周按时给老母亲送好吃的,特别用心。
就一样事儿——任凭孙奶奶一声声叫着“我是你妈妈,我要回家”,可就是没人愿意答应让她回来。
孙奶奶早些年参加过革命,现在享受着离休干部的待遇,而且还被授予了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
在家住的时候,她可是社区里的积极分子。
但现在她每天只能待在养老院,虽说确实“安全”,可家人见不着,自由也没有,她觉得自己活着跟行尸走肉没啥两样。
除了像孙奶奶这种被“强行”送进来的,在养老院生活的这些老人,对于这样的生活也是各自有着不同的感触:
这世上不如意的事儿能占八九成,好多事啊都由不得自己。
有时候啊,人没法挑自己想要过的那种生活。
网上曾经有一篇传播特别广的文章,作者是湖北省 78 岁的退休作家“紫金山人”,这篇文章是他在第二天要去养老院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叫《明天我要去养老院了,才发现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http://www.ytyixin.com.cn)
来源:http://www.ie2345.cn
(http://www.007bamboo.cn)
来源:http://www.666518.com.cn
(http://www.m7288.cn)
来源:http://www.cduuu.cn
(http://www.rzhw.com.cn)
来源:http://www.txt1234.cn
(http://www.wwwwwwlll16com.cn)
来源:http://www.daimie.cn
(http://www.shiduodian.cn)
来源:http://www.opxlen.cn
(http://www.wrkh.com.cn)
来源:http://www.evlkt.cn
(http://www.ozyi.cn)
来源:http://www.65bt.cn
(http://www.herbking.cn)
来源:http://www.pc7788.cn
(http://www.5het.cn)
来源:http://www.sxview.cn
这篇文章的言辞特别打动人,虽说语言挺朴素的,却把一个老人晚年对人生的思考给深刻讲出来了。
“紫金山人”原本有着挺平常的家庭,可老伴先走了,女儿还嫁到了外地,她一下子就从三口人的生活变成了孤身一人。
哎呀,可惜我年纪大了,一天不如一天,岁月匆匆啊,再也回不去啦!
人要是陷入了孤独,精神就不好了,自理能力也变弱了,女儿怕母亲日子过得不好,好几次说要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
。
她不想拖累孩子,毕竟人人都有各自的日子要过,想来想去,觉得养老院是最适合自己的去处。
要出发的时候,她在家里收拾东西,就只把几件平常穿的衣服简单打了包,把身份证和银行卡装好了,别的没啥值得带的——她也实在带不了更多了。
为了能挑一家服务更高级、质量更好的养老院,她把房子给卖了,那可是她和丈夫女儿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房子。
咋能不遗憾呀,这可是自己辛苦了半辈子才买下来的家,感觉女儿还在沙发上看电视呢,丈夫在餐桌谈笑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
但她心里明白得很,这一辈子啊,从开头到结尾,不管咋来咋走,就算是自己的老公、自己的儿女,也没法陪自己一辈子。
她没的选,只能“主动”从这儿走,去到自己人生的尽头,做好了在养老院被“困住”的打算。
跟这位“紫金山人”想法一样的人可多了去了,这种“被困”的感觉好像在老人们当中挺普遍的。
能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大多都在私立养老院里,跟公办养老院比起来,这儿的床位数量多,排队等候的时间也短。
而且公办养老院是国家操办的,主要面向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像三无老人、五保户老人,还有特困、残疾老人这类会优先考虑,通常都得排队等着。
而且公办养老院是有区域限制的,得有当地户口才能住进去。
真正能达到五保、特困标准的其实没多少,大多数在养老院住着的,都是平常的老人。
他们在私人养老院,由护工照顾着,吃着统一配送的饭菜,过着如同“圈养”般的日子。
老人们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是固定的,
活动的区域特别有限,大多数事儿都不用自己动手,好像生命里没啥操心的事儿,也没啥可期待的。
这就是为啥好多老人进了养老院就不爱动弹了。
他们整天就躺在床上,哪怕进了养老院让护工照顾着,身体反倒比以前更糟糕了。
这种“被困”的感觉实际上是因为社会的排斥与孤立导致的。
大多数养老院,虽说能给老人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可在精神关怀以及社会互动这块儿,做得差得太多。
人到了老年,都盼着能有所依靠,能得到良好的供养,这是所有上了年纪的人心里最想的事儿。
不过在好多人的潜意识当中,老年人都到了顺其自然的岁数,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渴望肯定会减少,这也就成了咱们顺理成章忽略老人情感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是没有一起经历过一些事,就不可
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就连自家孩子都觉得老人“要求低”,那就更别提养老院和护工对老人会是啥态度啦。
就像“瓜熟了蒂就掉,树叶落了要归根”,谁都有变老的时候,谁都得经历以前想都没想过的生活状况。
咱今天以啥样的心态来对待“养老”,日后就极有可能被人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咱。
对于老人自己,或者对于未来的咱们来讲,最靠谱实在的也就两条路:
一是多锻炼,好好养生;二是多攒点钱,让自己有把日子过好的本事,这才是正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