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65年一个老乡到毛主席房前要拜访,被警卫拒绝,主席:一定要见

0
分享至

1965年5月22日,72岁的毛主席再次回到了井冈山,这是革命发展的最初根据地,在主席心里有着重要意义,晚年的毛主席心里一直念叨想回去看看,再次感受一下,后在警卫低调安排下,主席如愿再次回到这个旧地。

看到井冈山后,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跟战士以前在这的日子,虽然还没出发前,已经说明是低调出行,不想引起乡亲们聚众,影响当地人民正常生活,而且毛主席年纪大了,若是与乡亲一一见面,并不合适。

可就算没有公开透露毛主席行程,但消息早就不胫而走,当地百姓都纷纷前来,想要见一见主席,尤其是井冈山的乡亲,曾经和毛主席生活过一段日子,自然有深厚感情。

其中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老农站在主席房前,对着门口站岗的警卫说:你好同志,我想来看望毛主席!警卫席凤舞看了一眼眼前的老人,友善询问道:老人家,您是?这位老乡笑着回答:你就告诉毛主席,说我谢槐福想念他,现在来看望他了。

虽然老人家一副与毛主席关系相熟的样子,但作为警卫深知主席是不能轻易被打扰的,他不敢轻易放进去自己并不知道身份的老乡,而且毛主席工作时不能随便打扰,自己也不敢贸然进去,想到这里,警卫直接拒绝了他的请求。

老乡无论怎么解释自己和毛主席关系亲近,他也不敢轻易放松,终究内心是担心毛主席罢了,看到警卫如此坚定,老人家也只好先行回家。

听到门口吵吵闹闹后,毛主席从自己房间里走出来,询问了整个事件:这是怎么回事?警卫席凤舞慌忙解释谢槐福想要见主席的整个过程。听到这个名字,毛主席思绪开始恍惚,仿佛又回到了最初来到井冈山的时候,随后小声低喃:是该见见了,嗯,一定要见!



这句话仿佛是让席凤舞安排,又仿佛是对自己说的,明显毛主席是知道谢槐福这个人的,而且还把接见的事情放在了心里。

那么,这个自称与毛主席有关系的老乡是谁呢?他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作为井冈山百姓,为何让毛主席记忆尤深?

毛主席初到井冈山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了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出现“意外”,我党人员由于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大部分牺牲,从最初6万人减少到了1万人左右,各个组织都受到了破坏,人员缺少不可能再正面应对敌人。

在这个时候,毛主席想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可是路并不好走,当时我党条件极其不好,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充足营养,伤员不断增加,还有人中途离开,也确实经受不了这么多苦难,到了三湾后,毛主席直接对队伍进行改编,确定了人数,给大家加油鼓劲,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井冈山周围有许多农民武装,而且敌人实力薄弱,根据地形原因很适合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毛主席的眼光自然是独特的,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确实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早在1927年,毛主席带着大部队走向了井冈山,这个地区什么都好,风景好地势好,很适合训练士兵,群众基础也很好,获得了百姓支持,可是生活条件是特别艰苦的,尤其在吃穿住行上,本身我党当时没有太强的经济能力,只能靠着自己双手才能基本维持,再加上背景条件,确实是现在想象不出的困难。



不过后来毛主席仍然称赞此处:这里地势优越,既有民心拥护,地形又极其险要,不但此时是最重要的军事根据地,就是湘赣三省暴动发展的将来,亦将是重要的军事根据地!

可这阻挡不了国党反动派多次围剿井冈山,总是打得战士精疲力尽,毕竟没有能量来源,体质和能力在长期消耗后会感到疲乏,但所有人都一致坚持,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国党在经济上进行了严密而残酷的封锁,中断了许多物资,不过战士们却靠着热情老百姓的支持,以及当地的自然物产支撑下来,正是由于和乡亲们近距离接触,才让毛主席在大家心中变得极其重要。

毛主席赠棉衣给房东谢槐福

由于地区原因并没有丰富农作物,能穿的衣服更是少之又少,本身都是半大小子跟着毛主席,人群众多,过冬的时候几乎都穿的是单衣,脚上只穿着草鞋,有些人没有条件,就光着脚,冬天刚开始,一个个战士脚上手上都是冻疮。

由于山路曲折,大部分吃的用的东西都需要战士用两个肩膀挑上山下山,现在的人很难想象,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艰苦困难,才让毛主席在晚年常常引起回忆。

日子虽然艰苦,甚至有种看不到头的感觉,可是很少有人抱怨,还都很愿意跟在毛主席身边,为革命付出奉献。一是毛主席一直亲民,把战士当亲人对待,二是他的领导政策向来是正确的,让人相信会迎来好日子的。



当时战士分别居住在当地百姓家,而毛泽东住的房子就是谢槐福家,可以说他是主席的“房东”。其实当地百姓家里都很贫困,房子都是泥巴和草堆起来的,但起码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好好休息,已经是当时很好的条件了。

毛主席在谢槐福家里的时候,双方相处得很愉快,主席虽然是党领导人,却非常喜欢小孩子,常常给谢槐福儿子讲革命故事,他总是声情并茂,不仅吸引住了小孩子,连谢槐福听了都开始对主席敬佩不已。

因为知道自己带领的战士太多,还一直居住在百姓家里,想到一直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还会影响老百姓正常生活,毛主席便想到了带着村民和战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当时在能种地的土地上种许多蔬菜粮食,做到了自给自足,让当地人的压力瞬间减少了许多,日子还得到了极大改善,从此毛主席在百姓当众更加有威望了。同时,他还建立亮了棉服厂,由当地的妇女制作棉服,这样的话冬天多多少少有御寒的衣物。

棉衣做好后每一个战士都会得到一件,相对于之前单衣,不仅身体暖和了许多,连内心都是暖暖的,当然毛主席也拥有了一件。

可是一天,当他下地散步时,突然看到谢槐福穿着单衣种地,双手通红,在寒风下甚至感受到他身体发抖,让毛主席非常心疼,由于经常住到谢槐福家,早就把他当自己兄弟看待,毛主席走到谢槐福身边,毫不犹豫脱下自己身上棉服,给对方披上。



谢槐福本身并不想要,但毛主席一直坚持,他就没再拒绝,看着主席转身后单薄的背影,心中满满是感动。毛主席无论什么时候都把百姓放在心里,怎么能得不到大家的拥护呢?

几天后,谢槐福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准备送去给毛主席,不过当时他刚好在工作,警卫员帮忙收下,他还以为是主席之前借用给百姓,如今归还自然下意识收下。但是毛主席知道这件事情后,对警卫员说:这已经是谢槐福的了,赶快送回去吧!

谢槐福并不想收下,但主席说什么都不听他的,无奈只能拿回家了。但谢槐福舍不得穿,又看着孩子们冻得脸蛋发红,让妻子改成几个孩子穿的衣服。

毛主席再回井冈山

毛主席在井冈山这段时间,与百姓打成一片,拥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对于眼前这个亲和又愿意为大家伙着想的领导人,乡亲们都十分喜欢他,更是愿意听从他的号令和安排,经过与主席相处,就知道是不会害了自己的。

在井冈山的日子是极其难忘的,更是毛主席一生中不可替代的回忆,晚年能想到回到这个地方,说明井冈山在他心中特别重要。

1928年,朱德和陈毅的队伍也来到了井冈山,所有队伍战士加起来超过了一万人,面对数量居多的战士,就需要统一领导,此时便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名为红四军。



在11月,毛主席在向党中央起草的报告中,写下了“井冈山”这个地方,从此这片红色土地被大家知晓。同年12月彭德怀的队伍也到达井冈山与其集合起来,此时队伍的扩大已经很难让每个人的生活维持基本状态,生活质量下降许多,大多数人常常吃不饱。

就算如此,大家的心情以及革命胜利的期望从来没有改变过,生活质量的降低没有让战士们丧失信心。在第二年一月,红四军主力开始撤离井冈山,而经过革命战斗,当下形势和环境逐渐变好,毛泽东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以及在革命事业上有明确判断,并且在实践中常常赢得胜利,过程虽然艰难,但历史还是选择了毛泽东,他的能力自然没话说。

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和重要性,当时井冈山的百姓受到主席影响,也一直坚持着抗争,当时主席虽然离开了井冈山,可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井冈山革命基地是其他地方不能超越比拟的,对于革命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毛主席离开井冈山后一直想回去看看,但没有时间,各个公务将主席的休息时间都压缩不少,更别说回去看看了。

就算新中国成立后,也忙着各个地方的建设,以及与其他国家交涉,许多事情都要毛主席抉择,日常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别说去井冈山,连老家韶山都有三十余载没有回去,期间有不少人给毛主席写信希望能让他回家看看,可是作为领导人,许多时间都放在处理建设新中国和群众身上,留给自己时间很少。



人到中老年,总是习惯性回想之前过往,因此73岁的毛主席经常对工作人员说:我老了,经常梦见井冈山,很想回去看看。

毛主席在长沙会见了越南主席后,就决定了要回到井冈山看看,为了这次出行,提前做了很久准备,毕竟路途遥远,每一层安排和考虑都会想得十分仔细,但这也是毛主席晚年最为激动振奋的事情之一。

除了井冈山,他还想去延安看看,但最终也没有满足这个心愿。

5月21日下午,毛主席轻装上车,当时只在茶陵县委办公室低调的休息了一晚,当地百姓并不知道到这一天伟大的毛主席到来,不然定会引起很大轰动,其实这也是为了主席的安全着想。

22日凌晨,在路过八角楼附近时,毛主席很想下车看一看,之前这是他生活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有许多回忆,甚至还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每一个地方在他心里都是值得纪念的,最初这些地方都是黄土飞扬,条件极差,连吃饭都成问题,如今一点点变好,让他非常感慨。

但是汪东兴却考虑到安全和保密问题,并没有采纳主席的想法,让司机赶紧离开,毕竟当时周围有许多人拿着铁锹和锤头,生怕主席安全受到影响,但后来了解到,这些老乡是附近修公路的工人,但他不允许任何一个可能性出现,只是主席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遗憾。

谢槐福与毛主席再次相见

到达井冈山的时候,毛主席所居住的地方是茨坪宾馆,这个地方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后来由于部队一点点扩大,发展成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自然与最初的样子完全不同,看到这些地区的发展,毛主席心中感慨万分。



到达宾馆时,发现周围建设与之前大不相同,看到灯火通明的环境,毛主席还激动地说:井冈山有点灯了!最初在这里深夜和各个军长商量作战计划时,房子里点的都是油灯,条件可谓非常艰苦,如此却有极大改善,毛主席自然激动万分。

而看到房间里是宾馆精心布置的弹簧床垫,主席立刻吩咐下去换成日常喜欢睡的木板床,这也是他的习惯。

在餐厅中,宾馆工作人员一个个端上酒水、香烟和苹果,菜式更是非常精致,汪东兴发现后立刻让人撤走,下令嘱咐要按照主席日常饮食,以每天2.5元伙食标准安排,毛主席想来清正简朴,不会因为出行来享受这些。

当后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禁感叹毛主席简洁朴素,他想来对吃穿住行没有高要求,在中南海所休息的床都是木板样式,作为湖南人对饮食唯一的要求,就是想吃点辣的,除此之外,与平常人家毫无差别,虽身为主席,却仍然坚持着曾经在战斗时期的习惯,这一点很难做到。

第二天宾馆还特意安排了一顿红米饭,吃到第一口时,毛主席思绪万千,这一顿红米饭也算是对当年艰苦生活的回忆和纪念,当吃到在这里打游击吃过的饭菜时,主席还对身边的人说:味道不错啊,比当年吃得更香了,而且还要从容不迫的吃。

某一天,毛主席正在屋子里工作,谢槐福和村子里的一众老人纷纷来到屋前,对着警卫说想来看望毛主席,听到他的介绍后,警卫并不能确定他的身份,又考虑到主席的安全问题,下意识拒绝了他。



后来老乡们的动静惊动了毛主席,出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听到有人在房前说话。警卫才一五一十将谢槐福请求见面的消息说了出来。

听到谢槐福三个字,毛主席沉默了十几秒后说:是有这么一个老乡,他现在在哪?确实要见!当警卫想追回他们时,发现谢槐福已经和身边村民走远了。不过这个事情却一直在毛主席心里。

其实听说毛主席回到井冈山后,村民们都特别激动,这些都是曾经与战士住在一起的老乡,尤其是谢槐福还是他的“房东”,在三十年前都与毛主席接触过,无论过了多久,一直记在心里,所以这次相约一起看望主席。

只是没想到被拒绝,当然也不能叨扰毛主席,才想着先回去,虽然36年没有相见,其中更是从未联系过,毛主席却只听到名字就想到是何身份,当时主席已经72岁,可见他记忆力惊人。

他记得这些革命老人,记得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乡们,想着这次好不容易回到井冈山,一定要见见面,第一时间安排下去,不过由于时间非常紧张,只能在临行前抽出时间。

5月28日下午,毛主席找汪东兴安排接见工作,除了这些老乡,还有接待的同志、医务人员、工厂的工人,甚至远从湖南来送行的同志等等。因为人数众多,只能分为四批,对于这件事情,毛主席担心自己要求被拒绝,一一说出他们名字以及当时对自己的帮助。



其实在井冈山还是非常安全的,周围都有警卫人员,汪东兴自然会满足主席要求,按照时间安排,谢槐福一众人再次来到房前,这次却成功见到了主席,每个人都非常激动。

之前谢槐福还想着见到主席后,有说不完的话,可是一见面嘴边就只有“毛委员、毛主席”这两个词,36年的时间能改变许多,最初青年男子谢槐福也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年过半百的他站在毛主席面前激动的像个孩子,甚至眼含热泪。

谢槐福知道毛主席曾经吃了多少苦,才拥有现在,还建设了新生活,一切都已变迁,又似乎什么都没变。

等所有人都见完了,毛主席和大家合影留念,在乡亲们的注视下,离开了井冈山,这也是谢槐福最后一次面对面见毛主席了,这次回到井冈山,他还写了两首诗,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回到北京后,他还将这两首诗交给邓颖超,要她拜读一下。

其实这次去井冈山,他收获了许多,也有不少感慨,更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1976年1月1日,报纸发表了毛主席的这两首诗,而在病床上的周总理缓缓醒来后,还多次让工作人员读给他听,明明已经满身病痛的他,听完后还是微微笑了出来。

通过这两首诗,他想到了曾经与毛主席一起打江山的岁月,在回忆中周总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于1月8日上午离世。

而,毛主席在同年9月9日也离开了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华知
华知
勤学如春耕, 知识似田丰。 莫待时光老, 方悔梦未终。
52文章数 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