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在我家生活了50年,临终前她摸出一个盒子,我打开后哭了

分享至

口述:陈松/文字整理:小月文史

(亲历者口述,笔者整理,为阅读顺畅用第一人称叙述,部分情节艺术处理,感谢您辛苦阅读)

我叫陈松,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还有个弟弟。



父亲是泥瓦工,手艺很好,靠着辛勤劳动,我们家在当地还算殷实,至少不用挨饿受冻。

然而,在我五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一下子就垮了。

印象中,母亲性格宽厚仁和,做事也很勤快,和父亲关系很好,我很少见他们吵架。

母亲去世后,父亲深受打击,我经常见他蹲坐在后院抽闷烟。

母亲一走,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他不仅要做工赚钱,还要忙着家里的农活,更重要一点,因为爷爷奶奶去世早,我和弟弟年纪还小没有人照顾。

邻居王婶是个媒婆,她一直劝父亲再找一个。

父亲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还会一门吃饭的手艺,凭借他的条件,再找一个不难,然而,父亲每次都说以后再考虑。

一天,父亲做工回来,他带回来一个面色黝黑的妇人,妇人身后跟着一个瘦小的女孩。

父亲把我和弟弟叫过来,一脸凝重道:“以后王姨就是你们的母亲,你们要听她的话,还有珊珊是你们的小妹妹,以后不准欺负她。”

父亲说完,王姨面色腼腆地冲我们俩笑了笑。

我和弟弟对王姨没有好感,因为我们的母亲比她好看多了,而且她身材特别矮小,看起来就像个小姑娘。

王姨来到我们家就开始忙活着给我们做饭,没想到她做事很麻利,做出来的饭菜也很可口。

吃饭时,她女儿珊珊可能是饿坏了,菜一上桌就动筷子,结果被王姨训斥一顿,父亲笑了笑,“秀娘(王姨的名字),孩子饿了就让她先吃吧,没事的。”

吃完饭后,王姨忙不迭收拾碗筷,忙完后又给我们洗衣服,父亲一个劲劝她先休息会,王姨笑着说没事,这是她应该做的。

很快,父亲娶王姨一事在小村传开了。

村里人议论纷纷,说父亲太没有眼光了,就算找个二婚的,也要找个条件好的……

不仅村里人议论,一起玩的小伙伴也对我和弟弟指指点点,说我父亲的坏话。

顿时,我和弟弟急眼了,差点和小伙伴们干架。

等晚上父亲回到家,我嘟囔着嘴找到父亲,把心里的委屈都说了出来。



父亲听后他轻轻拍了拍我的脑袋,低声道:“松儿,你看你王姨不是挺好的吗,她帮你们做饭洗衣服,至于外人怎么说,就让他们去说吧。”

那时我已经开始懂事,见父亲累得直不起腰,我点点头。

后来我才知道王姨的身份,她是父亲工友的妻子,让我惊讶的是,这工友还是父亲的半个师傅,平时他没少传授父亲本事。

工友在一次做工时出了意外,父亲心善为了报恩,拒绝了媒婆好意娶了相貌平平的王姨。

为了养家,父亲常年在外做工,家里的大小事都交给了王姨。

王姨虽然身材矮小,可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自从她来到我们家,我们家就大变样了,不像以前乱糟糟的,如今地上很干净,东西摆放得很有秩序,回到家感觉特别舒服。

渐渐地,我和弟弟开始改口叫娘亲,对妹妹态度也好了很多。

仿佛间,又回到了母亲还在的日子,生活虽然过得清苦,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很温馨很温暖。

继母脾气很好,就算我们兄妹仨做了错事她也不会骂我们,只是耐心地教导。

在村民看来,继母就是个“软柿子”,只知道一味忍让,不过,他们错了。

记得有一次妹妹被一个小孩欺负,我和弟弟去帮忙,那小孩找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大孩子帮忙,结果我们兄妹仨都被揍了一顿,回到家里大哭。

继母得知事情缘由后,她认为我们兄妹仨没错,便怒气冲冲地跑去那户人家说理。

那户人家仗着在村里兄妹多,态度很不好,继母去了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回来时沉闷着脸。

第二天,继母又去了那户人家。

也不知道继母用了什么法子,到了第三天,那户人家亲自上门来道歉。

此后,村里人再也不敢小瞧继母,甚至还夸她很有本事。

上学后,我们兄妹仨的学习成绩很好,经常考第一。每次期末考试我们拿着成绩单回家,继母都会特别开心。



那个年代,可能是小村位置偏僻的原因,村里人都不重视小孩上学,只想着让自家的孩子早点毕业帮家里做事。

一开始,父亲可能考虑继母太累了,她也有此想法。

谁知,继母得知父亲想法后生气了,我还是头一次见她发脾气。

继母说,不管家里再困难,也要送孩子上学,读书出息了才能走出大山。

听到这话,我们兄妹仨再也不用担心辍学,终于可以安心学习了。

有一年父亲外出做泥瓦工,他不慎从两米高的楼台摔了下来,还好楼层不高没有生命危险,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的积蓄差不多花光了。

到了八月底,我们兄妹仨的学费还没有着落,父亲一个劲自责,继母安慰道:“大军(父亲名),你别着急我去想办法。”

继母一大清早就出门,到了傍晚时分才回来,她脸上露出了笑意,对我们说学费已经有了,我们听了后心中大石头落地。

晚上我起来上厕所,父母的卧房还亮着灯,我听见他们在争吵。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