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让战士“不要闭眼,不要睡”的卫生员

0
分享至


2024年7月,《七宝英烈寻访录》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的编撰过程历时两年的筹备,大半年的实地寻访。七宝镇以登记在册烈士和典型事迹为基本遵循,以寻访拍摄和口述记录的方式记载传承,集中寻访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牺牲的英雄;援建友邦、抗洪抢险、见义勇为牺牲的烈士;还有一部分依然健在的英模代表,他们都是七宝镇开展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宝贵财富。

7月31日起,“今日闵行”推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的世界,感受他们的热血与激情。

老兵王贯三的沉默世界


简介:

王贯三,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5月生,1947年1月入伍,1954年11月退役,离休干部。

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担负抢救伤员任务,表现突出,被授予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四等功五次,并在战场上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他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救治、包扎抢救大量伤员,自己也多次身负重伤,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退役后参加新中国建设,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表现突出,1964年被评为“五好职工”,1965年主动申请到龙华火葬场工作,直至离休。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默默无闻的工作书写了老一辈革命英雄淡泊名利、深藏功名,忠诚事业的高尚情怀。2020年被评为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

2020年10月,王贯三家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在全国第八个老年节前夕,恰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来到位于七宝镇一处普通的小区里登门看望慰问这位抗美援朝老战士。

王贯三作为华东野战军、志愿军卫生员,先后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解放战争和长津湖战役等抗美援朝战争,因表现突出两次荣立一等功,获得功勋十多次。在表达了对老兵的敬意之后,龚正亲手将一枚金闪闪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挂在了王贯三的胸前。

2023年12月26日上午,我们寻访组一行三人来到王贯三老人家中,看到客厅正中挂着的就是龚正市长当时来看望慰问的照片,而老人因患阿尔兹海默症,病情日渐加重,已经几近沉默了。只是对着我们笑笑,用手示意我们坐下,整个访谈的过程中没有说一句话,只有老伴在介绍他的一些情况。有回忆早年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更多地还是谈现在的状况。而这位当年从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的老兵,要么就是静静地坐着,要么就是翻看着一些报纸和早年间的照片,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相信,他的世界一定非常生动,也非常精彩!

首战孟良崮,奠定了他的信仰——

“永远做好党和人民的卫生员”

1931年,王贯三出生在河南潢川。1947年,王贯三家中住进了一队解放军,看着这些和自己差不多年纪但活泼乐观、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年轻人,王贯三内心深处升腾起当兵打仗的念头。于是,十几岁的王贯三背上了简单的行囊,离开了父母、亲人,加入解放军行列。从此,他以“卫生员”的身份加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中。而王贯三参加的第一场战斗就是解放战争史上最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当时,面对当年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精锐中的精锐的整编74师,和迎面而来的枪林弹雨,那种触目惊心的凶险和命悬一线的紧迫,让王贯三体验到了时刻在死亡边缘行走的感觉。王贯三作为卫生员,既要保存自己,还要不断为受伤的战友们快速包扎,再一一抢运到后方,头脑里唯一的信念就是“快、快,救人!救人!”在这场硬仗中,王贯三练就了视死如归的胆识和过硬的战场救护本领。

紧接着在“济南战役”中,王贯三不惧危险,积极有效地抢救重症伤员,被荣记“一等功”。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深入,王贯三从北向南一路前进,肩上的使命感越来越强。1949年1月,淮海大战前夕,他更是在隆隆的炮声中,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接下来的淮海战役中,因为勇敢的表现、高效的营救,王贯三再次荣记“二等功”,用一枚军功章淬炼着一名革命战士的坚定信仰。

出国作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此时,正在东南沿海练兵备战的王贯三和他们的战友们一起,匆匆搭乘北上的军列,出国作战。

由于时间紧迫,原定在东北进行装备补充和换装的军列直接开过了鸭绿江大桥。入朝后,冰天雪地和极度的严寒,给了志愿军战士一个“下马威”。很多从南方调来的战士单衣薄衫,还要在零下四十几度的环境里平均一天行进五六十公里,短暂休整时会忍不住想要闭上眼休息片刻,但他们不知道,这就是死亡威胁的瞬间,在这样低温的环境里睡下去,很有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所以,在刚踏入朝鲜战场的时候,王贯三就在行军间隙不断地摇醒身边的战友,“不要闭眼!千万不要睡!”面对恶劣天气和极度稀缺的补给,王贯三所在的部队却在盖马高原上长津湖地区迅速发起“第二次战役”,取得了围歼美军一个整团的巨大胜利,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更是以神话般的战果迟滞了敌人的侵略野心。

当面之敌是赫赫有名的美陆战一师。王贯三曾经不止一次热泪盈眶地回忆起那场冰天雪地里的战斗:“我们不但要跟有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打,还要跟恶劣的老天斗,面前是凶恶的敌人,但我们的身后就是新生的祖国,所以一定要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

有战斗就会有牺牲,身为卫生员的王贯三,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这些最可爱的战士医治好、保护好。王贯三对战友们说过:“我当然清楚,我的身体是挡不住美军飞机的机关炮扫射的,但是只要我趴在伤员身上,那么至少对我们的伤员也是一个安慰!”有一次,营部遭到敌军飞机轰炸,医疗站燃起了大火,王贯三不顾安危,多次冲入火海,将伤员一一背出,然后一头扎在雪地里把身上的火灭掉,他也因此再次赢得了一枚一等军功章。

摔下悬崖折断了手臂、被敌机机关炮洞穿了裤腿、被汽油弹灼伤后在小腹留下深深的疤痕,在朝鲜九死一生,但面对后来人们的赞美和表扬,王贯三却谦虚地表示:“我只是一名卫生员,比起那些拿枪冲锋战斗的战友们来说太微不足道了,比起那些长眠朝鲜的英雄,真的太渺小了!”

我是党员,组织上叫干啥就干啥,

不但要干,还要干好!

戎马经年,紧张残酷的战争岁月磨炼出老兵王贯三坚毅果敢、严谨细致的品性,随着部队回国的王贯三虽然身挂多枚军功章,但却也是伤痕累累——七级伤残、因摔伤尺桡骨导致畸形、运动障碍、失去工作效能……1954年退役后,组织上安排王贯三到上海市民政局第三劳动教养所工作。因为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表现突出,1964年他被上海市民政局表彰为“五好职工”。

1965年,组织上安排王贯三到火葬场工作,后来担任支部书记、副主任。其他人都觉得这里的工作不体面,但是王贯三觉得自己在战场上见惯了生死,也算得上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比别人多了一份从容淡然,积极地服从组织安排,还反过来做家人的思想工作。

当时,因为是新组建单位,很多工作都是刚起步,王贯三总冲在第一线,带领大家一起建设火化炉、一起接运遗体,坚守在一线奔波忙碌。王贯三每天天不亮就从家里骑自行车第一个到单位,早出晚归不说,还常常“夜不归宿”,搞得爱人总是抱怨“你这后半辈子就是嫁给工作了!”而面对逝者,王贯三则像对待当年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一样,体面地送走一个又一个。

1990年,王贯三离休了,离开了他倾注25年心血的单位。从火葬场到殡仪馆,时代翻开了新的一页。离休之后,他仍然心系龙华、心系社会。作为经历过战火硝烟、生死考验的老战士老党员,他始终认为自己有责任带动引导龙华的年轻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死亡、认识人生,在身体允许的时候,他经常回到单位开展讲座授课,常常教导员工们领悟“困难就是纸老虎”的方法论,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王贯三老人还是社区里孩子们口里可爱的“志愿军王爷爷”。一有机会,孩子们就喜欢围着他听他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

生与死,本就是人生平常,见多了、见惯了可能会更平静更从容,但不代表内心就不起波澜。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王贯三曾经回顾道:“我这一辈子,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在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中得以幸存下来;我是感恩的,感恩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是幸福的,幸福地看到了国家一天比一天强盛!我也衷心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寻访结束,快要离开老人家中的时候,沉默的老人依然沉浸在对一张张照片的凝视中。手上的照片是老人年轻时的风华正茂,有的身着军装,英武帅气,而老人却在仔细端详,仿佛注视一位陌生人的样子。我们真心地希望,老人能够忘却人生经历的那些艰苦、牺牲、险恶、凶残和一切的不愉快、不美好,无忧无虑地度过属于他的最美“夕阳红”!


寻访记录者:胡建华

图文:摘选自《七宝英烈寻访录》(有删减)

编辑:施嘉璐(实习)

初审:林心怡

复审:石思嘉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闵行报社
闵行报社
闵行的权威新闻,看我们就对了
35751文章数 46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