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铜炉,它大名鼎鼎,常在收藏圈子被提及,而文博界的激烈争论,更是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便是“宣德炉”。
日前,故官博物院研究员李米佳“宣铜文化”分享会先后在广州艺博院与广州前后文化园区举行。活动由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共同主办,广州一炉文化、前后文化协办。本次分享会,故宫专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带我们揭秘宣德炉“真宣”的存在与否,打破江湖传闻。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米佳
分享会现场
01
“宣德炉"与“真宣”
“宣德炉”一名来源于明朝的年号“宣德”,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据传,宣德三年,暹罗国王向大明王朝,进贡了数万斤风磨铜。当时的明宣宗朱瞻基,恰好有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风磨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宣德三年,终制成铜香炉。
因《明史》中对“宣德三年铸炉”没有明确记载,文博界对宣德炉是否真实存在众说纷纭。
故官博物院研究员李米佳认为,目前所说的“宣德炉”实际上是一种泛称,它并不仅指宣德年间所造香炉,也泛指与之形制相近的铜炉。“宣德炉已经是一种金属工艺的普遍称谓,明晚期及清代都铸造过‘宣德炉’,只要符合宣德炉的基本条件都可称为宣德炉。就如同‘景泰蓝’并不一定非是明代景泰年间铸造的。”
而行业内常说的“真宣”则专指宣德年间的宣德炉。寻找“真宣”的人一直未曾断过,比如著名文博专家杨伯达、耿宝昌先生,李米佳也是行列中的一员。为了找到传说中的“真宣”,几经波折。
李米佳在青海省博物馆发现一件瞿昙寺旧藏的流传有序的“铜鎏金双耳活环瓶”,铭款为“大明宣德年施”,史料记载为宣德二年铸造。据《青海方志资料类编》记载:“宣德二年(1427年)二月内,钦建隆国殿,赐予宝器极多。……瓶、炉、香案,皆宣德佳制也。”
铜鎏金双耳活环瓶(含锌均值13.38%)
铜鎏金双耳活环瓶,铭款为“大明宣德年施”
在李米佳看来,锌含量是宣铜器的重要参考数据。为了找到更多实例,在各方支持下,李米佳拣选院藏明清铜器十余件进行了锌含量检测。检测结果发现:“故142844冲耳乳足炉”14%的锌含量与“铜鎏金双耳活环瓶”锌含量13.38%,比值完全在一个区间,符合宣德本朝铜器的特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冲耳乳足炉“故142844”
李米佳还在西藏意外寻得另一条线索,西藏拉萨罗布林卡藏有一件唐卡——大慈法王缂丝唐卡,画的是宗喀巴的亲传弟子释迦也失(公元1355-1435年),宣德九年制造。这幅唐卡上清晰地画着一件铜炉,与一般意义上的宣德炉外形完全一致。
大慈法王缂丝唐卡
此外,判断“真宣”,铭款也是重要的旁证之一。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高江邨之宣德鳅耳诗注中,曾将宣德款的书写者指向明初的书法家沈度。从沈度的字帖中辑出“大明宣德年製”六个字,通过多方对比,“故142844冲耳乳足炉”铭款 “大明宣德年製”与沈度书法变化几无二致。
至此,李米佳认为传说中的宣德炉,并非后人伪造的传说,而是切实存在的文物。
02
“宣德炉”,收藏市场宠儿
业内行家曾言:“距今几千年前的商周青铜器到处可见,距今五百多年前的正宗宣德炉难见”。
宣德炉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是,铜炉最精良的是十二炼,最差的也有六炼。此外,宣德炉最妙处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明朝万历年间,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曾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在李米佳看来,稀 缺性是决 定“真宣”成为极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 传说中的‘风磨铜’就是黄铜,黄铜铸造器物与黄金更接近,在宣德年间,这批黄铜料应该是偶然所得,因为在此前后,几乎都是用青铜造器。”
铜冲耳乳足炉 故00142717
此炉1977年经杨伯达先生鉴定为崇祯年仿。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只有在宣德本朝生产出的这批铜器,才被称为“真宣”。由于后世在用料、工艺和器型上不断仿造且形成规模,“宣德炉”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金属工艺的普遍称谓,成了这一类铜香炉的统称。不过以“宣德炉”一名指代明宣德年间所铸铜器或以宣德为款识的铜器并非完全科学。
“这类器物并非全部为炉,还有很多鼎、簋、鬲、尊、壶,它们明显借鉴古代青铜器造型,所以以‘宣德炉’一词来概况并不准确和科学,根据古籍和明清档案,最为恰当的名称应为‘宣铜’。一则,此词在明代中晚期文人著作中大量出现,泛指‘宣德’款铜炉或与其相似的无款或其他款铜炉;二则《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也常用此名。以‘宣铜’指代的这类铜器用料丰富,造型精致,代表了宣德时期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李米佳分享。
目前,一些仿制明宣德名炉造型、制作工艺精致、线型饱满的铜炉,也成为收藏市场中的“宠儿”, 价格一路攀升,尤其是那些宫廷御制的铜炉,成为了藏家争相竞拍的焦点。
编辑|雨葭
审校 | 周章胜
部分资料、图片| 广州一炉文化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