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粟裕、林彪对军委指令消极怠工,毛主席郁闷说:这个大戏难唱了喽

0
分享至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会议提出:五年打败蒋介石。会议计划:林彪东野要南下,攻占锦州,切断东北与华北联系,封死国民党主力南逃的陆地大门。粟裕华野要过江,率3个纵队过江到江南蒋介石心脏去捅刀子。迫使蒋在中原的集团回收,减轻解放区的压力。



可是林彪、粟裕两个“主角”都“消极怠工”,不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这让毛主席很窝火,他对周恩来说:“恩来,林彪不南下,粟裕不过江。我们这个大戏难唱了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我们先说说粟裕不过江

粟裕对毛主席让他带兵过江开辟战场的命令犹豫不决。他认为渡江南下作战,是难以达到预定的战略目的,不如在中原作战对我军更为有利。他的这个想法和毛主席的观点南辕北辙,完全是两回事。

1948年4月18日,粟裕第三次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华野一兵团南下作战方案的不同意见。周恩来接到粟裕电报,赶紧拿给毛主席。毛主席看过之后有些上火,周恩来说粟裕的想法有些道理。毛主席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他看到周恩来也这样认为,就说:“好!粟裕斗胆直言,那就请他到中央来,他不听我们的,就让我们来听听粟大将军的。把朱老总、陈毅也都叫来,在一起好好讨论一下。”周恩来提议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慎重讨论“陈粟兵团的行动问题”,毛主席颔首同意。

粟裕和陈毅赶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来见毛主席。主席卫士李银桥回忆:主席一改会见党内同志从不迎出门外的习惯,走到门外,同粟裕长时间握手,两人互相热烈地问候。毛泽东说:“你们打了那么多漂亮的大胜仗,我们很高兴啊!你们辛苦了。这次要好好听听你的意见哩。”



4月30日至5月7日,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城南庄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了“五大书记”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外,还有陈毅、粟裕、聂荣臻等人。这是部署夺取全国胜利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首先讨论了“陈、粟兵团的行动问题”。

粟裕着重汇报了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的方案。他说:我军有了强大火力的野战部队才能能将国军成建制歼灭。如果进入江南,火力离开后方支援优势将荡然无存。会落得同大别山一样的困境,很难再同江北协同作战。到江南是把围歼敌人能力很强的主战部队变成游击队,这是避长扬短,会减弱战斗力。跃进江南估计要减员5万人马,白白损失并不值得。“与民争食”将使10万大军难以立足。

毛泽东等人听了粟裕的汇报,认为粟裕的意见正确。当即研究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同意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留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

中央调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到中原野战军工作。粟裕回忆: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采纳了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的建议,陈毅同志又暂时离开华野。我深感自己肩上担子沉重,觉得这次是向中央立了军令状,一定要把仗打好,用战场上的胜利来回答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殷切期望。同时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战略构想,证明在中原黄淮地区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是切实可行的。



粟裕甩开膀子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了豫东等战役的伟大胜利,扭转了中原战局,他的战略构想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印证。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打了66天。粟裕指挥60万大军挑战国民党军80万,把一锅夹生饭吃了下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在战役指挥中,毛主席对粟裕的意见完全同意,他给粟裕的回电告诉粟裕,“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给了粟裕极大的信任。

毛泽东在战役结束后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淮海战役的胜利,加速埋葬蒋家王朝的进程。但促使蒋介石下了迅速逃跑、偏安台湾的决心,解放事业有了“贪小利而吃了大亏”的嫌疑。如果粟裕按照毛主席的战略进军江南,把蒋介石的军队像庖丁解牛一样给他肢解,虽然全国解放的时间可能推迟,“五年内完全打败国民党”,却完全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胜利。那么,今天不存在什么台湾问题了。



我们再来聊聊林彪不南下

“辽沈战役”初期,毛主席、中央军委令东北野战军南下攻坚锦州,完成“关门打狗”的战略意图。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左右摇摆,对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拿不定主意。

当林彪被逼着向锦州调兵时,得知国军增兵葫芦岛的情报,于是又给中央军委发电报,提出需要重新考虑锦州作战。对于打锦州,林彪的想法是:能打就打,打不了就不打。林彪盘算着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北线的胜利,不做亏本的买卖。他是能野战的就不去攻城,大据点防守薄弱的才去打,重兵防守的就不予理睬。

在东野大军南下时,林彪将东野主力南北分置,南线主力对付锦瑜线各点,北线主力则对付沈阳、长春的国军,这样做无疑分散了自己的力量。毛主席对于林彪这样分兵有意见,他希望林彪能按照原来的南下作战方案,不要考虑沈、长的国民党军队。要把全部主力南下,首先打通锦唐线。放弃北线,专心南线。林彪则是坚持他的力求控制沈阳、长春、锦州各点,看战局变化,哪里出现薄弱就打哪里。

林彪之所以不坚决执行主席的战略方针,他主要担心北平傅作义会全力支援锦州。当时傅作义有五六十万人,如果攻击锦州不能顺利拿下,就有让东北敌人抄我后路和遭到华北之敌夹击的危险。他还担心东野主力南下行军几百里,大部分地区都需要徒步,加上远离根据地作战,部队的粮食、弹药都难以筹措。如果后方补给线被切断,军心一乱就麻烦了。



在毛主席的严厉批评下,林彪才下了打锦州的决心。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先后占领昌黎、北戴河,包围兴城、沙后所、绥中等地,吸引了锦西敌第54军向南增援。27日,进占塔山,截断了锦西、葫芦岛之敌与锦州的联系。28日,炮兵纵队封锁了锦州飞机场,切断了敌人的空运。29日,攻占兴城。东野连战连捷,歼敌2万人,切断了北宁路。由于南线作战进展顺利,使得锦州暴露出来,完全成为东野可以攻取的目标。

林彪在布置完攻锦作战后,将监视沈阳、长春之敌的部队,相继进至新民、黑山、开原地区待机。包围长春的部队则继续对敌施压。林彪胃口大开,提出东北大决战的设想。

9月29日,林彪给毛主席发报,“故此次锦州战役,可能演成全东北之大决战,可能造成收复锦州、长春和大量歼灭沈阳出援之敌的结果。”10月1日,林彪再次发电,“故此次仗发展前途可能变为敌我大决战,我方可能收复东北。”林彪相当自信,认为一战就可以收复东北。面对林彪的自信心爆棚,毛泽东谨慎中没有发表意见。

就在林彪准备东北大决战的时候,他接到了敌军增援的情报,这个情况一下子打破了林彪的全盘计划。准备了3桌菜,来了4个客人。如果继续坚持全面大决战,则攻击锦州的力量薄弱,胜利则无把握。于是林彪发出了被人诟病的著名“犹豫”电。他放弃了东北大决战,将北线主力调往南线,决定首先拿下锦州。



10月14日上午10时,总攻锦州开始。600门火炮炮火覆盖,经过31小时的激战,东北野战军攻克了锦州,全歼守敌。俘虏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前线指挥所主任司令范汉杰。这是东北野战军首次大规模攻坚作战,此战胜利,奠定了辽沈战役取胜的基础。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兵力对比,历史性颠倒过来了。

毛泽东信心十足地向世界说了一句相当自信的话:“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阿览
阿览
热爱生活,拥抱美好,让岁月的长河荡漾着唯美的浪花。
1212文章数 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