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无能累死三军!448团惨败原因之一:将领之过

分享至

1979年3月5日,新华社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布了一个重大消息: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在越南的边防部队将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声明发布的时候,我军正在高平、谅山和老街一带的丛林地带继续清剿越军残兵,并防备越军反扑。听到这份声明,的确有些我军官兵一时不甚理解,认为现在正是攻打河内、给越南一个更大教训的有利时机,为何要撤军?



许世友司令员向官兵们解释道:中央的撤军声明来得不早不迟,恰到好处。早了,不足以教训黎笋集团;迟了,也会产生一些不太有利的副作用,引起国际舆论的猜疑。

为了防止越南军队趁我军撤退时进攻,我军采取交叉掩护的方式,组织部队分批撤退,从3月5号到15号,花了十天时间,终于完成了撤回国内的任务。

在这次撤退中,我军绝大部分部队都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也没有受到大太我损失——只有一支部队例外,那就是在撤军前,奉命到东线高平方向作战的陆军第50军150师第448团。这个团在沿班英、那嘎、天丰地区回撤途中,由于领导决策错误,导致该团有7个连队共542人失散,其中323人牺牲,219人被俘,丢失各种枪支407支、火炮24门。

这是我军在自卫反击战中最大的一次成建制损失。越南方面趁机抓住这个机会,在国际上大造声势,夸大战果,想给国内低落的士气和民心打上一针鸡血。

一、

第50军是由原国民党军第60军起义后改编的,归第四野战军建制,在解放战争中,参加过鄂西战役和成都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于1950年10月25日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三、四次战役。

在第四次战役中,第50军在汉江北岸顽强抗敌50昼夜,毙伤敌1.1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5架,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保证了志愿军主力的休整、集结和粮弹补充,为准备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是我军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英雄部队。



自卫反击战开始时,第50军下辖的的部队共有三个师,分别是第148师、149师和150师。其中第148师、149师是第50军的老部队,也是两个甲种师。而第150师是一支原属南京军区的部队,1967年的被划入50军,是一支没怎么打过仗的丙种师。

自卫反击战开始后,中央军委将50军中战斗力最强的148师和149师派上战场,两支部队在越南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第150师看到这种情况,于是也向上级请战。

第150师请战之时,自卫反击战已近尾声,成都军区认为150师的战斗力虽然稍弱,但越军已被我军打得溃不成军,这时派150师去越南,能增加他们的实战锻炼机会,于是同意了150师的请求,将他们派到越南高平一带参战。

考虑到第150师战斗力稍弱,为了加强指挥,上级还让第50军派出了以副军长关豁明、刘忠和,以及副政委候培聚为首的指挥组,赴第150师进行指挥。



第150师的任务是:“448团沿3号B公路西进,经扣屯、纳嫩、吞片、那袍于当日进至打沙、朗登地区,以2营在朗登附近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组织防御;1、3营和449、450团在朗登以北地区担任搜索清剿任务;150师于7天时间内,在高平以西的波列、朗登、通农、玛班等约280余平方公里地域内完成清剿残敌、搜剿越军仓库物资、查找友军失散人员和烈士遗体。”

二、

关豁明原名关庆吉,生于1921年,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新家乡关家屯人。他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毕业后任八路军115师警卫营连长,先后参加过甲山反顽战役、解放莒县战斗。

1947年,关豁明调任东野一纵三师八团参谋长,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战四平、解放长春和辽沈战役。

朝鲜战场爆发后,关豁明任38军340团团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国后,任38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并于1968年升任50军副军长,可以说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

来到150师后,关豁明率领150师在铺中唐、朗登、波列、玛班地区,很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待的清剿残敌的作战任务。不久后,他们便接到了上级下达的回撤任务。

不幸的是,在回撤路线的选择上,关豁明和150师师长刘同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刘同认为150师应按照上级制定的路线回撤,而关豁明则坚持150师由天丰岭地区回撤,因为根据情报,天丰岭地区仍有小股敌人没有被消灭,从那里撤退正好顺便“搂草打兔子”,有可能会扩大战果,让兄弟部队再也不敢小瞧第150师。

刘同认为:150师由天丰岭地区回撤,虽然有可能拔掉沿途的一些越军据点,但这条路线地形险要 ,山高林密,溶洞居多,越南军队很有可能利用这些地形上的优势,来阻击我军。但关豁明却一意孤行,拒不接受这些意见。

由于关豁明是第150师的最高领导,因此关豁明的意见最终得到了执行。随后,关豁明以军工作组名义下达命令:150师各部收拢回撤,450团继续向北清剿回撤;449团由班俊地区向北回撤;位于西侧的448团则由班英地区向北回撤。

据第448团的幸存者、后来曾任广州军区司令部秘书的陈定远回忆:“部队指挥员决定回撤路线时不是沿公路,而是走经过天丰大岭的山区沿小路回撤。在没有得到上级同意的情况下,全师便按照这个方案行动了。”

三、

事实证明,关豁明的决定是错误的。449团和450团虽然在回撤的途中消灭了小股越军,但448团却在天丰岭地区遭遇到了越军的埋伏。

相比我军,越军更擅长在丛林地区作战,尤其是对这一地区地形熟悉的情况下。

首先遭到越军偷袭的,是448团的二营。这股偷袭的越军大约只有一个连,也没有重武器,如果二营不与敌人纠缠,是完全有可能冲出去的。

遗憾的是,二营长是一位缺少实战经验的指挥官。是面对敌人的偷袭,他一下子慌了神,一边与敌人纠缠,一边将这一情况向上级汇报。

得知448团二营被敌人围困后,刘同师长提议448团其他部队增援二营,配合二营冲出重围。关豁明没有接受刘师长的建议,反而命令二营分散突围。

关豁明并不知道,此时对面的越军已经叫来了增援部队,二营面对的早已不是一个连,而是一个半营,且拥有丰富丛林作战经验的越军。

二营在分散突围时,很快便被越军分割成几段。虽然二营的指战员们打得非常顽强,但最终还是伤亡惨重,很多战士在战斗中被打散,其余的战士也只得分散隐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