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读书获得的知识终究是浅层次的,要成功还是得靠实践,这句诗词把实践看得比读书更为重要。但其实,这两者是辩证关系,无论实践,还是读书,都非常重要。
一、毛主席的打仗实践其实是被逼出来的
实践出真知,是至理名言,但很多人都只是历经了“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实践阶段,却得不出真知。比如我们每天工作,其实就是在累死累活地实践,绝大部分人通过实践解决了问题,也不会思考实践背后的深层意义。
真正依靠实践,探索出真理,在繁杂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其实是需要天赋的。
毛主席就具备这一天赋,他通过实践,总是能汇总出规律性的真知,毛主席打仗就是如此。
毛主席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打仗方面的经验,他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文人,他说过:“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我不是个武人,文人只能运用笔杆子,不能动枪。”
可谁曾知道秋收起义后,军事形势十分危急,起义的队伍战斗力非常弱,刚到井冈山的时候,部队突然遭到遂川县地主武装三四百人的袭击,居然连地主武装都打不过,整个队伍被打散了。毛主席只得率领部队撤退到井冈山南麓的黄坳。最初收集到的失散人员仅40多人,状况可谓十分狼狈。再加上前面两任军事指挥官余洒度、陈浩相继叛变革命,就这样子,毛主席被逼着要带领大伙去打仗。
于是,毛主席一边打仗实践,一边总结经验,他不仅能从胜利的斗争中积累作战经验,而且更善于从挫折中寻找失败的教训。胜与败,都能让他在实践中获得军事才能。
毛主席懂得,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能用硬拼的办法,那样只会吃亏。要用游击战的办法,跟敌人打圈。“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这就是毛泽东避实击虚、战胜强敌的办法。他提出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等等一系列言简意赅的打仗策略。
二、毛主席读书也读出了很多真知
东晋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喜欢读书,能够领悟书中的道理,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但毛主席的天赋在于,不仅仅能领悟书中的道理,还能升华书中的道理,并总结成自己的东西。
毛主席很喜欢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本书运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系统总结了历次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经验,第一次明确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经典命题。他提出“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政治还是孕育战争的母体”;“如果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只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它“不是写外交文书的政治,而是打仗的政治”,“政治在这里以剑代笔”等著名观点。
毛主席吸收了这些观点,并将这些观点运用到《论持久战》,提出的“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等论点,都已经成为毛泽东战争观的重要名言。
最终,毛主席在其著名的军事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给战争出了一个科学而明确的定义:“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可以说,毛主席的很多军事思想都可以在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找到来源,1960年5月27日,毛主席在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就提到:“我不觉得我的军事思想有什么好。我是从你们那里学来的。你学过克劳塞维茨,我也学过。他说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
可见,毛主席读书也能读出真知,这也是他的另外一大天赋。
综上所述,实践和读书都非常重要,作为我们普通人,都应该向毛主席学习,在实践中要思考,不能只蛮干;在读书上要领悟,不能读死书;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获取真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